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书》——致为人父母的你。

《致女儿书》——致为人父母的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是对于碰瓷老人的评价。王朔算不上是个坏人,但是他真的老了。

读《致女儿书》,让我强烈的感觉到字里行间那种想硬而硬不起来的尴尬。心理上的衰老远抵不上生理上的衰老带给人的那种失落。如果这本书你问我值不值得看,我会回答:“你对王朔感兴趣,就看看。如果单纯想从文学角度去读,我认为这书不会让你满意。”

《致女儿书》被王朔定义为自己的遗书。所以在书中更多的是自说自话。是自己对过往的一些回忆,有好的,有不好的,有真实的,有幻想的。至于说对女儿的忠告或者是分享一些人生经验,王朔并没有多说什么。他通过大量的对话来引出故事。看着咪咪方和老王的对话,时不时的觉得很难受。难受的不是故事,而是看着王朔这个老炮是怎样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

他已经做不了什么了,他泡不了妹子,泡不了吧。和他胡吃海喝,谈天说地的朋友们陆续离开。他现在只是生活在北京老胡同里一个正在浇花儿的老头。如果你远远的望去,也许会在脚边溜过猫时,他厌恶的一瞥中读出眼中残存的一丝凶光,但是很快,光芒暗淡了下来。他突然哼起了七十年代流行的小曲儿,把手里的水壶放稳。阳光散落在他并不光滑的脸上,他习惯性的摸了摸裤兜,却发现自己已经戒烟很久了。

王朔这本《致女儿书》从写作手法上看,稍微收敛了一些王式特有的直白和粗糙。这不是一个雄性激素爆棚的年轻人通过文字来发泄内心,这更像是一个倔老头在温和的讲故事。他不想承认自己已经硬不了了,但是嘴上还硬着。这是一个不愿意认输不愿意低头的人,即使他认错了,但那种不屑的态度会让你觉得这是瞧不起你。反讽和调侃的语言风格不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消失殆尽,王朔的嘴炮功夫到《致女儿书》这里已经是登峰造极。

想过么,你老去的那天会把自己一辈子的故事真实的和孩子讲么?我看到王朔和女儿的交流尺度是非常宽泛的。单纯从这一点上看,我非常羡慕他们父女关系。在我的童年里,父母并没有什么参与。印象中只有奶奶在太阳落山前将头探出窗外大声的吆喝着我的名字,让我回家吃饭。父亲永远是喝醉了才回家,童年最怕听到的是沉重的上楼脚步声。

那时的我既希望爸妈在家,又希望他们不在家。我和别的孩子一样希望吃完饭和爸妈拉着手在马路上散步,我希望和别的孩子一样可以在爸妈的监督下写完作业并得到表扬,我更希望期末考试得到双百后爸妈一个深情的拥抱。可惜,这些都没有。一个又一个的黑夜等来的不是光明而是更深的黑夜。突然有一天我好像看到了一丝光亮,但仔细一看,是爸妈头上的白发。

王朔的作品读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但他总是有能力将我拉回到曾经的那个年代。遗憾的是,我的那个年代,什么都好,就是缺少了父母。

面对生活的孤独与脆弱,对生命敏感和独特的体验,请不要让孩子以这种方式去了解。为人父母的你们,请珍惜自己陪伴孩子的时光。

谢谢。

个人主页里还有更多书评等你来看,感谢支持,感谢有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致女儿书》——致为人父母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