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傻,太笨了!”听到孩子在书桌前嘟囔着,还时不时地用拳头捶桌面,发出恶狠狠的声音。
他当时正在写作业,估计是里面的题有点难吧,就见作业本上全是橡皮擦了改,改了擦的痕迹。
“你一点都不笨啊,亲爱的,”你安慰他说。
但他仍然生气地把草稿纸揉成一团,一边扔一边喊:“我就是傻!就是个白痴!弱智!什么都学不会!”
你看着他这样,真是又无奈又心痛,但又不知道说什么才能让他好受些。
你也不能确定,他当时的反应是真实的,还是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难道他真的从心里觉得自己是个白痴吗?
作为家长,听孩子说丧气话的时候,到底该做出怎样的反应?
当听到孩子嘴里说出一些负气、自嘲的话时,你的本能反应是去阻止——安慰孩子,或者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这种想法是错的。
不幸的是,他们嘴里冒出来的这些话,可能恰恰才是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并不觉得自己“可爱”或“棒极了”(家长安慰的那些词),而是觉得自己“又蠢”“又笨”“二到无可救药”。
作为家长,只一味地纠正孩子的这些说法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我们何不尝试下面这些方法,找到问题的源头,逐个击破,从根本上纾解孩子的情绪,帮他们取得思想斗争的最终胜利?
移 情
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和心境。比如,你可以说,“今天的作业看起来很有挑战性啊,是吗?”或“哦,听起来你心情不太好?!”如果你一时之间想不到该怎么说合适,也可以简单地回应,“确实挺难”或“要不要抱一个?”
好 奇
有些孩子不太容易讲清楚自己遇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苦恼些什么。如果家长能耐心与孩子一起探讨当前的情况,他们可能就知道自己的烦恼究竟是什么了。家长可以这么问,“我想知道今天这个作业究竟是在哪里把你给绕住了。”或者“是作业里的所有题都很难,还是只有这一道题很难?”
换 种 说 法
一旦你耐下性子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上的困难,就可以共同创造一些新的短语去鼓励孩子继续尝试。比方说,以前孩子可能会说,“作业太难了,肯定是因为我脑子笨!”,而现在他们可能会说,“我在努力做作业呢”或“犯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甚至还可能说,“妈妈,这道题让我很郁闷。”
一 起 解 决
在看到孩子面对难题不知所措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压抑住直接提出解决方案的冲动,或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答案。家长要和孩子组成一个团队。有时也会遇到没有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的时候,这时就要让孩子明白,“我要继续练习”或“我在朝着目标努力”。
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出质疑
人的精神、情绪和感受总是时好时坏,有时候突然很高兴,有时候也会莫名地伤感,因此,我们无法仅凭这些主管层面的东西去定义某个人。你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不可爱”“不讨人喜欢”,但这种感受并不能代表实际情况。告诉孩子,很多人都会为了攻克某个难题,或者为了追求的目标奋斗不已,但他们脑子一点也不笨。最佳讨论时机是,在孩子克服了某种困难,感到自信满满或兴奋的时候。
家长说话时要注意简明扼要,抓住重点,不要妄图一劳永逸。
每个家长都希望帮助自己的孩子进步,但如果家长的思想固话,总是存在消极的想法,就不太容易接受那些积极的,令人感到宽慰的评价。因此,家长可以预测某些阻力。尤其是当你发现孩子不太会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时候……
你还能做些什么?
用下面这些技巧,创造一个能够支持、鼓励和教给孩子“挫折耐受力”的环境。
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让孩子在一天中按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比如自己挑选衣服,下午想吃的点心,或完成家庭作业的地点。对好的选择给予积极的反馈;对不好的选择,家长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如果是你替他们做出了一个选择,那么这些批评的意见还是说给自己听吧!
接纳不完美
每个人都犯错误!而且这与你的年龄和阅历无关。家长应该在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时,用轻松的语气做出反应,比如,“哎呀!牛奶都溢出来了!咱们把它擦干净吧!”形成以健康的方式来应对挫折的模式,在大喊大叫后主动道歉,或承认自己在整个事件中的过失。
关注好的方面
家长与其总是挑剔或盯着孩子需要改变、巩固或清理的事情,不如学学就此放手,顺其自然。建设或修复亲子关系可比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卧室重要得多。对孩子给出否定评价和肯定评价的比例最好是1:5(即批评1次,夸5次)。
培养独立性
孩子需要家长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或保持专注。但有时,家长恒定指令下也暗含了这样的信息:“你自己做不到。”何不进行家庭头脑风暴或尝试一起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意见或提供解决方案。
重视耐性/毅力的价值
让孩子专注于通往成功,克服障碍或更接近目标的小步骤。多说这样的话,例如,“你真的很努力……”或“这需要很大的努力!“帮助孩子看到过程中的好处,而不是最终的奖励。
教授应对技能
教孩子能在各种情况下应对自如,泰然处之,不露声色的技巧,比如深呼吸,创造积极、有益的咒语。经常练习这些技巧,让孩子时刻准备好,知道如何好处理令人沮丧的情况和沮丧的想法。
寻求帮助/支持
如果你在与孩子协作了一段时间后,仍然能听到他们时常说一些丧气话;或者,如果他们发展到了有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倾向时,家长一定要就近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再次回到文章开头的情景中,
你抬起头,正巧对上了孩子的视线。
“这作业真够让人脑袋大的。
“是啊。”他回答。
“你需要我怎么帮你?”你问。
他耸了耸肩,回答说,“干脆你替我写呗。”
然后你俩哈哈大笑起来。
虽然,作业还是那份作业,但至少你们在谈起它的时候,已全然换了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