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本来是想回家的。想来想去,有接近两年的时间没有回家了。新冠疫情最开始从武汉爆发的时候是2020年1月份,那时候已经有微信朋友,跟我说,有病毒传播,要去买口罩,能买多少买多少。于是打算不回家了,就在深圳过年好了。再后来武汉封城,风声鹤唳。作为一名社区的工作人员,2-5月,站在社区一线,做返深人员信息登记与管理,再后来姐姐结婚,从深圳前往嘉峪关,参加姐姐婚礼,同时跟父母相处。到了2021年,因为要求不让春节返深,所以,这么算下来有接近两年时间未归家了。本想再今年五一回趟家,后来发现四月让人太累了,所以打消了回家的念头,跟着姐姐们跑来中山了。
在这期间翻完了一本书,名字叫做《36岁,人生不熟》。
对比主动角度:
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这本书在谈什么,谈作者卖了北京的房子后为了理想生活,到举家迁移到大理,迁居后在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心路历程,以及迎来女儿后为人父母陪伴孩子的心路历程。作者的表达,非常真挚,毫无保留地梳理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感受。
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如何活在当下,如何保持清醒,如何不再人云亦云地活着,如何跟随自己的内心。
三·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全部有道理。作者并不强加道理给读者,在慷慨分享自己的思路。
四·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本书是姐姐推荐给我的,恬淡的文风,读来特别舒服,让我看到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以及看到别人如何去靠近这种可能性的。看到作者的爸爸在饭桌上给全家读诗的时候,让我意识到了,每天都要吃饭,想要影响家人,在饭桌上,在吃饭之前,朗诵最美好的诗文不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吗?家庭读诗会,全家朗诵会,这些东西都是可能的呀。用诗文滋养家人的心灵。
同时让我看到了一个文艺青年为了赚钱,其中的挣扎,启发我提早思考如何打磨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拥有技术的人,或许我还是要往家庭治疗/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方向去走,尽早地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坐班出卖时间的工作方式。
这本书也启发我,思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问自己:我这一生最想做的20件事什么?
想带着父母去看这美好的山河。
想协助他们拥有良好的自尊,协助他们疗愈自身的创伤。
想成为一个诗人或者一名作家。
想保持健康与活力,尽可能地探索和认识这个世界和自己。
想成为自己,想要活出自己。
想要体验爱与被爱。
发现真的是一本很不错的散文呢。在这里摘抄下对我有触动的句子:
1.人生在世,除了修行,别无他路。
2.因为养着一个小孩,我每天不得不重新认识动物和植物们。
3.朋友众的茶园里养着一群鹅,我们带女儿常去,见面频繁加上山野里散养,一排鹅旁若无人地摇摇晃晃在女儿面前走过,一边走一边嘎嘎叫,鹅走远了女儿忽然冒出一句:“妈妈,鹅一边走一边撒娇。”
4.孩子从来就不和成人同属一国,他们和所有的动植物才是同类,都是自然的孩子。而我们成年人,大多沦为了自然的敌人。
5.当你真的凝视过一轮清澈的明月,会觉得一切拥有都是束缚啊。
6.一切诗和远方的追求,一定会配给你足额的苟且。
7.所有有那么多人觉得好山好水好寂寞,忙时盼闲,闲了,却空虚无着。
8.是谁说过,所有的时代,一旦过去,就变得美好起来。但其实,每个当下都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包括所有不想面对的障碍。
9.如果生命不是用来创造精彩,只是为了伺候这身皮囊,那这生命就如荒漠,青春着却已老了,或者也如同死去。
10.时常从自己的生活里跳出去,像旁观者一样审视一遍,总是不无惶恐地想,这个人啊,真是拥有太多了!
