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盈利更迭之路

爱迪生前半生发明了电灯等一系列电器,后半生投入了大量精力到电力运输网络。毕竟没有电,电器犹如死物。但是当时的电力收费模式是采用的是按户计费,使用就是全款,不使用就不用支付,就像你买了一份报纸,无论看没看完上面的内容都是整份报纸的价格。

当年电费收缴也想按量计费,但是开始没有电表这种记录电力消耗的仪器设备,后来爱迪生发明了电表初期使用也不稳定,天冷冻坏,天热紊乱,百姓读不懂不愿读,电力公司派人百姓又信不过。新事物总是这样,市场培育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才能接受。

其实很多实物的收费模式都是这样,即使你只想使用其中一个功能,你都不得不支付整个实物全生命周期的价格。不过时代也在发展,竞争带来了产品的多样性,单一功能和多样功能的产品并具,售价也有区分,在某种程度上你可以购买“部分”功能的产品,相对低廉;市场对所有权和使用权有了区隔和认识,渐渐发展出租赁和共享模式,你也只需要支付使用期间的费用。

软件是伴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而演变的,它算是一种虚拟产品,与实体产品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它的可复制性,这也是许多年来软件开发者、所有者一直倡导知识产权、版权,与盗版死磕的原因。

当然在互联网发达之前,还都是一些单机版的软件,我上大学那会儿,操作系统、游戏、制图软件、财务软件、杀毒软件、电影光碟和CD磁带都还是盗版猖獗的一个领域,每个城市的电脑城、大学周边都有一个市场,养活了一批人。当然那时正版厂商为了保护产权使用的就是序列号、加密盘、加密狗等技术,正版和盗版是一个相互竞争和激励的行业,道魔相争,加密和解密,保护和破解的斗争一直在延续。盗版一方面侵害了正版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相关产品的传播和普及,想起近期的电影《我不是药神》,仿制廉价药也有着它的积极意义,存在即合理,独阳不生。随着PC、互联网、手机的普及,如今的软件和应用比以往丰富太多了,如此丰富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收费软件激励着开发者,不过收费模式也得到了发展,不再一味地封闭和保护,既然信息天然就具备可复制的特性,就让它自由地传播。传播的过程也是席卷其他行业的过程,“互联网+”就代表着其含义,信息产业也向其他行业学习了产品-运营-营销的理念,学习了产品转变为服务的理念,引入了免费-引流-广告-变现的理念,升华了羊毛出在狗身上的理念。互联网在颠覆其他行业,重造其他行业的同时,也与其他行业进行了更多的交流、学习、创新和融合。

加密-计量的模式在互联网行业逐步发展,细分粒度,迎合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小资费盲目无感的心理。小时候看电视广电还用包年的模式,后来三大电信运营商就按不同粒度来收费,包月基础费用,按分钟计话费,按条数收短信费,按M收流量费,还有无穷无尽的各类增值服务。后来提速降费的要求后,现在就有更多包月收费形式,国家运营的这些水电气网,就像插入千家万户的管子,一方面输送着资源,另一方面抽取着金钱。软件行业也从以往的购买序列号、注册码的终身授权模式,变成了按年、季度、月、天服务计费模式,全行业跟风,每个软件或者APP便宜的几元/月,贵的几十、上百元/月,心情好时搞一个节日促销一下,心情不好时告知用户最终优惠即将涨价,爱用不用。这些无感的费用仿佛就是生活中的一杯茶、一顿饭、一次K歌的资费,但如此多的软件应用包围着您,捆绑着您,每月看钱包余额时你还是会哀嚎一阵。但是你还无法抽离这种状态,因为你觉得不可或缺,或提高效率,或增强体验,就算是同类软件也有不同的独家版权内容。提高付费VIP用户的体验,不拒绝普通用户的接触和试用,限速、广告、低分辨率、低音质、延迟观看、禁看精彩内容各种营销技巧,让普通用户感到“普通”的二等公民的体验,激起你内心充值消费的冲动。每个必须要充的费用加起来,网爆也要5000元的月费才能过好一介网民的VIP生活。

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也会像今天的水电气网成为一种资源,你也无可拒绝地连接和付费,智能地抽取着您的智商税。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盈利更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