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今天咱们要说几个甲骨文,第一个要说的是“疒(chuáng)”,大家看一下那个字形。它说这个从人,从床,象一个人卧床,而且还流了几滴汗,说体虚,表述的是一种病的状态,后来我们叫这个“疒(chuáng)”,就叫它病字头。

这个“疒(chuáng)”呢,很形象了,只不过它是立起来的,把它放倒以后就更明确了。但是为什么它要立起来的?这个事情要再推敲推敲。都是竖的,这什么一个横着的情况都没有?这个原来我也考虑过,但没有去推敲它,谁有兴趣在这上面下点功夫去推敲它。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看我手写的那一部分,手写的那一部分给大家写了一个小篆的床,但是它是有床没有病人,这一个我觉得才是一个真正的床。好象还有一个立起来的床头。大家看我写得那个繁体的床,有一句我写的是小篆有床无病人,那个床,那个很象一张床,那么还有一个表示了”木”。到了楷书“病字头”一点也看不出床的样子来了,不知道它为什么变来变去变成了这个样子。古人殷商时期一般都是席地坐卧的,原来咱们说过“一席之地”,躺卧都在席上,只有在病后才给它弄张床。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都这么说,我也就这么说了,不知为什么病后就要有床。这个事情大家谁有兴趣和时间也可以推敲,我估计它和巫术的治病有关系,好象离开地的样子,将来可以在这个角度上查证,考究一下。


后来产生的那个字,只要和“床”有关的都有“病”,治疗的“疗”,我写了个简体的,好多:“疡、疱、疡”, 好多,几乎都和这个病有关系,慢慢的这个字就成了病和疾的,咱们就叫做病字头了,实际上它读“疒(chuáng)”,它也不读病。 从网上搜一搜“病”就出现这个“疒(chuáng)”字,说这个字读“病(bìng)”,  这个在汉代它只作为一个部首,它不独立成字,说这个字读”病(bìng)“是不对的,你不能拆一个部首出来说就是这个字,这是不对的。后来就变成了“疾”,疾病的那个“疾”,也不是“病”,还不一样,“疾”产生的还是比较早,“疾”因为它和“矢”有关,那时候的病也和战争有关,床底下一个"矢”,射出去的箭。

还有一个“jí",将来咱们会讲到,是一个人腋窝里挨了一箭,身侧或者是身上挨了一箭,画了一个大,一个“矢”,插到了身上,这个也作为“疾”或者一个“病”出现。

甲骨里面这个“疾”的时候它会作为疾速,就是快啊,有那个病来如山倒的意思,快啊,那么它是个形容词了,属于借音的。“今夕雨疾”,这个"夕”大家要看一下,是一个“月”里面点了个点,本来这个字在早期就是“月”,后来变成了“夕”,原来“月”和“夕”是混乱的,今天月不加点,后来“月”又加点,后来又成了“夕”,这 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去分析它倒底是个什么字,还有你要看句意了,“夕”是个具体的时间,它的范围比较窄,“月”呢就比较宽泛了。那么这里说的是“今夕雨疾”,你就不能说“今月”了,这个就不合适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确定它是个“夕”字,这个“疾”就作为着急的“急”,急急忙忙的“急”。有的时候我们还用这个疾病的“疾”,好多情况古文里也有。

再看我手写的第二张,有几个卜辞:“疾雨亡害”。那么它作为这个动词的时候,在甲骨文当中用作动词的时候,他就是做他的本意,有卜辞:“王疒(chuáng)齿”,你看那个牙齿的“齿”,就象掉了好多牙,年龄比较大了觉着,为什么这里它要用了两颗齿呢?我觉得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它的表述跟我们现在的表述文字上还是有差别的,这个是不是也值得推敲一下,牙比较少,牙上有病,“王疒(chuáng)齿”,牙上有病,或者说齿有病。还有一句卜辞是:王其疒(chuáng)目“,那个”疒(chuáng)“  ,哪里有病啊,眼有病。那个“疒(chuáng)自”那个“自”啊大家要看一看,“自”是画了一个鼻子,自己的自。说自己的时候老是指着自己的鼻子说“我”,就是“自”。没有揪着自己的耳朵说的,耳朵就不代表“我”。那么指鼻子说我,这个鼻子就成为自己的自,后来在这个“自”下面加了下“畀”的音,就成为鼻了,咱们知道“自”是形,底下那个“畀”是音,还是属于形声字。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字,大家可以看一下它的甲骨文的那个字形。那么这个“吹”从口从欠,这个没有问题,因为大家都认可的,一个口一个欠。那么这个甲骨也是一个“口”,那个字也读“欠”,一个跪坐的人形, 张着大嘴打哈欠,是:“张口出气之形”,本意就是人口出气,“欠”。