11.古人说,静极生慧,事以密成。前者说精神层面如何生智慧,后者说现实层面如何成事,这八个字堪当凡人行走世间的秘诀。
12.时不时离个场,跑出去静一静,你只要安安静静,干干净净,便看得清清楚楚。
13.另一排倚靠墙根或蹲或坐,多着冲锋衣,戴头巾,看着更像来此时日不短的旅行者,他们眼睛有神却无内容,痴痴以待,又不知待什么,一时半会儿也不见起来。
14.我忽然明白,我所担心失去的,只是那些现在拥有的东西。人像个容器,得到一些,失去一些,再得到一些,里面装过的东西,从未真正属于我们。这容器,始终面对的,是天凉地晃,独独而立。
15.庆山又写:“有生之年,尽量低消耗低让肉身活着,享受简单本真的喜悦,接纳一切发生。尽量高消耗地让灵魂活着,学习,劳作。然后干干净净离开。”
16.“我们想你,能够享受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17.”你一生所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18.这几年亲自带她,自己一同学习成长,逐渐能将“不成为她的人生功课”这个大的诉求,做一些细小的解读。我增郑重其事地写在日记里,作为未来日子对自己的提醒:1.情绪平和。2.觉知/放下任何想要控制她的念头。3.不给她传递“未来她该怎么过”的期待,给她“你可以过好人生”的信任。(这一点,后来在女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中看到类似的表述:期待伤人,信任养人。非常认同。)
19.无条件给出爱,无条件接纳。
20.不懈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磨自己的心性。
21.永远不要求她回报,当她成年,对她说:“你不欠妈妈任何东西,你可以了无牵挂远走高飞,妈妈也有自己热爱的事。”
22.没有什么选择会让一个人凭空完整,或凭空失去自我。婚姻,工作,家庭,孩子,自我,都是人生路上摸到的一张张牌,每一张既是生命的奖赏,也是未完成的功课。重要的不是每一张牌面的大小,而是打牌的人。那些把任何一张牌的作用极力夸大或贬低的言论,尽量不听。享受奖赏,尽力完成功课,从中得到智慧。
23.每个人来这世上都有不同的功课(使命),有的为体验,有的为完成某件事,有的是还债,还有的累世的修行人,此生带着任务来。
24.我想了想说:“我想要不受束缚的工作,全凭我自己做主。”“那你要么有一技之长,要么创业组团队,要么能让钱生钱。三条路你选一条,然后付出所有努力。”
25.以至于一路行来,听了许多故事,主动或被动地解了许多生活谜题,接纳了许多情绪倾吐,竟让我对世事人心有了超出一己人生经历的洞察和感知。
26.真正的自由是什么?是不再为了自由而要挣脱什么,是在束缚里没有了束缚感,是心无所往,内心没有边界和围墙。
27.所谓随顺,是立于封顶时不起狂妄,行于海底时不生卑微。真能做到如此,生活的河流才会变得更加辽阔吧。
28.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说:“一个彻底坦诚的人,是无坚不摧的。”
29.某种程度上,人们外出旅行,或在生活上折腾,都是为打破偏狭和肤浅的认知局限。
30.许多时候,我们对周遭的苛责,来自自己的无知,因无知造成无法理解,也就无法共情。
31.我们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除了给自己以生计,或许最珍贵之处,在于让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拓宽或加深那么一寸。若仍有余力,尽力让手中之事,有助于他人那么一点。世事多苦,然这一桩中,有许多许多甜。
32.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发现:“太多人花费他们尚未挣到的钱,购买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只是为了给他们并不喜欢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3.能抓住的,不过眼前这些岁月。趁着无常未至,心血未冷,好好做每一件手头事,好好爱每一个经过的人。
34.至于“最好”的标准,根植于父母的三观,各家必然会不同,实在没什么可比较的。
