高铁上被扔的“熊孩子”

我醒了,但是心头挥之不去的是梦中的影子,一个弱小无助的小人儿,随着爸爸和同事们去游园,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识地,还是不经意地把我丢在了湖边。我一个人无助地张望着,想要找爸爸,周围空无一人。天很冷,我一个人在湖边哭了好一阵子,后来,后来的一切就不记得了。这次游园回来的纪念是一张照片:我一个人,头戴纱巾,孤零零的独自立在湖边,吮着手指。照片是黑白的(那个时候只有黑白照片),它在相册里的旧照片堆里沉睡着,我不愿意看到它,每当我看到它都有一种被抛弃的恐惧。虽然,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


高铁上被扔的“熊孩子”_第1张图片

好端端的不知道为什想起了这件事,我定了定神,极力回忆着梦中的情景。为什么想起了这件事?哦,想起来了,一定是睡觉前看的那篇报道“熊孩子高铁上哭闹,不听话,被母亲丢在了车上独自下车而去,幸好接站的外公、外婆及时报警找回了孩子。”当时看了这篇报道心里立刻就想到了那次游园的经历,虽然是无意间自己和爸爸他们走散了一小会儿,但是,那种恐惧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记忆中的画面就像那张黑白照片,色调是灰色的,空间无限放大,仿佛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唯一的感觉就是害怕,害怕。这种感觉是很难被忘记的。


高铁上被扔的“熊孩子”_第2张图片

想一想,那个被丢掉的孩子一定也被吓坏了,小小的内心蒙上的阴影不知要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可能他在今后的无数次睡梦中会被这种被抛弃的感觉无数次的吓醒,这种恐惧或许会对他将来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但愿,但愿不会。

现在我们总是把调皮捣蛋、不听话、招惹是非的孩子叫做“熊孩子”,孩子再“熊”也不是用来吓唬的。赌气、吓唬只能证明家长的自以为是和无知、无能,因为你在熊孩子面前输了。我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这代被吓唬得还少吗?小的时候我们总被被告知你是从河边的垃圾堆边捡回来的,我一直心里就有一种自卑感。垃圾堆边,多脏呀,怪不得我这么丑,妈妈不爱我吧?是不是我太脏太丑了?后来我有了妹妹,妹妹很漂亮,当妹妹懂些事情的时候,她又被告知她是从花园的花坛边上捡回来的。我当时特别羡慕妹妹,怪不得她那么漂亮,可我为什么偏偏是在垃圾堆边拾回来的?这羡慕里当然会有嫉妒。

后来,是过了很多年以后,当我们都成人了,一次和妹妹聊天说到自己是捡回来的这件事情的时候,她说:“一直到上初中,我一想到自己是捡回来的心里就难受,就想大哭。”我吃惊地望着她:“我当时还羡慕你是从花坛边捡回来的呢!要知道我是垃圾堆边捡回来的!”我们对视了很久,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但是眼中都闪着泪花,只有我们懂得那其中的酸楚。女儿坐在旁边一脸茫然地望着我俩:“竟有这种事儿?”

是我们这代人傻,还是我们这代人被教育“傻”了?对于父母的这套说辞从来都奉若神明,直到有一天我们接受了真实的生理教育,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被骗了。过去的我们,在惹恼父母,或者让他们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就会被吓唬:“再不听话,就把你扔了”“不听话一会儿熊家婆(童话故事中吃小孩的那个形象,或者是狼,警察,大夫,或者是别的什么可怕的形象)来了把你叼走”……但是,留在我们小小心灵上的阴影是很难擦拭干净的,也许我们现在的性格,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我们的每一次情绪的发泄,每一次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来源于那个时候的记忆。

一千个“熊孩子”背后就有一千种“熊式教育”的父母。聚沙成塔,积少成多。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一个躁动不安、无理任性的孩子后边,应该都有一个强势无理的霸道总裁。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看到孩子,父母就应该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孩子在认知的路上,会有困惑,会有不解,但囿于表达,又无法沟通。所以,作为成年人的父母应该学习着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毕竟每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内心,都有着被理解和接受的渴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铁上被扔的“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