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对老王的脑洞谬论《人类记忆系统之谜,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儿》下文简称“老王谬论”的关注和讨论,也感谢CSDN对此文的大力推荐,短短几天就有了数万的点击量。在【老王的脑科学谬论】专栏中,老王会和大家继续展开探讨这个话题,敬请大家关注。我在CSDN问答区设了一个悬赏(辩论)问答贴一个关于脑科学问题的求解、求证或求否(追加问题并提供额外500元赏金),CSDN副总裁 邹欣老师也会不定期在该问答贴下打赏回答者,欢迎大家踊跃夺金。
其实老王谬论与主流理论最关键的分歧就在于对人类长期记忆载体的两个不同猜想(篇幅的原因暂时不讨论短期记忆了),它们分别是双方理论的立论基础:
之所以称之为猜想,是因为目前二者都没有决定性的证据。
目前大家对以大分子物质为载体存储记忆的说法真的是深信不疑啊,老王曾在CSDN的专家群讨论过这个问题,结果也是队形整齐:
接下来我们对这个问题认真分析一下。注意仅以网络上的辩论无法带来决定证据,因此我把讨论的最终结果归纳为以下几个选项:
A. 主流大分子载体假设完胜,老王谬论毫无价值;
B. 主流大分子载体假设并非完美无瑕,老王谬论有一定价值;
C. 老王谬论好像更有说服力一些;
D. 其它
希望大家暂时抛开执念,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地阅读下面的内容。
在讨论之前老王提出以下几个讨论规则,希望大家能否认同:
最后再次重申:讨论的结果无法盖棺定论,仅仅是根据现有事实评价一下双方的价值高低。
在《人类记忆系统之谜,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儿》一文中,老王已经基于长期记忆是光的假设构建了一个人类记忆的简单存取回路假说。
我找到了人类记忆从输入到检出的回路,并根据神经元走向以及器官的几何位置、功能特征等因素找到了回路中疑似的“关键器官”。
它可以解释记忆的单元、各种类型记忆的编码、解码、记忆检索的类原理、记忆是如何产生关联的、记忆如何加强、如何衰减以及更为复杂的程序性记忆是如何实现等等。不完善但至少完整、自洽,而且记忆检索的类原理可以解释为何海量信息的记忆检索如此之快(注意:检索速度并非信息传输速度,不懂的请自行补充基础知识),为何检索如此低功耗。甚至还有更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目前无法给出完整的回路。尤其要申明的是在老王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阅读了邹欣老师推荐的由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撰写的《追寻记忆的痕迹》(京东电子版售价20元)以后,发现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对于记忆(信息)检索的研究完全是空白的。无论多么抽象地概括记忆的工作原理,记忆的检索也应当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分析这是由于该领域基础理论建立的时候计算机的理论还非常没有存在感。老先生们认为海量的神经元可以解决记忆的存储量的问题;神经元的电信号传导又可以解决速度的问题。那么就万事俱备了!于是乎他们才会草率地猜测:记忆就是通过大分子的蛋白编码存储在神经元上的。试想一下无论是蛋白还是其它复杂的大分子物质编码一个信息,那么无论它是二维结构还是三维结构,都必然是极其复杂的。如何检索啊?更别提速度、强化、联系这些更复杂的问题了。
截止目前,神经解剖学的研究都集中在记忆的存储、信息的传导以及大脑功能区的划分等问题上。我老查阅了一些典型的研究内容,尚未发现对老王谬论否定性的事实。并且老王谬论中各种形式的记忆信息从各感官传导至大脑皮层这部分路线和教科书上描述的没有差异,所以主流研究中关于大脑功能分区的一些实验事实,和老王谬论是兼容的。只不过主流观点认为记忆就存储在各功能区了,但老王认为记忆信息只是经过那里,并且还要向胼胝体透明隔方向传导,并在胼胝体透明隔附近的“电→光转换器”转换为光信号,并形成长期记忆。
记忆以大分子物质为载体目前充其量只能解释它能够存储信息,但是对于记忆的关联、强化以及联系都无法给出完整、自洽的有力理论。对于程序性记忆的存储和检索方法更加无法给出有效的回答。下图是从网上找到一个大分子结构的示意图:
要以大分子形式编码各种信息而且是海量的信息,单个信息单元的分子数量势必是巨大的,而且它并不是像计算机那样通过电位二进制存储,通过简单的二进制运算可以解决的。而且基于这种结构的编码方式、解码方式、编码器解码器在哪里?检索的时候是大分子们都跑到检索器去检索?还是检索器跑到一个个神经元去检索?太多太多的问题目前无法解释了,您找个专家给您解释吧,我是懒得往下想了。我无法否定这种假设,但问题是科学家门基于这种假设连个完整、自洽的理论也给不出来啊。
看完上面的内容,不知各位看官感受如何,至少老王谬论不是一无是处吧?暂时想不起来还有啥补充的,就这样吧。后续我会在专栏文章中从不同角度分析对比两中理论,敬请关注。
注:猜想的正确性与否自然不是由投票能够决定的,仅仅是好奇大家的意向分布欢迎大家投票。也欢迎大家给出各自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