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原来这样管!

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原来这样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女儿很兴奋,因为本周末她可以达成一个不大不小的心愿——去芜湖方特乐园玩。这种兴奋感,是时间的累积和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时间的累积,指练习钢琴。为了让她有一个憧憬,练习钢琴有一个动力,我想出了这个办法——练习10分钟等于一颗五角星,七颗五角星换一个月亮,五个月亮换一个太阳。如果她每天练习10分钟,得到一个太阳需要35天。最后我认为两个太阳,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比较合理,所以定了两个太阳的目标。女儿当初也同意了,中间也没有表露出任何要反悔的迹象。到了后半段,她愿意一天弹20分钟,感觉一天得一颗太慢。若弹得时间太长,她也会分心,所以20分钟的练习量合算合理。我和逸妈不会逼她多练习,只是让她每天有练习的习惯,且要尽量专注。

        升级的模式,大家应该十分熟悉。对!就是模仿了QQ升级。这是利用游戏心理学里的反馈机制原理。为什么很多游戏都会有升级目标,就是迎合了人类的心理特征。我们能从这种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憧憬目标,得到满足感。大人是如此,孩子更吃这一套。商业界,都在运用这样的反馈机制:最老旧的积分方式,视频网站让你做任务签到积分,支付宝给你一个保级积分进度条,让你很自觉地用它消费,因为你不想掉级别……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让女儿练习钢琴可以采用这个方式,其他方面我也这样做。需要提醒家长们的是,不能忘了做一件事情的初衷。我不会强化这样的思维:弹钢琴,只是为了获得奖励。我平日和女儿灌输的主要想法仍然是:音乐是快乐的。设置奖励,是为了让她有动力,去克服部分练习带来的枯燥感。小时候有练习钢琴的枯燥感,长大后,她会发现,想把任何事情做得精深,都会遇到同样的枯燥感,当下时髦的描述是“跳出舒适区”。因此,学会给自己设置奖励,或者接受外部世界给予奖励,都是有必要且符合人性的。

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原来这样管!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同样的方法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习惯上。和很多孩子一样,女儿早上会拖拉,甚至有一段时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幼儿园任何让她感到不舒适的细节都成了她打退堂鼓的理由。我之前一直为此事感到无奈,直至想到了这个“积分法”。

        早上自觉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以及做到幼儿园不迟到,回来就能拿2分放入篮子中。晚餐在30分钟内自觉完成的,获取1分。反之,上述如果做不到,我有权力扣除相应的分数。积满20分,有贴纸奖励。分数越高,可以得到更吸引她的奖励。至于什么奖励,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决定,拿捏好自己认为合理的度,尽量不要给予太多物质的奖励,不买太昂贵的东西。因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应该做到的,不是超出能力范围的事。

        我观察下来,女儿在不知道能获得什么奖励的情况下,也非常积极地“保护”着她所得到的积分牌。那天,她在桌上吃着早饭,说:“我可不想被爸爸拿掉篮子里的分数。” 你瞧,不用奖励太过分的东西。如果家长自己主动给予太昂贵的东西,显然是“自退防线”,给“对手”占了便宜。

        教育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始终告诉自己:方法总比困难多,别抱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学习和日常行为习惯,原来这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