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探讨

    最近跟一位转型产品经理朋友交流,聊到他带的一个项目小组,说很多组员积极性并不高,项目推进难度大;从而引出了一个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项目组里面的成员积极性不高怎么办?

        关于学习,现在流行着很多方法,有时间管理、内/外驱动、强弱文化等理论,有5W2H、麦肯锡等工具、有组团刷经验等;这些都是不错的切入点,我觉得更重新的一点是先要回归自身的问题,分清楚自己当前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从自身出发来看待学习这件事情,而不是以把对方问倒式的好为人师式地学习。那种学习往过程很有成就感,但过后总结,会发现总是活在别人的问题中,自己的问题倒是没有解决。

    出于朋友的情况,首选不要太依赖于团队的力量,要靠自己去学习,清楚了自己的问题,从自身的成长角度思考,从项目的角度思考,从行业高水平的角度来思考,清晰了自身的问题,再提出来通过讨论,再融合大家的问题,核心在于自身的学习。出于管理团队,本身就是需要强的内驱力,如果还停留在大学式的外驱力来学习,是一个战略上的错位。

    对比学校留下来的学习惯性,传统文化上是强调有问题,先自己尝试去解决,然后不得已再去请教他人。底层文化是有一种羞耻文化在的。对比西方或者对比古人来说,会更多地倾向于合作的状态,古人讲,不耻下问,亦是同理。求合作,懂问问题是一种学习状态的两个不同的表现,会问问题对合作的关系有正向作用,如果想要提升一个层次,还需要多想想“我能贡献什么?” 这个基于。

    曾有人言:问出好问题,答案自然在其中。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自己没有经验,也没有方向,不好意思去问。感谢现在的社会,现在问的渠道有很多,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经验人士,在(产品)社群或者论坛中发言,结交到行业内的优秀人士。

    优秀的人有很多良好的物质,他们会保持好奇心,有请求合作的能力,清楚谁能帮得上忙;相对地,较差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很多事情会自己去摸索,不会去请教会的人,当期限到来,时间已过去,事情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现在的社会氛围都要求人们要快,快餐文化之下,互联网思维影响中,先要有,然后再优化。如果连有都做不出来,估计就会出现断层和失去更好的机会。离正轨也就越来越远,想“上车”就越来越难了。


2018年11月6日|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关于学习方法的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