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中的各种岗位职能、级别是什么?

文章摘自知乎

作者:Cold Autumn

目前国内对“投行”这个概念的认定存在一定混淆,主流认同应该是国内“券商”=国外“投行”(Securities Company),国内券商“投行”对应国外投行“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的概念。

所以一般我们我们在中国提到投行,指的是证券公司下属的负责股权融资(IPO、并购、再融资等)业务的投资银行事业部,有的券商会把债券融资业务也归入投行部,有的大券商则是把投行发债、承销与二级市场的债券交易拿出来作为固定收益部,这种区别对投行的概念没有本质影响,在此也就不一而表。

而非投行业内人士对投行的岗位职能认识则更加混乱,一会儿A、VP、MD,一会儿保代、准保、部门负责人,一会儿承揽、承做、承销,一会儿前台、中后台,我接触过很多审计、私募等金融界人士,虽然天天和投行员工打交道,但对投行岗位的认识却完全是一头雾水,因为投行工作的性质对大部分非从业人员来说确实不太好理解。

我在主流认识的基础上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下对投行岗位职能与级别等不同分类,希望能尽量简单明了地说明投行工作的结构:

【1】职级分类:A,SA,VP,D,ED,MD

外人对投行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无比fancy的职级系统,这套华尔街投行琢磨出来的眼花缭乱的头衔也逐渐成为了国内投行乃至金融行业其他领域的职级分类标准,除了A(Analyst,“分析师”)外,SA(Associate,“合伙人”),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D(Director,“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MD(Managing Director,“常务董事/总经理”)的英文直译都是非常吓人的职衔,这主要是出于投行初级员工就要出去和企业高层打交道、为了表示尊重一般要用比较高的头衔的考虑。

实际上这些头衔和阿里的P1-P12或公务员系统的科员、科长、处长一样,仅仅是一个职级系统,与头衔本身的名称没什么关系。这些英文名的本意在国内也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券商投行一般翻译为【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监】、【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六个更贴合实际的名称。

不同券商会对职级进行不同对细分,比如分成A1/A2、VP1/VP2/VP3,或者加上过渡性职级EVP、SVP等等,以适应实际需要。通常而言,从A入行,平均每2-3年会有大职级的提升,而从D开始一般认为是承做与承揽职能的界限(当然现实中没那么简单),往往会有一定标准而非简单的年资积累。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一个应届生进入投行,本科生是A1,硕士是A2,博士或者准保(有的券商有相关制度)是SA1,而注册保代后可能就会调整至D,最高的MD职级一般与部门总经理对应。中间的职级总的来说和资历相关,但升迁速度也受绩效影响,业绩突出或者跨级跳槽可能职级就会长得很快,前段时间因为YCM重大资产重组进去的某合资券商负责人升任MD时才31岁——许多其他行业从业人员通过社招转入投行从A开始干也才这个年龄,不得不说这个行业真的有能力还是能发展得很快的。

但职级毕竟只是级别序列,和地位、薪酬高低没有直接联系,很多大牛部门的负责人还是ED,而老资历员工职级是MD却不负责部门事务的也不少。进一步,不同券商间的职级也没什么可比性,比如某大平台的部门负责ED实际掌握的资源远超小券商MD,VP升D也是独木桥而不像许多事业部券商原则上注册保代直接调D,早几年外面券商跳进大平台还有要降一级职级的…… 相比而言小券商的职级含金量可能就没那么高了,当然不同行业间职级更没可比性,比如别问我私募的VP大概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答案的方差比问学校老师是什么水平还大……

【2】职务分类:业务人员,保荐代表人,部门负责人

券商投行从业人员明面上的分类除了职级就是职务类型了,因为职级仅仅通过资历反映基础工资水平,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投行员工的薪酬与责任很难用一套系统衡量。2004年保荐代表人制度开始施行后,保代一时成为宝贵资源,拥有签字权的保代被券商投行争抢,而保代的数量也直接决定了投行能进行业务的数量,天价转会费屡见不鲜,因而保代的价值衡量标准和一般从业人员也是不同的,大部分券商都给保荐代表人设立了专门的职务分类,与一般业务人员区别。

如今保代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人,而每年需要保代签字的项目数量一般只有几百个,即使是16、17这样的IPO大年,需要的签字保代人数也不多1000多点,加上双签的存在,实际上保代不再是稀缺资源,好项目才是稀缺资源,因此超高溢价基本已不再存在。但由于保代身份的特殊性,还是保有不同于一般业务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福利,一般会享有固定的保代津贴以及与项目相关的签字津贴,考核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作为负责整个部门的部门总经理,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老板,收入会和部门总收入挂钩,除了自己参与项目的奖金,也要对部门的所有业务负责,又属于一个不同的阶层。

【3】职能分类:承揽,承做,承销

揽、做、销基本概括了投行工作的内容,也是投行实际工作中最常提到的职能概念。简单说就是承揽人员负责扩展资源、揽到业务,差不多就是“拉生意”;承做人员负责实际完成尽职调查、规范与辅导、材料制造乃至持续督导等一系列投行工作,是实际干活儿的人;承销人员则是负责发行工作,包括IPO——企业首发上市的发行工作,以及包括增发、配股、可转债、配套融资等等再融资的发行,当然可能也会直接和客户对接负责二级市场业务。

实际工作中,承揽和承做职能都是投行前台业务部门所承担,只不过一般而言相对资深、有资源的高级员工会负责承揽居多,而低级员工、新员工以承做为主。承销工作一般是投行的资本市场部(ECM)承担,属于中后台部门。而内核、质控、风控等投行质控部门也属于中后台,相当于内部的审核部门,一般由比较有经验的员工或者交易所、审计、法律等背景的人员担任。

因此投行职能也可以按部门分为前台业务部门、资本市场部、内核质控部门几个方面。

【4】项目组成员分类:项目负责人,签字保代,现场负责人,核心成员,其他项目组成员

在实际业务中,前台业务部门人员最常接触的单位还是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从3-4人到5-6人不等,本身没什么限制,1-2人或者10+人的项目组也是可能有的,这部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具体负责一个项目的工作,由一个项目负责人总负责(通常也掌握有最终奖金的分配权)。由于项目负责人一般是承揽人,不具体负责现场工作,因此还会有一个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在项目现场的工作以及与企业、各中介机构的协调。项目组核心成员一般是有一定经验的业务人员,主要参与现场的工作,并配备若干项目组成员,一般是新员工或者实习生,辅助完成各项工作。而涉及到需要保荐签字的项目,还要配备两名签字保代/财务负责人以及一名项目协办人(可有),这几名成员一般不会在前期就确定,保代是项目风险的直接负责人,而项目协办人是注册保代的必要先决条件,且协办一经确定不得再更换,因此这三名签字人员的确定一般会比较慎重,券商也会有具体的规程来决定谁去签字。

这几个概念的分类相互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也没有绝对的影响,投行工作总的来说还是实质重于形式,完成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才是获取回报最直接的衡量。因此职级、职务更多只是个参考,不同体量与系统的券商可能对岗位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想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亲身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投行中的各种岗位职能、级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