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有法,学无止境——四上《牛和鹅》第三、四次执教反思

《牛和鹅》这篇课文属于阅读策略单元——学会作批注。抽到这一课比赛,我的第一反应是犯难。我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暂时并不能够好好吸收去年的新出版的部编版教科书里的新思路。虽然上出来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把十月27日和28日两次上课的心得整理如下:

一、难点的突破,需要反复思考

上了四次课,总感觉学生并没有能够完全理解批注的类型。我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是教学的真正难点所在。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暂时无解。还要等待第五次、第六次上课时候的灵光乍现。我用“以法引文”的方式,又上了两遍。以后,再用“以文引法”的方式来上几遍。

同样的一堂课,反反复复上,不断修改完善,就会有进步。

我想,赛课也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是可以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得以提升的。所谓熟能生巧。多磨课,我的课总会越上越好。这得依赖于一个字——“勤”。勤能补拙。我天性并不聪明,悟不出蒋军晶老师设计的思路亮点。只能靠勤奋,来弥补智慧的不足。

二、戴着镣铐跳舞

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其中一个问题上思考很久。上完后,仔细思考,反复读来读去,我意识到题目的拖泥带水——我是直接抄写的教材课后题,没有加以修改,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直接套用的结果就是:学生浪费大量的时间,思考题目究竟在问什么。

由此看来,不能照搬其他人的东西,哪怕那是权威。盲从权威,只会让自己走入迷途。敢于质疑,应该从我自身做起。

同时,我进一步领悟到:谁都会根据课后习题和编者意图来设计教案。最关键的是——谁的设计更加契合学生的特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这多像是戴着镣铐跳舞。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冷静地分析思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式。

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第四次上课,好像比较顺利和成功。所有流程都按照我的安排在进行着。但是,真正的教学是不是在进行?学生好像是被动灌输的状态。他们一个个规规矩矩坐着,大部分同学的思维似乎僵住了。

我没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渴望。教学应该是导火索,牵动学生的思维发展着。上一次培训,常州的戴老师团队历时四年所设计的大单元教学模板,完全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教育理念。听到最后,我醍醐灌顶,眼角湿润——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啊!以后的教学,会跟随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杜威的“新三中心论”一定会重新被翻出来学习。

我总觉得,语文教学一直以来存在很多弊端。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不应该通过讲解一篇篇课文来提升。这些能力应该是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得以发展。说心里话,我并不赞同现在部编版课文的某些编写理念。高子阳老师在“第一语文”公众号里也说过跟我类似的想法。他觉得阅读策略是不需要教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实践而自然而然习得的能力。就像孩子走路走久了,自然会跑会跳了一样简单。这不需要老师专门去教。阅读策略单元的编排是不是语文教学中“工具论”思想的体现?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教学法》这本书里曾经论述过“工具论”的不可取之处。虽然不太喜欢他论述时公开指名道姓批判某些名师的做法,但对于他的这一理念,我深以为然。

而当下的环境,我不可改变。在这个过渡转型期,我能够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学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毕竟,我连板书设计的基本模板都不清楚,还高谈阔论什么教育理念呢?这次教完课,我请教了高老师,她教给我板书的三要素:标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我惊觉自己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感到十分羞愧。她却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新的部编版语文课本出现了,我一样要学习。

心中油然而生出敬意:这是我未来的模样。教学有法,学无止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学有法,学无止境——四上《牛和鹅》第三、四次执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