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它偷走了你的快乐,还迟迟不肯放过你么?

是它偷走了你的快乐,还迟迟不肯放过你么?_第1张图片
抑郁症书籍请在公众号获取

【文章由公众号格调清单原创,谢绝转载】

9月4日,一名年仅21岁的花季少女,在四川峨眉山舍身崖跳崖自杀,此前,她究竟遭受了多大的痛苦,我们不得而知。

但在她的遗书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艰辛历程。遗书的结尾,女孩呼吁: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关注抑郁症这个群体。

在这个八卦娱乐消息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的时代,可能这则新闻,远不如某某明星生子、某某名人被抓这样的八卦引人注目。除了几个主流新闻日报,甚至没有泛起一丁点儿涟漪。

今天,格清君不想过多地评论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只想讲一讲,一次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但却迟迟未能得到真正关注的抑郁症。

在查阅资料时,心中有一个深深的疑问。今天的我们,可以说,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相比,都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更多的健康保障,更多的娱乐方式,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快乐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焦虑、压力、痛苦甚至是抑郁却与日俱增。

抑郁症开始变得前所未有的普遍,根据加拿大学者费立鹏在2001-2005年间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而到了2015 年,中国重度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然超过16%。

这个数据,对于真实的患者数目来说,可谓只少不多,因为有太多的人不肯、也不敢承认自己出现了问题。如今是2018年,抑郁症患者的真实数量怕是已经达到了更加惊人的地步。

根据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中,有约五分之一的比例,最终不堪重负,选择自杀。所以,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患上了抑郁症?到底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快乐?

如果这是一篇营销软文或者是心灵鸡汤,可能就会列出一系列让人点头称赞的原因。然而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原谅我,我无法确切地告诉你,就是因为这个,你患上了抑郁症。就连1+1=2这样的真理,也只是成立于特定的条件下,更何况是对于生理机能无比复杂的生命个体来说呢?

作为一个曾经的患者,我无数次地询问医生,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我患上了这种疾病?他没有给我明确的回答,甚至更多的只是沉默的回应。

虽然每种病症的个体发病原因与发展症状各不相同,可是即便如此,作为患者的我们来说,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了解病因,找出机理,得到对策,不是么?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抑郁症。

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只要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抑郁症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心情郁闷”就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调节障碍,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与普通的抑郁极为不同。

抑郁症时常伴随其他精神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焦虑症。于是,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兴趣丧失、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多种情况。

由于抑郁症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所以,要想鉴别自己究竟是否患有抑郁症,一定不要瞎猜,或者是自行检测,更不要借助百度搜索,寻求专业的医院检测真的很重要。

虽然没有医生能够确切地说出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你的抑郁症,因为个体多变又复杂。但是,抑郁症的诱因,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是有迹可循的。

1)对于抑郁症来说,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

2)拥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等这些与抑郁相关基因突变体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郁症。

3)体内生化系统的失衡、内稳态的紊乱,即生化分子的过量或过少分泌也会引发抑郁症。

4)大脑的器质性和功能性变化,如与记忆相关的海马体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减少,负责控制高级认知的前额叶区域神经元体积减小,也能诱发抑郁症的出现。

5)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人生中发生的重大变故、不良的生活习惯、压力的不耐受等社会环境、人格心理、成长经历与抑郁症的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6)一些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也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7)吸毒、酗酒、镇静、催眠等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与长期依赖,也被证实可能成为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8)很多药物的副作用都会引起抑郁,比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所以说,一个人为什么患上抑郁症,医学界的普遍看法是,“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

实验研究表明,在抑郁症的诸多致病因素中,认知因素特别是认知偏向(对负性信息的过度关注)是抑郁症状产生、持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量行为学、电生理学研究均揭示了抑郁症人群的知觉偏向表现为,对负性刺激,尤其是悲伤刺激,有更好、更准确的知觉加工,而对正性刺激则呈现相反模式。

与此同时,抑郁症患者对负性刺激注意增加,且抑制减少,对正性刺激注意减少,且对负性刺激的注意解除困难。

抑郁病人的记忆还存在另一种偏向,更容易回忆与自己抑郁心境一致的内容,负性内容一旦与自我相关性结合还会增强该记忆偏向效应。此外,病人在消除、转换和更新工作记忆中的负性信息时还存在困难, 这是认知控制损伤的一大表现。

在贝克(Beck)的抑郁症认知模型中:“生物(基因),心理(性格)和环境因素激活了认知偏见加工机制,内源或外源的情绪刺激加重了这种偏见的产生,偏见的情绪、注意力和记忆系统导致了抑郁症状的出现,而这些症状更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认知偏见。”

简单来说就是,对于一个忧郁症患者来说,只有消极能够引起我的注意,我只能感受到消极的存在,消极被不断加深放大,我沉湎于其中无法自拔。

可以说,正是这种大脑功能和认知模式产生了偏见与异常,夺走了抑郁症患者的快乐。而自我感受异常消极的想法,也是治疗抑郁症最大的难点。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抑郁症到底要怎么治呢?

