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草稿

晚饭后和几位同事一起散步聊天。其中一位讲了他的经历。九十年代初期,在乡下的中学工作,有一年连续八个月没有发工资了(乡里学校的工资是乡里财政统筹发放),老父亲对他们小夫妻说,你俩口袋里有五十块钱没,给我我去买几袋化肥(那时候的尿素就是十五六块的样子),可是小夫妻俩把口袋里的钱掏得干干净净,凑在一起也就十几块钱。他顿时觉得这不行啊,于是就萌生了调动工作的念头。他听同学说去教育局直属学校里,工资有保障,于是夫妻俩一起努力,调入一家局直中学,当月俩人的工资就有几百块,他们喜出望外,老父亲也觉得儿子媳妇这下有出息了。后来又到了县城的高中,评上中学高级教师好几年了,还拿的是一级教师的工资,终于最后一次调动工作,进了现在这所市里的学校,第一年就拿到了高级教师的工资。他说他很满足现在的生活。

生活里这样满足于现状的人很多,忙不迭地感谢东感谢西,好像是懂得感恩似的,其实是没有把自己放在更大的空间去看去比。表面看收入越来越多,生活一直在向好的方面走,即便一个月所挣的钱也仅够买一平米的房子,劳动所得也仅仅够温饱,不敢生病,不敢有个啥事,但与从前比,觉得还活得像个人样。

如若不然呢?比如说先前没有经历过被拖欠工资的事,也没有评上高级还拿一级工资的事,现在和从前一样,哪来的和他一样满足的心态吗?比较的参照物不同,心态自然不同。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小马过河,河对于松鼠、小马和牛来说深浅不一。所以,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生活,有些人不满意,有些人超满足,就是这个道理。

说到对比,就得说说纵比和横比。我那同事觉得很满足现在的生活,主要是他在纵比,即和自己的过去比。和曾经拖欠工资的过去比,和高职低酬的过去比。虽也说和那些低收入的人群比,但我以为这样比,他未必真的觉得有什么优越感,司空见惯而又心知肚明的是,一场大病足以击败所有中产及以下阶层的一切优越感。

再来个横比如何?即和周围别的行业的从业者比呢?结果并不那么乐观。从工作标准、工作强度、劳动时间、酬劳等各个因素综合考量,也未见得我们这个职业有什么特别的优越性。从绝对数量上看,收入是翻了几番,但要综合各种因素,实际情况并不如数字翻番那么令人欣喜。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常被人告诫少去逛街,为啥?看到啥好的东西都想买,可是兜里没钱,徒增烦恼。但年轻人不管这些,有痛苦才有压力嘛。但现实中给年轻人的提升空间并不多,干了十年二十几年,工资增长的速度,绝对没有欲望涨得快。

钱多钱少不重要,主要看购买力。记得当年我的中学老师给我们说过,他们那些五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当时一个月十几块钱,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时常能吃上蛋奶和鸡鸭鱼肉,就觉得挣得很不少了。蹲了多年的牛棚,经过岁月的洗礼,再度踏上讲台,一个月好几百,居然还不够用!

可见,单纯比较数字没有多大意义。媒体上不断公布一些居民收入变化的数据,来体现几十年来的巨大成就,猛一看煞是喜人,但居民的真实感觉绝对没有数字的变化那么大。而在内陆不发达省份的县城,一个月挣五千元,其实际购买力远超在京城的一万元。可见,不同时间和地点,生活成本不同,自然不能单纯比较数字。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