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上想要达到满分的状态,就一定要用上进步本,记录我们所有具体进步,包括搞明白了的题目,不会做的题目,弄懂的题目,新学到的各种知识,还有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就是这么极致。
这个就是康慨状元做到满分的原因。这个进步本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就像老师说的,在他看来所有的知识没有重点之分,全部都是重点。你没有说过你没有搞明白,一个又一个细小的知识在后续的题目当中一样会出错,这样就影响到整个考卷和知识的质地。
我从小学时就很容易计算失误,这个粗心大意延续到我整个学生生涯,乃至至今。明明解题思路都是对的,但是我经常会出错。有一个细小的环节,我记得特别的清楚,同样是在笔记本上做运算,我写到最后一步,已经得出答案了,但是我没有继续在草稿纸上写结果,而是直接把答案写到了本子上。那个时候刚好我们五年级的数学老师,刚好从我身边走过,也恰巧公布答案。数学老师就说有的同学没有认真算到结尾,听正确答案之后直接写上。我当时觉得特别的委屈。现在想一想我没有做到有始有终,如果我把最后运算答案写出来了,就能够随时的去检查是否做对了。
所以有这么多细节导致了我的成绩不会顶尖。张玲玲她是以一分优势进入复试,那么有多少人是一分的劣势而进不了复试呢?就是这么个一分,让我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让我痛彻心扉至今,所以我也有名校情结。
99% is the same as zero. If you are gonna do 99, go ahead and stay home----Will Smith.
这句话让我看了又看,想了又想。我就是没有将一点一滴做到品质。万丈高楼的砖块,它其实是很粗糙的,一遇到狂风暴雨的考试测验,那么我就会被吹倒。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滴的重要性,因而提升的幅度很慢。
世界上没有完美。但是我们可以对能把握住的做到百分百。对,就是我们能把握住的。我也在这里停了很久,什么才叫做能把握住的呢?因为我们的认知有局限。看到后面老师后面的解答,让我清晰起来。第一就是我们要力图去达到,先要有实际行动,然后尽最大的可能达到。能不能达到这个才是第2个环节。因此我们要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不断达到完美,只要升级一个层次,又在这样的一个层次里继续完美,不断扩大完美质地圈。如此,大厦就会越建越高。虽然会有瑕疵,可能是条小划痕或者别的,但是这块砖瓦并非质量问题,并不至于让它倾倒。
我就是没有将一点一滴做到品质。万丈高楼的砖块,它其实是很粗糙的,一遇到狂风暴雨的考试测验,那么我就会被吹倒。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点滴的重要性,因而提升的幅度很慢。那么到最后我就是与心仪大学错失了。
在放声音上也是如此,要将声音各个部分的基本功练习的特别的到位,一定要做到极致,做到成为肌肉记忆,做到能随时随地调整状态使用。而我就是没有将声音点滴练习到极致,不能随意组合调遣,就错失了最近一次的配音选拔。而声临其境演员或者配音演员能够立马切换各种不同角色。那是他们对各个角色的发声方式,表达状态都特别的了解,真长成肌肉记忆,成为身体的一部分,需要时才能够自主的调遣。这也就是老师说的秒搜。
而费曼的终极学习法,老师认为学习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既然是创造,那么就要按照最高的标准,终极的形态来要求自己。第二,要知道如何去解决每一个已经被解决的问题,是每一个。老师的每句话都很有力量。学习也是创造的过程,所以是在改造自我,是一种深刻的力量。当我复习老师的课程,我就觉得充满了力量,这是一种踏实的力量感,而非高亢。
这里我也想到了自己经常会觉得某一件事情很难怕做不好,其实我连第1步都没有踏出去,不敢去创造自己,何来的第2步改造成自己。
安迪·格鲁夫的偏执,只有按照高标准去做,看上去不容易达到,但是每个小细节发现都可以做到的时候,所以做得更多就越来越接近整体,越来越有高品质。这个和老师所讲的道德经里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回到我关心的育儿话题上,首先一样的要回到底层知识。从手里已有的地图不断的在返回去查看全局有整体的全局观,然后在细节里不断的完美。育儿是一场科学和艺术的平衡。我首先手头已有的知识的完美, 其次就是落实,最后就反思复盘再完善。这大概就是育儿的进步回路。我也发现,我必须不断回头去读育儿方法论的底层逻辑,往后读,不断往前反刍,前后知识相互促进吸收。
因此,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理清复利的利率。我们都知道复利的三大要素,时间,成本,利率。时间好理解,成本就看自己对专攻领域的投入。而利率是什么? 就是我们对细节把控的精准度,精准度越高,回报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