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团体运动的注意清单

133|团体运动的注意清单

Dr. 魏

2018-01-10

133|团体运动的注意清单

Dr.魏亲述

Dr. 魏

该不该送孩子去运动兴趣班?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是研究人脑是怎么控制运动的,自己当然也非常喜欢运动。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我儿子快四岁了,该不该给他报个足球班?一来可以加强运动量,二来锻炼孩子的竞争意识。”

现在有很多运动兴趣班,像是足球班、舞蹈班、游泳班。有的运动班挺好的,给孩子接触各类运动和融入团体的机会,不过,给孩子报班之前,有几点我要提醒你。

1.三岁以下不适合团体运动

对于大部分三岁孩子来说,他们的身体还太年轻,不适合参加团体运动。团体运动是指一些规则简单、多人一起的运动游戏,比如踢足球、打篮球等。

一般来说,要等到三四岁以上,再参加团体运动比较合适。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运动系统才有很大的发展,不仅是肌肉骨骼更好,而且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更好,他们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了。

从大脑控制运动的角度,是达到了所谓的“自动化”的阶段。就是运动起来不需要大脑刻意地去控制身体运动的细节,完全可以自动化地完成自己的动作的协调。

这个时候,他的大脑才有更多的认知资源,去和团体运动中的其他人协调。就像打篮球一样,一个好的后卫只有自己运球可以毫不费力,不需要用眼睛盯着自己的手和球来控制拍球,才可以有认知资源去看队友和对手是如何跑位的。

2.不要带着“赢”的目的去进球

如果孩子身体运动控制达标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在团体运动中锻炼他的心智能力了。因为,真正地享受团体运动,其实需要孩子的心智能力达到一定的标准。

怎么判断呢?一个指标是看孩子是不是足够成熟,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在竞争关系中,他才既能努力取胜,同时也能欣赏对手的努力和成果。他不是带着“赢”的目的去进球,而是带着“做到最好的自己”的信念进球。

“不要让孩子带着‘赢’的目的去进球”听上去我在说大道理,你可能想说,体育运动的本质就是竞争,我们难免会有胜负心。

的确,追求赢可以让运动员,包括让我们的孩子,更加专注,很多孩子也以赢对手为快乐。我们当然不能直接给孩子灌输大道理,劝他“你不要去追求输赢”,这是不现实的。

但是,我们需要教给孩子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每次比赛胜负已定后,就是我们父母的高光时刻。

输了,要给孩子安慰,告诉他继续努力,好好练就能获取胜利。赢了,提醒他这是你刻苦训练的结果,但是如果你骄傲懈怠的话,下回你的对手可能会取代你的成绩。而且,教会孩子需要大度地安慰、鼓励他的对手,这才是运动家精神,因为每一个运动场上的人都会经历输赢。

只有这样反复的“洗脑式”的教育,孩子才会渐渐明白,团体运动不像一个单纯的一次定输赢的竞技场,更像是大家投入的游戏场,重要的是大家一起游戏的过程,这样孩子才会享受赢的感觉。但也知道,输,并不可怕。

你有没有发现,这恰恰是我们对待人生过程中输赢的应有态度?体育场,其实是最好的教育孩子人生态度和思维方式的课堂。

3.分年龄、分能力来看待竞争活动

不过,对那些低龄的、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而言,他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对待输赢往往会有偏颇。一些研究指出,让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之间产生竞争性比较,对孩子有害无益。不仅伤害自尊,而且还降低了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

所以,一些比较好的运动班或者幼儿园,老师会考虑每个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来特别设计活动。对于年龄较小、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老师会鼓励他们体会自己在团队中发挥的独特作用,重在教育意义而不是竞争关系。虽然也会让孩子们像运动员一样穿上专业球服,听从教练指挥,但训练内容是比较“温和”的,比如训练孩子去追球,在球场上自由奔跑、跳跃或者追逐小伙伴。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老师会逐渐增强运动场上的竞争性。这时候,我上面说的一定要不断灌输胜不骄、败不馁的重要性就开始凸显了。

4.卸下功利心

孩子的心态要纠正,你的心态也很重要。给孩子报运动班的另外一个前提是,他不是被你强迫才报班的,他自己要喜欢运动。我反复叨叨过了,六岁以下以兴趣学习为主。

如果孩子喜欢,你可以给他报运动班,不过,你的心态要摆平了。报运动班的重点是孩子获得了多少乐趣,而不是考察他有没有竞争力,不能把我们成年人的功利心带入他的训练中,只去关注他“参加了几场比赛,赢了多少球”。

