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大学中文系教材的看法和我心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修养

大学专科本科教育只有短短的三至四年,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还处于应试教育下的我们,能否在这期间学到真正扎实的学问呢,我看很难,刚刚走出禁锢跨进大学自由的校门后,不美美的谈情说爱一番,不把多年的压抑释放出来,好好游戏一番,好像就白活了一遭似的。

大一大二忙游戏,大三大四找工作是现在大学生的真实写照,能在这乱糟糟的象牙塔中认认真真的读上四年书的学子可真是凤毛麟角了,即使是认真的学习,学校发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是让人作呕,其实现在大学生的不学无术和教材有很大的关系。教材应该是某一方面的经典才对,就像佛教的经典是金刚经坛经等,道教是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等,儒家是四书五经等,这些都是不管从语言还是思想上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经的起考验短小精悍的经典,易于体悟背诵,牢记脑中,便于随时活用。可是我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却是长篇大论,华而不实,生硬教条,缺乏真知。比如袁行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四卷本,上学时搞的我头都大了,老师水平也差,一点不会结合文学作品条分缕析,融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于一身诗史互证,再加上自己对作品和作者的欣赏批评,这厚厚的四本书成了老师照本宣科的法宝,一堂课没有一点新意。而且此书是多人合编,前后联贯性很差,编者只知把村料补充收集的无所不包,却忘记了文学的精髓是生动,简明朴实,字字珠玑,让初学者一头雾水。我不否认这套书的客观公允,集最新观点于一身,可杂蔓芜枝让人只见材料,如同身进宝山却只能空手而归,这套书作为查找材料的工具书还行,作初学者的入门远不如林庚的中国文学简史复旦章培恒老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新编和游国恩的那套,如果单讲诗词欣赏的话远不如看傅庚生先生的中国文学欣赏举隅或俞陛云的诗境浅说,都是真正的小书却影响深远,

想当年在西南联大时刘文典讲月赋,白天不讲专门移到晚上在月色上声情并茂讲起,怎能不吊起学生的兴头引人入胜呢,卞之琳讲莎士比亚的诗时,专挑一个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的日子,试想那讲课又是何等风情。

现在注重的不是灵动,而是大而全。在上现代文学史时,我的老师就会讲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的爱情故事,郁达夫又怎样怎样,鲁迅也是和谁谁有一腿,满堂风花雪月,文学作品的价值早不知丢那里去了,这怎么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呢,中文系应该培养作家文人,现在培养的却是不知文本的文学史研究者,真是买椟还珠啊。记不得是那位名家的话了,他说我们要说一种话,干脆的就像机关枪在打靶,那一枚枚曳光弹瞄的好准。教材就应该是这样。再如高教的童庆炳那本文学理论,依然是马哲那套,看起来厚厚的一本,可实际能用的太少了,还不如看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及他译克罗齐的美学原理美学纲有条理,要不就看外国人写的文学理论好了,毕竟文学理论这种说法来自西方。高教的教育学一书还不如直接看卢梭的爱弥儿和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好呢。

高教的教材真让学生提不起学习钻研的劲头,当然只是为了考研死记硬背不是为了真知的除外,试想在三四年昏噩后,身为人师的我们能教给学生什么。

在本人短暂的实习教学和一直在大学周围的学术书店观察来看,大学中文系的缺失很多,众所周知文学历史哲学是不分家的,可现在的中文系历史哲学修养很不够,而中文系在历史和哲学上不是教条式学习,中文系甚至可以不以信史为重,大量历史文学作品中暗含的野史更应该值得中文系掌握,历史在文学中才能活灵活现,甚至一些正史上重大事件没有提到的外因,也会在文学中发掘再现,西方哲学种类繁多,我们只以马哲为主又怎能学到哲学的精髓呢,苏菲的世界,中国人大出版的织梦人,刘小枫的沉重的肉身都是很好的哲学入门读物,比不是专业研究哲学的教材强多了。

