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过的坑为什么还会踩?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
关键点:一、因为信息反馈阶段有五大认知偏差
1.自我归因
2.后见之明
3.认知失调
4.确认性偏差
5.神奇式思考
二、如何解决
1.学曹操
2.写日记
3.《穷查理宝典》
4.多元思维模型
5.概率不等于必然
三、思考题
金句:在投资中,我们可能也会把一些具有相关性的事物误以为是因果关系,重复着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投资模式。
自我总结:无论是在投资,还是生活中,人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仍然很难通过学习反思纠正自己。
一、信息反馈阶段有哪些认知偏差?
自我归因、后见之明、认知失调、确认性偏差、神奇式思考。
你已经看到结果了,但对待结果的态度却与机器人不同,这些认知偏差会让你重蹈覆辙而不是越来越理性。
1.自我归因
信息反馈阶段第一种认知偏差就是自我归因偏差。
归因就是追溯事情产生的原因,这种偏差说的就是,人容易把好的结果归于自己的能力,而把坏的结果归于他人或客观原因。
A.盈利了,统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失败了,统统归因于他人或客观原因。这就是自我归因偏差。
生活中的例子:
成功了,都是自己的好;失败了,全怪别人。比如lol。
B.自我归因偏差导致你没有找到盈利和亏损真正的原因:
涨:实际上,你归因于自身能力的盈利,很可能是因为大盘普遍上涨了,也有可能只是短期的运气而已。
跌: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你收集信息的偏差、你理解信息的片面和你买入卖出决策的冲动。
C.小结:
自我归因偏差使得你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盈利,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亏损,下次投资时并不会变得更聪明,而是会重蹈覆辙。
2.后见之明
先见之明,指在出现结果之前,就预测到结果的能力。
后见之明,指当事情已经出现结果之后,误以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的一种幻觉。
例子:
你身边可能有位炒股票的朋友,有一天他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对行情的猜测,还附上曾经猜测的时间。他确实在之前就猜对了,这难道不是“先见之明”吗?
不是,其实,他猜了很多次,只有这一次是准的,他把这一次结果拿出来了而已。他甚至自己也忘记了那些曾经猜错的经历,只记住了这次对的经历。
小结:
在投资中,后见之明使人们在估计风险时过度乐观,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3.认知失调
当事情出现的结果与预想不一致时,人感到一种不协调的痛苦,为避免这种痛苦,可能会对事实选择视而不见或故意歪曲。
例子1.
有人花多年积蓄买了房子,就不允许别人提这个房子降价的信息。因为降价会让自己感到认知失调,非常痛苦。所以宁愿选择不听、不看的方式来避免这种痛苦。
例子2.
刚刚新买车的人在购买完后会有选择性地避免阅卖其他车型的广告,而仅仅关注他自己车子的广告。
例子3.
投资时也是一样。买入之后,就不去看坏消息。卖出之后,就不去看好消息。
小结:
认知失调让你收集不到全面的反馈。
4.确认性偏差
指的是人一旦形成一种观念,就会从肯定自己的一面寻找证据,而不倾向于从否定自己的一面寻找证据。
例子:
你买了一只股票,你满眼看到的、满耳听到的都会是支持你买入的好消息;你卖出一只股票,你看到的、听到的也都是支持你卖出的消息。
正面和反面的信息都有,你只是在有目的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通常,你总是能找到你要的信息,但这并不代表你的决策就是对的。
5.神奇式思考
是将相关性误以为因果关系而致。
例子1.
古代人们常常“卜以决疑”,在重大决策前占卜。占卜的结果如果是好的,还会重复不断地这样做。
例子2.
公司金融里,有些公司的某些投资或管理决策刚好是在业绩提升前做的,公司管理者就会不断重复这些决策,即使这些决策与业绩根本无关。
在投资中,我们可能也会把一些具有相关性的事物误以为是因果关系,重复着我们自认为正确的投资模式。
投资工具:
实际上,它们只是相关而已。成功的话也只不过是概率在发挥作用。
例如
大多数笃信股票投资技术分析的人,会根据技术指标来进行投资,盈利后认为某些技术指标对于指导投资非常有用,这很有可能就是一种神奇式的思考。
二、信息反馈阶段的认知偏差如何解决呢?
1.自我归因
学习曹操,打了胜仗功在下属,打了败仗错在自己。
2.后见之明
写日记。思想情绪可能会变化,文字不会变。做好投资记录!
3.认知失调
《穷查理宝典》构建多元思维模型,试着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或者以第三人视角或者未来视角看待现在这个问题。那都不叫事儿!
4.确认性偏差
同3
5.神奇式思考
区别相关性和因果性。概率不等于必然!
三、思考题
请结合这一讲的信息反馈阶段的各种偏差,举一个自己或身边人所犯的任一种偏差的例子。
答:自我归因
很多人玩游戏,lol。
赢了会说自己这局如何如何,我带你们上分!
输了会讲自己如何心累,气的半死,带不动带不动,然后挂机。
其实不管赢还是不赢,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KDA打出来就行了。
这是自己能控制的事,不要去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比如别人的发挥。这样自己一定会焦虑和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