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_第1张图片
《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廿一 于自家作 

子张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子文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這一節相對较長,主要論述的内容,依然是“老生常谈”的‘仁論’。

子张据传是孔子的学生之一,姓:颛孙,名:师,字子张。这個人,在《論語》里給人的感觉,一种:追求极致的人。用今天的話講,就叫:“更高,更快,更强”。是一個有些‘偏辟’(见《论語·先进11.18》“师也辟”),有些极端的人他過于的追求伟大高尚”,這导致他很難与其他弟子“和平共处”。

《論語》當中,第十九章就叫:“子张”既:《論語·子张》。這一章當中,记载了两個重要的人,對子张此人的评价。一位是“明白人子游”(见《论語心说|里仁篇4.26:明白人子游》《论语心说|里仁篇4.26:明白人子游》)另一位,则是“宗圣曾子。這两個人,(尤其是曾子)被后世儒者,以及儒家拥趸們,推崇备至。

道理是這樣的。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然而仁。”(出自《論語·子张19.15》)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難与并為仁矣。”(出自《論語·子张19.16》)追求极致,追求完美,其實并不是“錯”。追求“小大由之”(出自《論語·学而1.12》)的守规矩,往往就要牺牲自己的“父親”(举例、比喻),既:“叶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証之。’”(出自《論語·子路13.18》)“其父攘羊,而子証之”,這就叫:“小大由之”(既:無論大事、小事,都依礼。出自《論語·学而1.12》)大事小事都依礼就是子张的做法

道理是這樣的。“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出自《礼记·檀弓上》)這一節所记载的内容,并不是《論語》里面的,而是《礼记》當中的。我簡單説一下这段話的含义

“子张既除丧而见”,這個“”,指见孔子。“既除丧”,是指的:已经除去丧服了,子张除去丧服以後去拜见孔子。既:“子张既除丧而见”。

“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單看這句話,如果没有‘前因’,‘事件’的話其實没有問題。“礼、乐、射、御、書、数”(指:六艺)是孔子传授給弟子們的:具体课程(详见《论语心说|公冶长篇5.6》論“子说”的根本原因《论语心说|公冶长篇5.6:論“子说”的根本原因》》);所以,如果没有:“既除丧而见”地‘前因’,和事件的話,那“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没有任何問題。可問題出,就出在:“既除丧”(出自《礼记·檀弓上》)這三個字上。我們今天人,可能大多已没有這方面的顾虑;但是在孔子时期,在孔子所在的時代,人們是要各种亲朋服丧的

服丧期,從三個月到三年(其實,實際服丧大概两年四个月左右......)不等。“既除丧而见”,就是指:除去丧服以後;理論上,可以回归到‘正常’生活以後。叫:“既除丧”。這段時間呢,很尴尬。因為,如果马上回归到‘正常’生活,就會显的,有些:過于‘無情’,和過分了。

如果‘既除丧’之後,又過了好久還没恢复到‘正常’的生活......那就是:违礼,就叫:不及(既:达不到......)所以,這里子张:“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就明显带有過分的嫌疑。道理是這樣的。而他自己,却振振有词,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出自《禮记·檀弓上》)。這就是子张性格。我舉个,差不多的例子,便于我們理解,相當于:假设你父親上午去世了然後你當天下午就去参加你們市举行的歌唱比赛’,并拿了第一名

然后,你在发表获奖感言的時候説:我所做的,并不违反法律。

(子张)大概,是這麼一種人。道理是這樣的。你父親上午去世了你下午就去参加歌唱比赛拿了第一名然後你告诉别人我违法吗?

不违法,但是説實話,有點不太‘能’,也不太愿意跟你做朋友。

道理是這樣的。故,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出自《論語·子张19.15》)這個“難能”,指的是:“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聲”(出自《礼记·檀弓上》)的能力。就是:假设你父親上午去世了,然而,你下午去参加市里的歌唱比赛且依然能拿第一名這樣地能力。子游曰:“吾友张也為難能也”的:“能”,是指的:“你在父親去世的當天下午,依然能取得歌唱比赛第一名”,這樣的能力,叫做:‘能’(既:“難能也”)。

而,曾子曰:“難与并為仁矣”(出自《論語·子张19.16》)指的是:雖然你很厉害,既:“堂堂乎张也”(出自《論語·子张19.16》),但是我很難跟您‘做朋友’。

1.

道理是這樣的。《論語·公冶长5.19》中,子张两次問孔子,既:某某“仁矣乎?”(出自《論語·公冶长5.19》)孔子的回答,也是普遍的:“未知,焉得仁。”(出自《論語·公冶长5.19》)可见,’并非是子张所追求践行的极致极道与优秀。但,践行极道极致与优秀的人......他自我感觉會很良好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出自《礼记·檀弓上》)子张病危地時候,説:“君子曰终,小人曰死”,我今日可以用‘终’來称呼了吧。

2.

誰知道呢----作者:李宗奇 庚子年 七月廿一 于自家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論語心说|公冶长篇5.19:誰知道呢,論子张到底仁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