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

门道提示:农历五月初一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1张图片

考古学家在最早的都城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首次发现了一座始建于二里头文化晚期偏晚阶段的大型建筑基址,这使得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后,关于夏商分界的讨论一度归于沉寂的中国考古界出现了新的兴奋点。这座建筑基址发现于著名的二里头遗址2号宫殿的北墙外,现编号为6号。“它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它的始建年代正值一般认为的夏商王朝更替的关键期。”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2张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说:“它到底是夏人营建还是商人所建?进一步的发掘将有助于这一历史疑案的最终破解,为夏商分界问题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二里头遗址是中国学者在寻觅夏文化的过程中发现的,为夏文化内涵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科学资料,从而为夏文化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它所处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所以从发现至今,围绕它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由于地处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夏王朝的中心区域,年代也大体在夏王朝的纪年范围内,二里头遗址理所当然地成为目前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对二里头文化性质即所属族属与朝代的认识,归纳起来也有两种主流观点:一是认为二里头文化前期为夏文化、二里头文化后期为早商文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夏商周断代工程以后,二里头文化的主体为夏人遗存的观点逐渐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学术界也都倾向于认为二里头是夏王朝中晚期的都城之所在。“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说几乎是因为二里头遗址本身还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3张图片

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的东部,西距汉魏洛阳故城约5公里,东距偃师商城6公里。二里头遗址背靠邙山,面临伊洛(隋唐洛河改道,今在遗址北部)东南接中岳嵩山,西南接伊阙龙门,四周群山环抱,中部为狭长形盆地,附近有伊、洛、湹河,沟渠纵横,适于农业耕作。遗址北部背靠黄河,南部面对汝颖,东行出黑石关、虎牢关,直达郑州,连接华北大平原;西行出函谷关和潼关,连结八百里秦川,成为东西交通的咽喉要地。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4张图片

在我国已知最早的大型宫殿基址--河南偃师二里头斟鄩发掘现场遗址的2号宫殿下面,发掘出一座时代更早、规模更大、结构更为复杂的大型建筑基址,将迄今为止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殿建筑群的年代提早约百年左右。这座现编为3号的建筑基址属于二里头文化早期,它结构复杂,规模庞大,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二里头文化最早的大型夯土基址。它南北窄长,已探明的长度达150余米,主体部分至少由三重庭院组成。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5张图片

遗址沿古伊洛河北岸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东西最长约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北部为今洛河冲毁,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其中心区位于遗址东南部的微高地,分布着宫殿基址群、铸铜作坊遗址和中型墓葬等重要遗存;西部地势略低,为一般性居住活动区。遗址的东部边缘地带发现有断续延伸的沟状堆积,已探明长度逾500米,可能是建筑用土或制陶用土的取土沟,同时也具有区划作用,形成遗址的东界。

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_第6张图片

这意味着人们几乎可以从中触摸到中国第一个王朝的脉动了。许宏说,作为都城二里头,它的内涵布局及其演变过程、它的文化面貌及其背后人们共同体的社会生活与组织结构、它的族属国别以及人地关系等诸多课题,目前还只是粗线条的把握。随着二里头遗址勘察发掘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它在探索华夏文化的源流、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形成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将进一步彰显。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种主流观点: 探索夏文化和夏商王朝分界的关键性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