35.小时候家中有个习惯,每天早上等妈妈端早餐上桌前,爸爸会随手从暑假上抽一本书,随意翻开一页年一段。念诗是最经常的事。他不过多解释,也不要求背诵,只是要我们感受。他说,诗是作用于心灵的,而不是作用于头脑。要我放下分析,去感受意境。一日日过去,我没有记住多少诗句,没有可供再外面炫耀的东西,但诗对生活的滋养,却从此留在我的人生里。遭遇到生活的消磨时,处在低谷时,读上几首诗,心中积郁便能散去大半。那些个早晨,我们一家围坐炕上,吃着早饭,北方早晨疏朗的阳光从炕上的窗户照进来,饭前爸爸读过的诗句,还在心中回味,像是写诗的人,此刻也在我们身边。这是人生中一想起来,就觉得幸福的画面。
想起爸爸为我们读诗的岁月,是九十年代被全民下海的浪潮裹挟着,文艺最无用的时代,我不知道他心中的定力从何而来,却成为我如今的指引。不比较,不引导竞争,教育不唯有用,当如春风化雨,是我从爸爸身上学到的。时代早已变得面目全非,获取成功的方法会随时代而变,但感知幸福的途径,从来都是一样的。我们的孩子,一生是不是一个常常觉得幸福的人,这取决于他的内心是否总是充满力量,是否对生活感到知足,是否与欲望和谐共处。这些,外面看不到,只有自己清楚。好的教育,作用于看不到的内心,作用于一个人的本质。
本质,即孩子长成一个完美的人,该有的内核:(1)内在的小宇宙不被压抑——活着的自助动力。(2)一生仰赖的对学习和求知的兴趣不被损害——一个人可持续成长的能力。(3)与人交往的动机不是出于比较和竞争——容易发展出亲密关系。(4)有一副好身体和伴随一生的阅读习惯。
36.大事随心,跟着感觉走;小事理性,仰赖铁一般的纪律——以此总结村上春树的半生,我觉得很贴切。
37.当行于一条随心选择的路上,要甘愿一力承担它的辛苦,动用所有理智和头脑,养成纪律,持戒而行。
38.不像我先生的家乡,独尊儒术,贬斥佛道,在各种规范,守则,礼仪中浸染出来,表面上一派努力上进守家报国,背后伪善的面孔却屡见不鲜。
39.“不管以后我们平凡还是光鲜,永远不要成为虚伪,虚荣,胸无点墨,如一只花蝴蝶般奔波在各种社交场合迎合这个世界的人!”
40.说了奖金十分钟,半句废话和口头语都掺,我心里暗叹。真是有才啊!
41.眼里少了些神采,有了淡淡的疏离感,我以为那是职场打拼后,必然会生出的一种成熟。
42.“你现在做的,是你从小到大的理想吗?”
43.“被那么多人羡慕,我得多普通啊。我又不是没劲的人生赢家。”
44.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原来对于这个世上很多人,最难的不是现实困苦,而是渐行渐远的连影子都渐渐模糊的梦想之路。
45.别去嫉妒成功,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永远走自己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
46.不论身处什么境地,一个人没有任何条件时,就只能比别人更勤奋,一次获得最初的成长条件。
47.生活的精彩和苦难,何曾特意放过谁?
48.刘瑜总结过类似的干后——绝望能带来自由:真正的绝望让人心平气和,让人谦卑,让人只能返回自己的内心,“命运的归命运,自己的归自己”,就是说,它是自由。
49.端详有的脸,可以猜想此人已有长时间没赖床了。也有的脸,像是一辈子不曾赖过床。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
50.蒙中说,赚钱是能力和运气,怎么用钱是境界和水平。
51.应付得了生活的苟且,才能在人前活出一种毫不费力的清雅从容。
52.“她劝我说不要背包袱,这个是老天爷安排的,你能考上就去读嘛。钱是小事情,现在你看觉得是一个坎,以后看都不算个事,她说现在我刚好可以帮你,你就接受······”
53.木心说:“为人之道,第一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
54.像巴菲特说的那样,列出二十件想做的事,再划出其中最想做的五件,剩下的那十五件,余生要拼尽全力去躲避它们。
55.冈仓天心的《茶书》中有一段:“我们的人生,宛如一片无涯苦海,喧嚣骚动着,充满了愚昧。若若知如何自处,便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惨境地,即便强颜欢笑亦属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