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还在用“曾经”引入倒叙?试试这一招

写作 | 还在用“曾经”引入倒叙?试试这一招_第1张图片
驿路花开

在内容创业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家都在努力写故事。如果你的故事写得很长很长很长,那么你就要小心了,顺叙到底,一马平川,粉丝可能会丧失追随你继续上路的耐性,是时候加入点倒叙了。

倒叙是一个狡猾的导游。目的地还是那里,她引着读者从康庄大道步入林荫小路,流连柳暗花明别样风景,浑然不觉跋涉之苦。

我在《成长》中写过如下一段倒叙。

我早早地来到培训教室,做准备工作。今天我要给技术人员讲授授课技巧,这也是我第三次做这个专题的培训了。走进教室,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我曾经是那么内向、胆小,曾经就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工作只是调整教室的灯光,确保学员能够看到培训师的幻灯片,或者板书,曾经有人质疑我的工作,让我感到无比羞愧。现在我终于从台下走到台上,成为了真正的培训师。

用“曾经”这个词引入倒叙,这是我曾经的惯常做法,这段短短的倒叙,我用了三个“曾经”,感觉如何?是否有些卡带的节奏。

怎样引入倒叙,才能与此时此事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步入歧路,全然不知呢?

试试这一招,加入一个倒叙“开关”。

修改后的文字如下。

我早早地来到教室,准备即将开始的授课技巧培训,这次的学员是公司技术骨干,也是我这个月的第三次授课。助理小李正在调试音响,看见我来了,有些腼腆地问:“舒老师,台上的灯要不要都打开?”

“灯?”我喃喃自语,目光触碰在入口处一排雪白的开关上,仿佛被热火灼了一下,内心升腾起一种复杂的情感,几分羞愧,又有些许兴奋。五年前,就在这个教室,同样的培训师培训,学员随机分坐在各组里,我却静悄悄地坐在那排开关下,远离人群,我是培训助理。看着他们演练、讨论、欢笑,我内心无比羡慕,但是却没有勇气走进小组,不敢靠近一点点去聆听他们讨论的片言只语,甚至为担心被培训师拽进队伍里凑人数而提心吊胆,我痛恨自己的内向和脆弱。

培训散场了,培训主管杨经理走过来,看着我说:“你一直在这里,干什么?”

“开灯。”我心里小鹿乱撞,好像做了什么错事,被当场捉住。

“开灯?”杨经理推了推略往下滑的眼镜,皱着眉。

我结结巴巴地说:“您看,是……是……这样,老师要……要……用幻灯片的时候,我就把台上的灯关掉一部分,老师在白板上写……写字的时候,我把灯全部打开,这样,学员就……就都能看到。”

“就这些?”杨经理的声音有些奇怪,犀利的目光停留在我的脸上。“哦,开灯!”

大家都离开了,我一个人坐在黑暗里。“就这些”、“开灯”,杨经理的话语像鞭子一样抽在我的心上,眼前升起一片雾霭。我摸索着走上讲台,闭上眼睛,脑袋里一帧帧放映着今天培训师在这里挥洒自如的一举一动,我那么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但是,我拙于表达,害怕站在人前。开灯,关灯,我只能做这些?不,我要成为培训师,我攥紧了双手,指甲把手心顶得生疼。黑暗中有个声音在大笑,你不行,你不行。我积攒全身的力气,向那个笑声挥出一拳。那一刻,我实实在在击中她了。

“舒老师,您看这样可以吗?”

突然间,我的眼前一片光亮,台上的背景灯不知什么时候都打开了,小李安静地倚着门框,等待我的回答。

修改后的文字,我加入了倒叙“开关”——灯,领着读者走进了我的情感、回忆,比起“曾经”的导入方式,淡化了改弦易辙的痕迹。

倒叙“开关”可以是实物、对话、行动、氛围、情绪,或者是上述各种的组合。当然,能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让回忆收放自如的,才是质量过硬的好“开关”。

下次写故事时,试试加个倒叙“开关”!



感恩在文字的世界里与你相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 | 还在用“曾经”引入倒叙?试试这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