目前阶段,治疗抑郁症最方便、最快捷、最显著的手段依然是药物。抗抑郁药物的种类很多,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所以,这些处方药请务必严格按照医嘱、在确诊的前提下服用,千万不要自己给自己开药,觉得心情郁闷随便吃!

其次,心理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抑郁症疗法。但是能不能找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真的是需要靠缘分。或者,你可以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对于自身的认知偏见,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解除。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病人的康复,靠的就是药物和心理的联合治疗。

如果药物无法改善症状,心理治疗也无法消除消极思维,在临床上上,还有一种较为激烈但却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电痉挛疗法。经过临床研究和观察证实“电痉挛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它能使病情迅速得到缓解,有效率可高达70%~90%。”

从自身入手、寻求专业的帮助、得到亲朋好友的陪伴,是每一个患病的人想要得到治愈的必经之路。对于抑郁症的治疗,除了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之外,自我的调节与亲人的理解,尤为重要。以下是格清君今天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抑郁症的书籍清单(书籍在公众号领取),给每一个饱受抑郁症困扰的你,以及你的家人。

1·.  《抑郁症的内观认知疗法》

这是一本开创性的书,文笔浅显、易懂,对内观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结构化团体访谈的细节都进行了描述。书中最引人注目的结合点是内观与认知疗法的整合。它不仅仅是阐述促进认知与情绪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还更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康复的人类内部深层能力方面的了解。

尤其在打破抑郁症反复发作的循环方面,本书提供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八阶段治疗方案,这一方法的焦点在于教会患者在他们的想法、情绪和身体感受的关联中,建立起简单且根本的转变,来帮助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在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引导下,以当前心理学研究为基础,将认知治疗的原理和实践整合进了内观的框架中,在临床上已经证明能够支持抑郁症的康复以及预防复发,并且帮助患者从复发的阴影下面解脱出来。书中还提供了逐步引导纲要来引导觉知练习,从认知干预来帮助患者从悲伤中恢复,并且预防他们再次失去控制。

2·.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在这本书里,读者能够看到戴维·伯恩斯医学博士介绍的多种神奇有效的方法,自我查看情绪状况,阅读练习康复体系,掌握有效抗击技巧与原则,熟悉临床常用药物指南,矫正错误扭曲的认知,通过自身努力摆脱情绪困扰。

据说这本书是被临床验证确切有效的非药物治愈抑郁症的疗法,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疗效不输给常用的抗抑郁药物,甚至被美国等地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学家当做重点药方开给抑郁症患者。此书作为抗抑郁症自我康复的经典读物,30年长盛不衰,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最伟大的书籍之一。

3·.  《抑郁症的正念认知疗法》

这本书对正念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以及细节进行了描述。何为正念?正念意味着通过注意去觉知事物本来的样子,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不带评判的。

它是一本正念认知疗法创始人合力撰写的书籍,堪称正念领域里程碑式著作。无论你处于怎样的情绪低谷,或是陷于抑郁症中无力逃脱,都能帮助你重获内心的平静。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研究表明,正念认知疗法(MBCT)可以将那些抑郁已经复发数次的人复发风险减半,其效果甚至可以与抗抑郁药物相媲美。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真的这么有效么?或许这本书能够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

美国作家伊丽莎白•伍策尔说:“关于抑郁我最需要说清楚的一点就是,它和生活没有半点关系。生活的轨迹上有伤心、痛苦和悲哀,这些总会在适当的时节出现,它们是正常的——不让人愉快,但的确是正常的。然而抑郁却处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里,它意味着缺失——没有效果,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

这种消极的态度,无论是对于患者本人,还是对于想要关心他的其他人来说,无疑都是令人难过的,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抑郁症在旁人看来常常是无法理解的,这使得患者陷入到了更消极的境地。

然而抑郁症归根结底是一种个人化的疾病,患者最需要的,除了家人的理解,还有专业的治疗、以及自身的调整。这一切,绝非我这短短的一篇文章,推荐的几本著作就能改变的。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更多是为了告诉大家,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如果身边的人不幸患上了抑郁症,请给病人多一些理解与关爱。

“活着即是炼狱,生存即是苦难,我们都无处可逃。”如果你自己不幸中招,饶过自己,宽恕自己。希望你能够借助自身的力量、借助专业的帮助、借助别人的关爱,早日救赎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是它偷走了你的快乐,还迟迟不肯放过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