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关于《红楼梦》的公开课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LetsLearnEveryDay

最近在网易公开课上看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红楼梦》(链接:http://open.163.com/special/ntu/honglou.html),欧老师的讲课方式深深吸引了我,也打破了我之前对红楼梦的一些误解,并且意识到我读《红楼梦》的次数太少,才导致我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主流思想所误导,这些主流思想并不一定是对的,林黛玉也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样。对红楼梦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会有很大的收获。

欧老师对《红楼梦》的讲解我在这里就不说了,毕竟太多了,很难概括。但是老师在第一节课里讲到的几个点我觉得值得分享给大家。

1.什么样的读者就会读出什么样的红楼梦

这就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实际上我们眼中的红楼梦之所以是那样,是由我们的阅历和思想导致的。每个人的阅历和思想不一样,就会导致对同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是带有主观意识的,并不是完全客观地去读书,我们常常喜欢将自己代入到书中的角色,相信大家都有共鸣是不是?

所以欧老师也说到,作为读者,要客观、中肯、努力,没有努力研究过不要妄下断言。

2. Henry James英国著名小说家《小说的艺术》中提到:要说某些情节本质上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实际上伟大的作家写在伟大的作品里的每一个情节都是重要的,《红楼梦》是一个伟大的作品,这毋庸置疑,所以实际上里面的每个情节,每句话都是有它的深意的。(这一点我真的很佩服曹雪芹,因为贾府大约一千人,在书里有提到过的就有好几百,作者需要处理这好几百人的人物性格,想想就觉得厉害!)

比如我们常常觉得“黛玉葬花”这个情节是最重要的,可实际上不是,每个情节都很重要。嗯,就是这样。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是一个整体,而且连续不断。它越富于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着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3. 我们读书竟然只是为了印证我们在读这本书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东西,读书的意义在哪里?读书事实上应该打破旧的自我,去开启出我们新的自我的可能性。读者跟经典一样重要。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常常跟自己说读书很重要,要每天读读书,但是我没有思考读书的意义,也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我学到了什么新东西,反而像是完成一个任务而已。

4.我们总是去推敲作者的价值观,推敲作者喜欢谁,作为作者通过作品想要弘扬的价值观。

一部好的小说不应该只是被作者的价值观引导。

米兰·昆德拉说过:“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我对他们都一样的喜爱,他们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小说并不是人类的自白,它事实上是对人类生活的一个总体考察。创作小说的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象的生命,是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其实,一个好的作者不应该对作品中的人物有偏好,一旦有了偏好,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会给这个人物更多的描述,而忽视其他人物。作品的价值观也不应该由作者的价值观主导,不然这个作品就太狭隘了。当然,我觉得这一点很难做到,毕竟我们都不是圣人,很难不把自己的意识加到作品里。

这周花了好多时间在这个公开课上,所以就分享一下,老师真的讲的很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门关于《红楼梦》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