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是应时而动”

“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是应时而动”_第1张图片

"

Mei

爱丁堡大学硕士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博士在读

曾任职

环球雅思讲师

"

  文:Sylvia

  图:Mei

也许你觉得能够按照自己规划的步骤一步步地完成,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当别人问起你的人生时,你可以很骄傲的说“我啊,其实就是给自己定了好多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实现它们,走到了今天。”

但听过了Mei的人生故事之后,我想矫正这个偏见,“走一步看一步”并非处在“目标明确”的对立面,它不是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也不是所谓的丧气消极随波逐流。

“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叫“应时而动”。

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生活的勇气。

「我就是留学生中一个普通的小小星辰」

Mei在国内本科毕业之后,赴英进行留学深造,读的是一年制硕士。

和很多留学生一样,翻译和research proposal也是她的痛处,刚到国外的时候也存在沟通问题,也经常为高昂的学费和未来的去向忧心,在学术和实践中间摇摆不定。

留学这条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这些问题,Mei也同样一个都没有逃掉。

她甚至还考虑了留下来读博,由于英国文科类专业奖学金机会很少,而且对自己的未来定位也不明确,她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么一年的学制结束之后,留下来读博也行不通,依然迷茫的她,要怎么办呢?

“其实我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想法,就是我一定要读博。当时申请的时候心态就是试试呗,行的话就留下来,不行的话就回国。”

回国之后,Mei进入环球雅思,成为了一名讲师。

讲师的薪水其实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而且当时她的同事也有一些是国内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她们也能当老师,也能拿同样的薪水。

那个经典的问题也出现在了她的脑袋里。

“为什么我投入这么大去留学,却没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呢?”

日复一日的备课、讲课,三点一线的生活又唤醒了她体内的自由因子,她开始寻求一些改变。

改变的第一步,她向一些大学投递了简历。

用她的话说“其实当时整个人是迷茫的,规划也没有,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投了一些学校,也接到一些反馈,让我去试课啊什么的,但总之还是没怎么上心。因为,就算我成为了一名高校讲师,那我又能够得到什么呢?就一辈子局限在这里了吗?永远吃着五六千的死工资吗?”

走到这里,她终于明确自己的想法。

“心里还是不甘心,我确实还是想要读博。”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当你在迷茫里,你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的时候,就不要逼自己选择。

如果当时的你有权衡利弊的能力,那么迷茫啊焦虑啊,这些就都不存在了。

强扭的瓜不甜,逼出来的选择也往往没有好的结果。

你就顺其自然的往后慢慢走,当你有了经历的加成体验的加成,你总会明白哪个选择更好。

「后来就不想当小小星辰了,我想做出一点不一样。」

不想继续现在的工作,也不想过一成不变的生活。

Mei决定,辞职。

辞职之后,她也没有任何耽搁,就开始准备赴美读研的相关事情。

她开始在网上疯狂搜索导师、奖学金这些资料,闷在家里疯狂背题,准备这一切虽然有一些主要的线索,但其实并没有多大把握。

描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她又用了那句她很有代表性的“就试试嘛。”

不试不要紧,一试还真的就过了。

但金牛座的本性又回来了,学校并没有主动跟她提奖学金的事情,那怎么办呢?

Mei再次,秉承着“试试看”的人生信条,和校方直接说“但是我可没有钱啊..”

这次尝试的回报就是——她得到了一个助研的职位。

“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是应时而动”_第2张图片

(上课中的Mei)

这个,就约等于“先来了再说”。

就这样,Mei开启了赴美读博的新副本。

“但其实那个时候一样迷茫,规划依然空白。当时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也许我读博回来了之后,能够去一些一流的高校当老师。”

但是读博其实也不仅仅是镀了一层金那么简单,读博其实很痛苦的。

你迷茫的时候,虽然有导师会给指导,但你要修什么课你要什么方向还是靠自己摸索,就像瞎子摸路,不撞个头破血流,你怎么知道哪条路对哪条路不对。

但是当然啦,也不是就孤独的可怜巴巴的自己在那瞎想。

同事朋友都对Mei有很大的帮助。

“我刚来的时候,一开始写东西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我就问他们这个应该怎么办,我的前辈就都会给我详细的讲,帮忙也挺多的。