我们的功利心可能造成孩子“只关注输赢”的心态,丧失了享受运动本身的能力。

5.运动种类要均衡

对低龄的孩子,我希望你挑选的运动种类可以多一些,保证种类均衡。比如有耐力类的像跑步、骑车等,也有力量型的比如短跑、跳绳等,也有技巧性的比如拍球、跳舞等。因为这个时候大脑控制运动的各个方面都比较差,需要全面的锻炼。

但是,孩子年龄大点以后,可以进行一些专项运动。体育运动和学习乐器、棋牌一样,如果要达到高水平,一般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

因此,选择孩子感兴趣的项目是必要的,因为可以让孩子更聚焦,更可能到达高水平。注意了,和我前面提到的一样,选什么运动,需要孩子自己有兴趣,我们家长不应该过于有功利心。

6.同步运动的启示:团体运动促进合作和分享

很多团体运动都会让孩子之间进行直接的竞争,那为什么说团体运动可以促进合作和分享呢?这个原因除了队友之间有合作和分享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所谓的同步运动。

首先,我们知道竞争实际上是以自我为导向的,强调的是“我的胜利就是一切”的态度,合作则是强调“我愿意跟大家一起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以前的研究认为,孩子要到六岁的时候才能理解合作的意义。新的研究则认为,一些简单的团体活动,可以加强四岁儿童之间的合作。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I-LABS)发现,仅仅是让两个孩子荡秋千的时候,摇摆的频率保持一致,他们在之后的活动中,都能比摇摆频率不一致的孩子们,表现得更加合作,更愿意分享。

其实,我们人在一起做运动的时候,经常会自主或不自主地把自己的动作和伙伴们的动作同步起来。比如,两个人一起跑步的时候,他们的跨步会慢慢同步起来。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则进一步表明,这种同步运动会让人更容易合作和分享。

为什么呢?对于孩子来说,运动的时候,那种跟小伙伴同步运动的感觉,可能会造成一种互相喜欢的“错觉”,这种效应会鼓励孩子们之后进行更多交流,并且更愿意一起努力。

所以,让孩子多玩儿团体运动,也是对他们社交能力,特别是合作和分享能力的一种培养。平时,你可以通过音乐、舞蹈或者游戏,给孩子多多制造这种“同步运动”的机会。比如说,让女孩子玩玩跳橡皮筋,男孩子一起合作运球、跳绳等等。

今日得到

今天通过要不要给孩子报运动兴趣班这个问题,我给你列举了一系列团体运动的注意清单,再来总结复习一下:

孩子适不适合开展团体运动,需要看孩子身体运动控制是不是达标了,一般三四岁之后比较好。

不要强调运动中的输赢,而是要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比赛完成后,就需要注意给孩子传递这样的教育。

报什么样的团体运动,一定要参考孩子自己的兴趣,低龄孩子注意运动种类的均衡,孩子长大后再慢慢聚焦到专项运动。

因为大脑喜欢同步运动,一些团体运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第60期思考题

Dr. 魏

今天的思考题是,你的孩子,或者是你自己,在曾经的团队运动中,有哪些体验和感悟?可以是美好的,也可以是引起反思的,欢迎你的留言!

第59期金牌家长:@桃子

上期的思考题是说说你的孩子或者你自己,是属于哪一种依恋类型,这期金牌家长我颁给二胎的宝妈@桃子。

这位宝妈说因为二宝的到来,她无奈只能把大宝送到姥姥家里住了五个月。这五个月她因为担心大宝缺失安全感,过得非常愧疚、疲惫。

后来,她积极跟朋友、早教老师交流经验,明白可以弥补亲子关系,不过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于是她打起精神,不再抑郁纠结,每天抽两个小时去姥姥家陪大宝。

这两个小时她坚持高质量陪伴,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只陪孩子讲讲故事做做手工,或者就是纯粹的玩闹。对比完安全依恋清单后,她欣慰地发现孩子是安全型依恋,而她自己也恢复了状态,即将奔赴新的工作岗位,恭喜宝妈@桃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133|团体运动的注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