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识管理标签系统 | 原创干货分享

文/锅几

总论


过去一个月,我尝试利用印象笔记中的“笔记本”、“笔记本组”以及标签功能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经过阅读资料和实践总结,目前得出一套较为适合自己的系统。

我的知识管理标签系统 | 原创干货分享_第1张图片
印象笔记(Evernote)很适合用做知识管理

在印象笔记(Evernote)中,笔记是最小单元,是知识记录的直接载体。软件的两大基本分类功能,能够赋予笔记多个属性,从多维度检索笔记。这两个基本分类功能为:

- 笔记本
- 标签

其中,多本笔记本可组成笔记本组,形成“笔记本组-笔记本”的二级分类;标签则可无限向下分组。

一篇笔记只能同时存在于一本笔记本中,该特点可作为唯一性分类。笔记本分类适合某些具有互斥特征的分类属性,例如信息来源(我假设进入库中的知识来源唯一)。

标签的新建和分组不受限制,可无限嵌套。一篇笔记同时打上多个标签时,笔记将具有多重属性,适合复杂检索。

笔记本和笔记本组


常见的分类法为每一种分类类型单独建立笔记本,再按大类组建笔记本组,我对此并不赞成:

  • 笔记本的归属具有唯一性,意味着你不能同时将一篇笔记放在两个以上的笔记本中,这与某些具有多重属性的分类特征相冲突。例如一篇有关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历史的读书笔记,我就无法同时放入“历史”、“欧洲”、“读书心得”这三本笔记中,此时就要借助多维的标签系统。

  • 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分组操作远不如标签系统的便捷。

因此我的做法是,仅用笔记本区分笔记的来源归属,即把知识获取渠道单独拎出归类:

- 工作(笔记本组)
    - X集团(笔记本)
    - J公司(笔记本)
- 生活
    - 家庭
    - 兴趣圈子
- 知识库
    - 网页剪报
    - Kindle
    - 微信读书
    - 知乎
    - 公众号

按照来源或归属将知识归类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自然地统计出各个渠道获取知识的数量和水平,为修正和改善学习方法提供数据支撑。

标签系统


我要重点介绍标签系统。印象笔记的标签系统是传统的标签分类和索引结构,支持无限向下分组,扩展性极强。

美中不足的是,传统的标签结构作为笔记后台的一项元属性,无法像Bear那样在正文中随意增减或编辑,缺乏灵活,但我们依然可以利用该结构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标签系统。

我的标签系统分为三大类别:

- 学科门类
- 方法论
- 体裁

这三类标签涵盖了笔记的学科、用途和体裁格式等多维属性,这就为笔记的多维检索提供了条件。

下面我逐一介绍。

1.学科门类

“学科门类”是该系统的根本大类,其分类原则基于笔记的内容,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分类结构。

我采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对各级学科门类进行编号,并按实际需要增加细目。目前来说,编到二级分类基本够用。

部分举例:

一级分类:

- 000 计算机和互联网类(原本为“总类”,我按需求替换)
- 100 哲学类 
- 200 宗教类 
- 300 社会科学类 
- 400 语言文字类 
- 500 自然科学类 
- 600 技术类 
- 700 艺术类 
- 800 文学类 
- 900 历史地理类

二级分类:

- 300 社会科学类
- 310 统计学 
- 312 数学 
- 320 政治学 
- 330 经济学 
- 340 法律 
- 350 公共行政
- 360 社会问题和服务 
- 370 教育 
- 380 商贸物流运输 
- 390 风俗礼仪和民俗文化

学科分类可根据个人习惯和实际用途自行设计,更多关于杜威分类法的内容可登录相关网站查阅资料。目前DDC已更新到23版:杜威十进制分类法 - The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DDC) Summaries

2.方法论

整理好的知识只有转化为用途才能体现价值,我为知识的价值流向单独设计了一套标签,命名为“方法论”,它为知识的用途分类,为解决某个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提供索引。例如:

- 提升效率
- 学习技能
- 精神升华
- 方法经验
- 风险预警
- 写作素材

上述方法论标签可以进一步细分,最终目的是为笔记的价值输出提供分类引导,便于在写作时为论点找寻素材,或是为精进学习指明方向。

3.体裁

顾名思义,就是笔记的体裁类型。笔记有摘抄的也有自己编写的,我利用体裁标签区分不同的创作文体,例如:

- 策划方案
- 报告总结
- 指南手册
- 宣传文案
- 合同协议
- 读书笔记
- 杂记随笔
- 故事轶闻

该标签组可在多数工作场景中快速检索出相关体裁用做模版。对于原创笔记,可通过对创作文体分类,分析出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非常适合新媒体写作。

检索逻辑


介绍完笔记本(组)和标签系统,下面说说使用逻辑。

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非常强大,支持复杂的语法检索。这里我简要介绍基于标签系统的检索逻辑,其他涉及检索的代码语法可参考产品手册。

前面说的笔记本(组)加上标签系统的三大类别,我们一共得到4个检索维度,简单回顾一下:

- 笔记本(组):知识的来源或归属
- 学科门类:知识内容的学科分类
- 方法论:知识所能提供的用途或帮助
- 体裁:知识的格式体裁或表现形式

回到之前的例子,我在Kindle上阅读了一本关于欧洲历史文化的书,并从中导出一篇关于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历史的读书笔记,将其存入印象笔记,放在“知识库”笔记本组下的“Kindle”笔记本中,同时打上“历史地理类”、“写作素材”、“读书笔记”的标签,与其他数百篇笔记安置在一起。

某天我要写一篇“拜占庭帝国如何影响文艺复兴”的文章时,我会同时检索满足条件的标签,它一定遵循这样的逻辑:

我需要检索出能够当作写作素材(方法论)历史地理类(学科门类)读书笔记(体裁),它可能存放在Kinlde(知识来源)笔记本中。

当我完成检索时,所有满足该条件的笔记会迅速罗列在待选清单中,里面不仅有那篇拜占庭历史的笔记,还顺便带出了曾经记录过的“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和“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等笔记,这些“意外之喜”都给文章的写作带来莫大的帮助,“知识管理”也在这时最大程度发挥了其价值。

结语


这篇文章的内容仍处在探索阶段,我自己的印象笔记也还在完善中,我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本文,所有对标签系统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评论中留言,我们一同探讨改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知识管理标签系统 | 原创干货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