甚至我的导师也说,任何你要发表出去的东西,你都要拿来给我们过一下,我们帮你检查检查。可能也是因为,一个实验室出去的,写的东西太烂的话也挺丢人。”

这些都是工作上的帮助,其实精神上的帮助也有很多。

“比如我最近在收集一些材料,涉及到和别人合作。但是有时候和别人合作就是一个很郁闷的事,可能会被拖后腿呀、放鸽子啊什么的,这个时候就会和学长学姐们倾诉,他就会给我讲一下鸡汤。”

「金牛座嘛,投入产出比绝对是我要考虑的一个点。」

“金牛座嘛,一天就在想一些钱钱钱的事情。”

就像她当初放弃留英读博,有学费的原因;

决定赴美读博,有不满意当时工资的原因;

甚至被大学录取后第一件事还要告诉校方“我很穷”......

但是这些钱钱钱的事情,说得好听一点,叫投入产出比。

投入产出比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让你花1000块去买个普普通通的红苹果你肯定不乐意,但1000块给你一个全新的苹果X你就能高兴地不得了。

所以建议给那些有读博想法的人,决定读之前,就想想以后自己能干什么。你投入那么多年时间、那么多精力,你最后想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而且读出来以后也有一定概率不会达到你的预期,出来也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哪里。

读博这个过程也是艰难的,它也存在很多心理上的问题。

比如人际方面,你和你的导师、同学处的关系不好啊;

或者学业上面,研究、实验总是不能出成果啊。

“这也不是恐吓啊,我也看到过好多真的学不下去的同学,他们真的很痛苦。”

「我为什么想要留在美国?」

Mei已经读了五年博士,也即将面临找工作的问题。

“以我现在的心态和实力,我博士期间发表了很多论文,回国找工作对我来说肯定也不是问题。”

和大部分留学生不一样的是,她的想法是长期留在美国,在美国找工作。

五年的研究经历,使Mei对美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流程非常熟悉,而且学术研究机会也会更多。

“肯定是想在熟悉的领域里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是应时而动”_第3张图片

(上课中的Mei)

「她的迷茫和规划」

这个故事讲下来,Mei好像一直处在出现迷茫,搁置迷茫,丰富经历后再回头解决迷茫的一个行动线里。就像她的那句口头禅“就试试呗”。

我们一直讲的那些缓解迷茫焦虑的鸡汤、软文,其实无外乎讲的就是这么一条线路。

迷茫无法自我消解,无法强制消解,你能做的,只有继续行动。

保持做事的状态,直到当下的迷茫不再成为迷茫,你就成长了。

但新的迷茫又会出现。

就像现在的Mei,依然迷茫。

比如就业的迷茫,research岗位每年只有那么多,而且读了博以后相对于以前,其实研究的点更集中、范围也更窄。有了自己的理想岗位,那这个岗位的现状,她并不太了解。

还有就业竞争,和压力。

但秉承“走一步看一步”的理念,做不了教育,干不了科研的话,我们还可以进公司嘛!

关于未来呢,她的规划也没有做得很长远。

就是好好写论文,多多做发表。

总的想法就还是想当老师,她说原因是假期多....

她应当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她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不害怕失败也不纠结于迷茫,一直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像她自己说的“直到去年之前我还意志坚定我以后要走学术路线,但你往后走着走着就会发现,其实有时候你是你想要的东西就是好的,也不是你想要的就能得到。”

很多情况是,你有以个梦想,但你其实不了解它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

那变成了一个你给自己画的一个假象蓝图。

你不能把自己锁在一个梦里,你要下来看看现实,还要给自己找找后路,变通比计划更重要。

其实你往前走走,多看看,多经历经历,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路。

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走一步看一步”的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一步看一步的另一个名字,是应时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