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一开始,我只是遵循一位朋友的要求再回读一遍《活着》。

        几年了过去了,书中的内容我已经淡忘了,可我还能记起,读完后的那股令人心悸的窒息感,这两天,我用闲暇的时间再重读了一遍《活着》,一开始,我我以为我已经能很平静的看待这些富贵承受的苦痛,可是越到后来,家珍的手往下坠,有庆凤霞死在同一家医院里,我再也没能看下去,几年前的我只能体会到那股别人绝望的人生带给我的窒息,可再回看这本书,我发现,我的人生似乎也在开始和富贵一样,开始承受这些我目前不能承受的痛,我开始怕了,所以我读不下去,现在想想,我们真的是承担别人的苦痛的时候我们分外坚强一些,一旦这些苦难压在我身上,我甚至不能想象我活着,或者怎么活下去。

        第一次读完这本书,我有在思考,怎么可能有这样悲惨的人生,后来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活着》这本书是否是一个刻意堆砌的悲剧”我真的觉得这是一个刻意堆砌的悲剧,当我经历了这些年的一些生死离别后我发现,这还是堆砌的悲剧,虽然这些经历我们也会经历,可至少不会那么悲惨,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悲剧,可也同样可能是是我们未来人生的经历之一,我们也许会经历一些让我们心碎的分别,可至少不会是一生一连串的苦痛,后来我才明白,余华的自序中早有对这本书的解释:“人为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的理解为,你是不是活着,其实不是看你经历了让你心灵重创的生活经历后依旧对世界抱有乐观的态度,也不是你对苦难的的承受能力多强。

        可我们现在认可的活着,是你心里还有希望,你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可在《活着》里,你只是恰好活着,和心死无关。这就是我们时代刻意堆砌的悲剧。

                                      ——《活着》

《活着》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