       

它是一个象意的字了,因为它是两个文组成的,象人张口说话,就表示说话。咱们现在叫吹牛的”吹“,吹嘘,这个“嘘”实际上和“吹”我觉得都差不多,你看咱们出气的时候嘘一口气,就是那个音,一个口一个“嘘”的音。

上传中,请稍候…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6张图片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么这个它会作为人名出现,看我手写的。“吹”呢左右无别,这种情况咱们见到的好多了。“吹入”, 那么”吹“是人名,它是借单音的字,入有进贡、纳贡的意思。就是叫”吹“的这个人,是给进贡点东西,拿东西来,当然它不是进屋里,进屋里是那个”各“咱们讲过的。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在呢大家看到的是”春“,这个字寓意很好。它从林,实际上我认为它从木,从木、从草、从日、从屯,屯标声。这个咱们原来讲过,声不一定光是声,这个还是那句话,谁有精力再去推敲推敲。它比较复杂了,但是呢概念都很清楚,草木,太阳、音。那个音有说是小牙长出来,刚长出来顶着子叶,豆瓣那个样子。它说象日照春阳,草木丛生,本意是春天。这个应该问题不大,这个没有什么争执的。那么这个字就是用作时间了,用作春季之时。关键问题是这个春季古人说的春天跟我们说的是不是一个季啊,咱们分四季三个月一季,它是不是就指三个月是不一定啊。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_第2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家看我手写的那一部分,那么这个“春”有好多好多的写法,无外乎有太阳的,有没太阳的,有使“木”的有使“草”的,中间还有个小芽,就是那个“屯”。那么“草木无别”,这个咱们也说过了,有的时候用草有木都是表述生机勃勃的那种状态。

那么这个“春”的小篆我给大家写了一个,它的变化不大,上面有“草”、“屯”、“日”。骨甲时代它们考究的,我只是学习的,他们考究的那个时代只分“春”和“秋”这两季。那么卜辞里面有“今春”、“来春”,“今春”就相当于今年了,“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那个是“春季”,咱们现在也说“春”是一个有年的这么一个意思。“来春"是明年了,这个我们现在也在用,还是这么说。  

那么有一句卜辞是“来春不其,受年”,受咱们之前说过了,是授予、给予,是教授的“授”。那么来年是不是不会有好的收成呢?这个“年”咱们一看就明确了,是一个“人”上面一个“禾”,实际上说回来就叫“年”。咱们现在风俗里还有丰收了过个丰收“年”,就是那个意思。

     

他们有推敲这个春,春季应该包括了夏收,就是从种下一直到夏天收获,跟他们的地理位置有关系,也是有一些夏收的东西比较多,从种下一直到夏收的,可能就是以春秋要是分两季的话就春天夏天的中间偏前一点,作为一个春的中心点,或者夏天的中间就作为一个春季。


那么这就是今天咱们讲的这几个字了。

这个”春“,看似很复杂,实际上想把它记住,或者是想把用一下就很简单,还是走形,我建议大家别走拼音,这个拼音害了好几代人了,现在是提笔忘字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一想拼音,他没形啊,这个很麻烦这个。我建议大家有意识的避一下这个拼音,有意识地避开它。用两个音切出来,切音。

再一个是”吹“,吹这个字也没有争议,一个”欠“一个”口“,”欠“也是就是张嘴出气。

还有一个是“疒(chuáng)”,这个很有意思,还提示了一个为什么看到的这些“疒(chuáng)”都是竖着的,可以研究一下,倒底是什么情况?是不是当时的床就是竖着的,还是怎么着。反正也没有实物了,就是慢慢地找一些资料,推敲推敲,也很有意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甲骨文字(吹春疒)解析(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