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

兰州

兰州 总是在清晨出走

兰州 夜晚温暖的醉酒

兰州 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

兰州 路的尽头是海的入口

……

二细,辣子多些。

西站西站,上车就走,有座位。

白马浪,到了。


低苦艾乐队的《兰州 兰州》,主唱用带有一丁点儿兰州口音的普通话,唱着兰州的种种情形。来了会发现,歌词都是在这里真实存在的。此时在外漂泊的你听着这歌,一系列意境把你带入家乡的回忆,在你的心上轻轻地抓一把,或让你望眼欲穿,或让你潸然泪下。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阳关→玉门关→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曾经在课本上学过一些边塞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我熟知了丝绸之路重镇阳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我知晓了连通西域的重要军事关卡玉门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领略了漫天黄沙连成一片、尽头的太阳灼艳得似乎可以吞噬一切的景象……

但在那时候,它们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学习负担,是一些需要背诵的东西,它们描述着遥远的地方,诉说着一些我无法真正懂得的情绪。 如今当我亲身处在诗人描述的场景中时,这些诗句却又从记忆的深处爬了出来,在这磅礴又荒凉的边塞,带给我亲切温暖而又孤寂悲伤的感受。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莫高窟

两年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篇,《道士塔》又是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读到王道士将莫高窟的墙壁刷成惨白,读到中国的官僚因为运费而犹豫将这些文物保管,读到外国的学者用极少的金钱一次次换取几大车敦煌的文物,读到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买回文献的胶卷加紧钻研几十年。我几近流泪,从那时起我就特别想来莫高窟看看。

但它在遥远的西北偏北,从我所在的地方,要转一次飞机做一夜火车来到这里。它因华美而矜持,因富有而远藏,它执意要让我用长途的艰辛换来报偿。并且听故事、学艺术、探历史、寻文化,这样的地方在国内实属不多,我也不想轻易来了,怕亵渎了这中国的文化。

来了便发现,莫高窟实地给我之震撼远超想象。走进一个个幽暗的洞窟,置身在北朝隋唐五代宋元的壁画和彩塑前,从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历代宗教形态的变动、艺术风格的变化、建筑形制的变更、社会习俗的变迁全部在这里呈现出来,让我叹为观止。每跟讲解员参观完一个洞窟,总觉得意犹未尽。

这片土地留给我们后人最大的礼物,应该就是这里的历史和文化了吧。但它对我来说还是高深,就让无数双艺术的巨手把我碎成轻尘,将这里的历史和文化植入我的生命吧。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茶卡盐湖→橡皮山→青海湖

天与云与山与水,都在这从容不迫地度过每一天。景色中最美好的元素,也就是这一点悠闲宁静。今天就让我放慢脚步,等等灵魂吧。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西宁曹家堡机场

在茫茫大漠看日落的我,会想起一天看四十四次日落的小王子,体会到那是怎样的孤独与奇妙;到了心心念的圣地莫高窟的我,会想到一个人朝圣之旅的哈罗德,感受到这平凡人生中的一丝慰藉;在茶卡盐湖旁看自然风光的我,会想起曾至瓦尔登湖畔居住两年多的梭罗,探索到纷扰的世俗世界外的风轻云淡……

尼采说读书就是沿着作者的脚印去看沿途的风景,而我却在这沿途的风景中找到过作者的脚印,这对学识不多的我来说,也算不虚此行了。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西北——在沿途的风景中找到作者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