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人对大学的态度也在逐渐转变,很多孩子读大学的目的也许就是想单纯地研究一门学问,而不仅仅是为了找工作上大学。很多家长也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并且支持他们去海外留学。说到去海外留学,我们就不得不说说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了,这也是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内容。
大学有很多种分类的方法,《大学之路》的作者吴军认为,优秀的大学实际上只有两种模式。
第一种是纽曼开创的通才教育,另一种是洪堡开创的专才教育。很少有学校能兼顾这两个方面,大多数的学校只能是认同其中一种,并且能坚持上百年,办一所风格鲜明的大学。
我们先来看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它最早是由一个叫约翰・纽曼的人提出来的,纽曼是英国牛津的大主教和教育家。纽曼认为,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彼此成为朋友。他还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有能力服务于社会的人,而不是教授一些具体的雕虫小技。纽曼反对一上来就给学生教授某个专业的具体技能,他认为大学生的知识面一定要广,不能过早的就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专业里。
世界上采用纽曼式教育理念的学校有很多,不过把这种教育理念发展到极致的,要属哈佛商学院了。哈佛商学院是全球最难进的商学院之一,学生都生活在一起,平时同吃同住,即便是假期,学校也会组织学生们一起到世界各地玩儿。来这里的学生,相互学到的知识比从教授那里学到的还要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进了哈佛商学院,但没和同学们玩到一起,那你就白交学费了。学生之间互相学习,成为彼此的朋友,
纽曼式教育对学生的自觉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学生,学校又不管束,那这所大学一定是办得一团糟。所以很多美国州立大学,就没办法采用纽曼式的教育,因为生源参差不齐。但美国排名靠前的学校,因为入学门槛很高,进来的学生大概率上对自己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学习主动性不成问题,只有这样的学生聚在一起,才能实现纽曼通才教育想要达成的结果。
想要实现通才式的教育,光有理念上的认同是不够的,还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素。
第一是给学生选课和换专业的自由。
如果大一新生刚入学,就被固定在某个专业上,也就说不上是通才教育了。这一点美国大部分的一流大学做得都很好,比如像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等大学,在选课上都给予了学生绝对的自由。上这些学校的大一新生,不分专业,学生们可以随便选课,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了解自己真实兴趣。
实现通才教育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学校要有实力开出足够多、足够广泛的课程。
如果没有广而多的课程,即使学校允许学生自由选课,学生们实际上也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还是不能实现通才教育。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概意思是说:大学之所以叫大学,不是因为这里面有大楼,而是因为这里面有大师。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说的在理。
但吴军认为——
大楼的作用,也许被严重低估了,大师固然重要,但没有大楼,也就是没有物质基础,大师们的教育理念也很难实现。如果一所大学没有实力开出足够的课程,那就实现不了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在这方面,哈佛做得就很好。哈佛大约有6000名本科生,他们居然开出了6000门课,这还不算完,哈佛的学生还可以去隔壁的麻省理工学院选课,当然,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来哈佛自由选课。只有开出这么多门的课程,才能真正的保证学生想学什么就有什么。所以吴军才说,大学不仅要有大师,也要有大楼。
说完了纽曼式的通才教育,咱们再来看看洪堡式的专才教育。
洪堡是普鲁士的外交家、教育家,他建立的高等教育体系,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教育。
也就是说,强调大学生在学校要学习马上就能用的知识,一走出校园就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为了能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实行洪堡制的大学,很多专业需要五年才能毕业,最后两年学习的是非常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洪堡制的大学都会花大价钱建立研究生院,这也是实现专才教育的物质基础。
在19世纪,采用这套教育体系的普鲁士,很快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当时欧洲最强的国家之一,欧洲其他国家看到普鲁士的崛起,也都开始效仿洪堡式的办学理念。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美国工业革命也需要大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时候的美国也开始引入洪堡式的教育思想,美国的理工科教育。大多都来源于这个时期。
知名计算机专家吴军的《大学之路》就举了个例子,比如著名的MIT,麻省理工学院。它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让大一新生,就有机会参与真正的科研。什么叫真正的科研?
一般大学里让本科生参与的科研,其实就是教授让学生们练练手,随便做点事情。因为很多教授认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本科生做不了,他也没时间手把手地辅导这个学生。在美国的一般大学里,大多数本科生参与的所谓科研,几乎都是这种性质。但MIT不一样,MIT的教授会让本科生参与自己拿了经费的科研项目,并且让他们承担这个项目里的一个工作,就需要教授花时间来指导这个学生,还要承担相应的风险。经过这样的锻炼,MIT的本科毕业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就已经很强了。
如今的顶级名校,往往采用的就这两种办学理念其中的一种。那这两种教育理念哪种更优秀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如果从找工作的角度来说,洪堡式的专才教育更占优势,因为洪堡式的教育可以培养出在执行层面很棒的人才,但要说培养具备广阔视野的领袖以及企业家,纽曼式的通才教育更占优势。
那能不能把这两种教育理念完美地结合起来呢?吴军说,这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大学本科教育一共也就四年,要同时做到全面发展和精通某一个专业,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结合两者的办学成本太高,一所大学既要做到学科齐全,做好本科教学,还要保持每个学科都有极强的科研能力,这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从某个意义来说,越来愈多的人认识到:
当许多聪明、求知欲强、具有同情心而又目光敏锐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没有人教,他们也能互相学习。所以,你也许不用纠结自己是去接受通才教育还是专才教育,上大学本身,也许就是最好的教育。
(本文整理来源于得到APP每天听本书相关内容,适用于对视觉学习有偏好的头条读者,期望你能喜欢,感谢头条用户杨军莉整理,排版,2018年12月18日;本文是重庆工商大学第2批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品牌项目青芸经典传习社、2018-2019学年发展性资助项目《“在线阅读得到APP”——为在校大学生赋能》阶段性成果,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鸣谢各位老师、领导、同学对相关项目的支持和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