单是中文汉字硬笔书写本身的教材也要改进,比如现在学校钢笔字教学一般就是指定的庞中华或司马彦两人,奇怪的是两人行书大相迥异,但楷书却是大同小异,你能想像学生不分男女都只练一两个人的字帖会是什么样子,像张秀,钱沛云,严海南,丁永康,赵忱等书法家的字为什么老师不教学生练呢,而且钢笔楷书多是千人一面,要想写的多样化还要从毛笔楷书练起,如果老师书法水平不够,可以找社会上的书法家上课啊,如果学生写字歪歪扭扭,楷书难以校正,为什么不能指导学生直接从隶书学起呢,很多女学生写字过于方正,又缺乏学习劲头,为什么不能教她们相似容易上手的仿宋字学起呢,作为一个将要成为教师的人,对中国传统书法史和不同书法风格的赏析应该多有所了解,再不能千人一面搞养鸡式的教育了。

二是古代文字训诂的学习,要简单了解说文解字或唐汉的汉字密码等书籍,中国古代多是象形,会意字,怎样从字形上上溯本义,生动形像的把一个生字的造字方法和起源告诉学生,比让学生查字典要有意义的多,而训诂在古代是归在儒家的小学里,古文训诂和儒家道家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不懂训诂,对古文字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没有能直指和文章气脉相关的大道哲理上,

三是古人评点图书的方法,参看古文观止中吴楚材的点评,参看四大名著点评本,及金圣叹评西厢,民国蔡东藩的中国历代演义小说的自批自评,像浙江古籍的唐诗三百首注疏,作者是章燮,简短的评语让人很快就进入了诗歌的内在意境中,我觉得这个唐诗三百首的版本比中华书局出的都好,我国历代诗话中对文学的比较譬喻,比我们完全用老套的西方的修辞手法,段落分析不知要强多少呢,

四是古人读书方法,参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清代人孙德谦著的古书读法略例一书,就看的出古人比我们现在人会读书,在旁征博引,置疑为难上我们现在差远了,说的不好听,再比如单是佛经的各种语录中弟子与禅师的的问难就比现在大多数人看完一本书后不会提出问题高不知多少。

五是白话文运动和建国后汉字繁简转化后,传统文学游戏传统蒙学的缺失,其实它们是很好的教育启蒙,对联谜语等文学游戏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在诗词趣话中对炼字酌句,人物风情,天文地理包罗万象,实际上是很好的文学锻炼,不会吟诗作对,又怎么称的上是文人雅士呢。比如唐浩明先生的杨度传中提到崇祯测字的故事,先测一个友字,说不好,这是反字出头了,江山不稳啊,再测有字,说不好,有字上下分开是大字少一捺,明字少左边,大明江山不保,又测酉字,更不好,是尊字斩头去尾,有身遭杀戮之兆。红楼梦中宝玉丢了后,找人在街上测了个赏字,测字先生的解释也是很有趣的,还有对矮和射和解释,矮字却有射的意思,右边一人张弓搭箭,而射字却又是身只有寸矮的意思,很奇怪吧,又有研究的必要。

六是多一门技艺的学习,不能只讲语文,不通一门其它的艺术,现在的语文老师多是像身操帝王术,上课以外时间默默无言,只办公事,让人敬而远之,文学艺术到一定境界是相通的,艺术门类的划分很多,文学不易划分,和什么都联系在一起,不容易学好讲好,艺术却可以直接展视,更容易和学生交流。

七是多了解观看中国传统的戏曲,中国古代诗词之优美不仅要从字面上体会,还要从听觉上领悟,尤其京剧和昆曲包括的传统诗词最多,中国文人的风流遗脉现实中难寻,在戏剧中却保留了下来。而戏剧的鲜明人物性格,大起大落,荣华悲欢一如人生,给人的体悟是深重的,如秦琼卖马提起此马来头大一段,秦腔中斩李广中的七十二个不能够,秦腔中的朱春登哭坟一段,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等,戏词于文章精妙一般无二,而从戏曲中培养语文教学中难得的激情,可谓是最好的方法,而生活中的事和人一旦入了戏曲中就使现实中的人进入了艺术境界的审美中,我们讲课的目的不正是通过课文把学生带入一种人生境界吗,当我们对课文缺乏谈资时,戏曲不是很好的入手材料吗。

八要阅读些儿童读物,不如此我们就难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心态,我们就不会在平等高度上和学生对话,不然当学生读不良课外书时,自己没收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怎样开导学生阅读好的课外书,自己都没有看过适合学生的书,又怎么能开出个好的书单呢,不如此又怎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呢。语文教学是多方面的培养,可是在这短暂的三四年中,在让人无奈的教材中,照本宣科的教学中你真正能学到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大学中文系教材的看法和我心中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