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条裤子

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阴有细雨
三十条裤子_第1张图片
室友借培训班的花献“佛”,可惜小佛爷不领情

真是有些忙糊涂了,记得某一回周末,就把日记的日期写错过,云里雾里的瞎忙活。

昨儿花了一晚上的黄金时间,整理柜子,又把自己气糊涂了,今天早上一爬起来念念文,又把个煽情的节给提前了,吐着舌头删掉了音频,骂自己非凑的哪门子热闹。

只敢,把家里的衣橱称为柜子,像传统的主妇们一样,折啊叠啊,然后换位置,挪进挪出,还得考虑着天气一热能留出空档放棉被;因为老妈看不惯那些挂着的衣服。

整理到没空煽情,只剩下满腹牢骚。要问那些和老人生活的小家庭,一点矛盾都没有,说实话,我不信。

起码老妈搬来与我们一起同住的时候,是有的。

甚至那时心里还略略的有些小抱怨,抱怨她像是在乡下用水一样,开水龙头到最大、溅得水池边到处都是水;抱怨她不知道吃新鲜的,煮一大锅吃几顿,就为了图省事儿;抱怨她只会用湿水拖地,而不及时把鞋底唰刷刷;抱怨她不是个善于整理东西的能手,宁愿出去晃晃悠悠,也不愿意在大把空闲的时间里整理东西,给我节约出时间来……

这些抱怨,说出来可笑,小家子气到实在说不上嘴。她可是亲妈唉!

不善于整理,由来已久。一来是越整理,她就越觉得咱房子地方太小了,撒不开手,于是埋怨的空气在不大的地方横冲直撞,直到撞到我的自尊心容不下了,会冰冷冷的说句“扔下吧,我自己有空再弄!”

二来是越整理,我就越觉得她把不该留的,留下了,不该扔的瞎扔了,然后摆出一副“我弄的你不满意,那就不管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经过这几年的磨合,我渐渐地已经能宽容的看待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了。

老妈不识字,对她来说,整理是个技术活儿,煮饭是个脑力劳动,统筹兼顾、节约,都是些需要很强意念控制的事情。

我的要求不能太高,甭管是亲妈还是其他人,想改造一个人生活习惯,哪怕就是进屋脱鞋这么个动作,也不是轻而易举练就的。强迫症患者计较太多就等同于是犯罪——限制人身自由罪。


虾米看到我抱怨扔不出去的三十条裤子,直接告诉我,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断舍离能力。

一点不错!

从前在乡下整理衣柜时,我妈那些自己长年都未碰过的衣服,也会批示“折好,放那儿!万一哪天穿呐!……不行,剪了糊骨子做鞋、剪了扎拖把……”

这种思维逻辑熏陶下,我能节余出这么多年不扔的裤子,一点都不奇怪;习惯性的容纳旧东西,包容性扩展堪称到了“海洋思维”。

这条不扔,也许过几年发胖了就得穿它;那条不扔,也许下一个轮回又流行这种式样了;这件姑娘等等就能穿了,不扔;那件一次没穿过,明天气温回升,一定穿一回;呀,这是米丝丹上季刚给的阔腿裤,又忘了试试;不要扔吧,或许老妈还可以拿出来剪剪做鞋垫儿……

呵呵呵呵!诸如此类的理由、借口,甭说三十条,有多少都可以留下。

我又比老妈的生活模式,先进到哪儿去了?

一种不愿意摆脱过去的恋旧心理,作祟。

有些事情某些方面,恋旧情绪是可以有的,甚至值得一辈子推崇。

但是对于生活的陋习、陋习心理,真的要年年作战、年年不休,持久战状态才能推陈出新。

抱怨三十条裤子,并不是要显摆自己富有,而是反思自己思维的贫穷;整理它们的过程,不但显出了房子的小,更是衬出了我的心胸狭窄自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条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