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的贵州苗族鸡文化

走进贵州,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格外感兴趣。走入苗区,无论何时走进何座苗寨,你都不难发现:即使是一贫如洗的人家,家里都养着几只鸡。可以这么说,鸡与苗族生活息息相关,并且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整个婚姻关系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亘古形成了一种鸡的饮食文化,代代沿传,生生不熄。

“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的贵州苗族鸡文化_第1张图片
苗族姑娘

在苗族地区,鸡在以下场合中尤为重要。

逢年过节必杀鸡。苗族,四世同堂的家庭很多,逢年过节,一家人吃团圆饭,鸡肉要大块大块地留,并分块砍煮,特别是鸡头、鸡翅、鸡胃、鸡肝、鸡肠、鸡翘、鸡腿、鸡脚不能砍碎。大家围桌一坐,老人坐上八位,两旁分列儿、媳、叔、姑,儿孙自然关门。苗族认为,鸡从蛋中出,以头为先,在日后的生活中,鸡以头为帅,所以鸡头要拈给坐在上八位的老祖(男的);鸡肝是一只鸡的中心,同样要拈给坐在上八位的老祖(女的);鸡翘肉质鲜嫩,要拈给母亲吃;而后是婆吃鸡胃,媳吃鸡肠,寓意让婆媳间和睦相处;姑吃翅膀,往后远走高嫁;叔吃鸡脚,脚踏实地;鸡腿要留给最小的孩子,孩子还不能吃,自然归其生母。因此,吃饭的时候,绝不会出现谁家的孩子一来就去拈鸡头、啃鸡冠的情况:在苗族地区和苗族家庭里,这样的举措很容易被视为没有教养。

“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的贵州苗族鸡文化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贵客来了必杀鸡。苗家人的贵客,大多指内亲外戚,但由于内亲都生活在同一村子里,早不见晚见;相反,外戚之间由于隔山距水,偶有聚见,特别亲热,苗家人说的贵客,多半指的是外戚。

贵宾来了必杀鸡。宾朋宾朋,在苗族地区,宾朋没有明显分界,大凡指亲戚以外处得非常要好的人。所谓“贵”,不是汉文古籍上“掌权之人方为贵”的说法,而是生活当中帮过自己解决过实际困难,处理过重大事情的人。这样的贵宾来了,苗家人都要杀鸡设宴来款待,而且要将鸡头连着两寸长的鸡脖子拈给贵宾。因此,如果你到了苗区苗寨,进了苗家,主人有鸡而不杀,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的贵州苗族鸡文化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谈婚论嫁鸡为首。苗族婚嫁喜事和其他民族没有太大差别,但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经过“使媒”、“说媒”、“交布”、“讨吉日”、“嫁娶”、“示面”六个步骤方能达成。其间,鸡与蛋起着重要的作用。汉民族以“女”为“媒”,于是就有“媒婆”之说;苗族则相反,以“男”为“媒”,而且为“媒”者,最好是自己的亲姐夫。

“使媒”都抢在正、二月里来进行,苗族叫“紫鸡高”。一般情况,请几个家人来,就要杀几只鸡,待吃完饭,女人和孩子都离了场,男 人便围坐一屋,用一个大盆盛来鸡头鸡爪,用手抓了吃,最大的那个鸡头抓给“媒男”,依次类推,人人都有份儿,人人都慢条斯理地剥开鸡头,迎着光线看吉兆,说吉言,七嘴八舌便定下说媒的对象和具体日子,因此,“紫鸡高”也叫“吃鸡头”。这是一个仪式,儿子长大了,父母就要为他“吃鸡头”,他才有掳娶媳妇的权义。在“说媒”的过程中,鸡蛋起着重要的作用,男方就要带着成箱成盒成双的鸡蛋到女方家说媒了。“交布”,即是双方正式定亲的日子。古时苗族多以手工麻布来做衣裳,因此,双方正式定亲的时候,男方就要交一部分布匹给女方缝制嫁妆,在这个日子里,女方家就要请来三亲六戚,杀鸡宴请客人。一旦定了婚约,男方就要赶早与女方“讨吉日”,此时,鸡可杀可不杀,蛋可背可不背,视双方的家底情意而定。“嫁娶”的时候,鸡就更不能少了:宴席上,主人都要杀鸡大宴宾客;讨方则要杀好一公一母的两只鸡,带着成箱成盒成对的鸡蛋和一对关在笼里的活鸡作为聘礼到嫁方家,而且非常幽默地说:“我们来的路上,捉着两只画眉在此,请您……”

一般情况,结婚后的第七天起,讨方就要物色一个良辰吉日,回娘家踩踩门户,这在苗族婚礼仪程中叫做“示面”。老古老代的“示面”,一定要在新婚夫妇生育了第一胎之后方能进行,此时,女的就要将做姑娘时的头发盘绕成髻,顶在头上,戴上色彩斑斓的“犁头尖”,背着新生婴儿去与娘家人见面。去“示面”的时候,娘家有几家人,便要背几对鸡去,一家一对,一公一母,平均分配。一场姻缘下来,也需要百拾来只鸡和五千来个鸡蛋。难怪苗家人要养那么多的鸡。

此外,苗家人出门做客,不管路远路近,都要煮些鸡蛋背着,或路上吃晌午,或掏做见面礼,等等。

总之,苗家有“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之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鸡不成席,无蛋不搭亲”的贵州苗族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