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第五集《食》:槽点太多,不吐不快!

给大家归纳一下这集五个故事的主旨:

1、 传统的比现代的好

2、 父母让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

3、 固守传统的厨师没有错,都是顾客和行业错

4、 不传承传统就要完蛋

5、 放大生活的痛苦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苏州美食作家老凡寻找老苏州美食

老凡是一个年龄不小的美食作家。虽然片中没有透露准确年龄,但是既然已经有孙辈,想来不会太年轻。这位作家不满足于写美食专栏,想要“找回美味”,具体而言,是找回幼年时候的老苏州味道。

《舌尖3》第五集《食》:槽点太多,不吐不快!_第1张图片

首先,他回顾了当年到饭馆吃饭的荣光,说来了饭馆,第一件事先问是哪个厨师在,然后点菜。接着,批判一番现代的厨师:“说不好听我就是试试厨师”,说他们为了节省成本,丢掉了“苏帮菜的精髓”。鉴于“曾经的传统慢慢消融,自己动手成了唯一的选择”,他个人有了一个使命——“凭记忆还原苏州味道”。

老凡“执著地使用传统的方式”,结果怎样呢,做了一个要用八样东西,至少“下三次锅”的“白什盘”,可是这是厨师留给自己吃的吧?讲现在是大闸蟹的季节,可是你又说“正规场合不上螃蟹”?

做得最精致,说的最详细的是……萝卜丝

强行拐到“美食与亲朋相得益彰”这句百搭的话上来,那是,只要你职业不是厨师,就能够用这句话收尾——且慢,你最多用“美食与朋友相得益彰”,你的老婆和儿女,都不在身边,也没见到你给他们做饭啊。

对此我就很奇怪,苏帮菜传承多年,并无绝嗣之忧,既没有仇家破坏,也没有战乱波及。怎么就会吃不到呢,普通饭店嫌麻烦,可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总会有不嫌麻烦并且把“不嫌麻烦”当成卖点的高档饭店吧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德国留学的电气工程师林囧,放弃了专业,做父亲的接班人

工程师林囧花了十年时间学习电气工程,又花了六七年在这一行工作,结果之前最不希望孩子从事餐饮这一行的父亲,又逼迫着他放弃之前所以积淀来“继承家业”?你早干什么去了?你让孩子继承家业,为什么不让他读一个餐饮,读一个工商管理?

很怕电视机前的家长学会了“责任是无法逃避的”“责任不仅仅是继承家业”“苏州文化的传承”这些词儿,又开始压抑子女的自由意志。

令我疑窦丛生的是,这家人到底是干什么的?

比如林囧的父母,在介绍的时候,说是“干了一辈子的老餐饮人”,并不是“干了一辈子的老厨师”。可以和之后纳西族那个故事对比一下,他们家的长辈就是干了一辈子的厨师。那是服务员?保洁员?领班?会计?经理?看到后面,感觉林囧在饭店里是可以自己给自己安排职务的,想来最后是做到总经理或者董事长了。

而林囧本人,人如其名,确实有囧的地方,他叔哦自己在德国留学和工作时候,做到“工程师主管”,可是他对小朋友讲话的时候,分明是说自己是“大学里的老师”。

另一点,他继承家业之后究竟是做什么,总经理吗?可是大段大段的镜头并没有给到饭店里,而是给到了课堂上,林囧是教师?或者也是某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吐个槽,课堂上他和小朋友的互动,可谓是剪辑上的灾难了。

最后,这个号称“向未来寻找解决之道”的人,究竟寻找到了什么解决之道?是烹调了新的菜品?装修了新的店面?研制了新的技法?开发了新的厨具?还是说给小朋友上课就算“向未来寻找解决之道”?那是……挺容易啊。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在青岛开摔面馆的孙竹青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面有知友回答,说是这家摔面馆并不是那么好吃。其实这一点片中有谈论,孙竹青直言“不服气”,然后把问题推到“是因为顾客不习惯本真的味道”。这是把问题推给顾客。

然后进入人生哲学部分:“现在老辈传下来的东西哪有啊” “宁可亏钱也不亏心”“坚持以最传统的方式,做一碗有良心的面”,明里暗里,是不是在说别人家没良心?这是把问题推给行业。

顾客也有错,行业也有错,就你没错?

我觉得在已经“一家人白忙活”的情况下,如果你真的为了两个女儿好,就不要“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因为你不单单是厨师。同时还是个体户,身上有烹调和经营的双重压力。这种逆市场潮流而动的做法,大多吃力不讨好。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烹调那么有自信,那就不要和那些你看不上的苍蝇馆子竞争,到大酒店去,那里才是你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且从片子里也看出来了,这位师傅不缺乏匠心,但是在经营上并没有什么才能。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厨师肖军。

这个故事可谓是杀人诛心了!片子里回顾了肖军的家族史和创业史,讲他祖上是大厨,解放前就是大厨,解放后又是到国营单位做厨师。而他本人不想做厨师,到广州深圳一代闯荡,失败了,又想要把文化问也引进丽江,失败了。最终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厨师的行当。

这算什么?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就差直接复习九品中正制了吧!

而在推广美食上,又选择了一个特别别扭的手法,找美食的时候还要特别强调“没有被现代文明彻底改观”,您跟现代文明有多大仇?之后找了“厨师专业毕业的原创歌手”,还要用纳西语宣传传统美食,你都知道他们不说纳西语了,你用纳西语讲他们为什么要来听?还是说你这档节目的吸引力无穷大,能让人因此学习一门语言?我当时看了《乔恩斯图尔特报告》都没爱上学英语。

第五个故事,讲的是“悲惨的”国家二级营养师扣扣

对这一条,我的建议是,没有感动中国的故事,就不要强行往感动中国上面靠。

多少次流泪的镜头啊,又是病房,又是确诊“真性红细胞增多”,“希望我父母不用太在意这个病”“为了我的父母,为了我的孩子,要健康地活着”,这句子都是往催人泪下上靠。尤其是她拍照发到公众号之后说,要把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让孩子看到了“这是我妈妈,她原来给我做过这么多好吃的”。看到这一句我以为您命不久长了呢!

《舌尖3》第五集《食》:槽点太多,不吐不快!_第2张图片

可是你还有15年+寿命,还能去美国自驾20天+跳伞,还能去青藏高原自驾一个月,你自己给女儿做饭不就行了吗,哪里用得着让女儿上微信公众号看?微信可能比你短命多了,QQ还不到20岁,我就听了几十遍“QQ将死”。

总结一下,这一集的主题是“食”,也就是没有主题,因为从第一季到第三季,每一集的主题都是“食”,如果是我来拟标题,会用“传”字,这一集讲的是家传,是祖传,是文化传承。不过,能把文化传承成这个德性,看着是快传不下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舌尖3》第五集《食》:槽点太多,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