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为什么知道却难以做到?

韩寒说过一句话:“”我们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曾经有一篇爆款文的标题是这样的:“我们总是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尚书》中也提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也。

我们每天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来填充焦虑,可学的越多越迷茫,到最后发现自己依然是从前的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企业管理也同样,老板的口号就是提高员工执行力,目标是让员工正确的工作。但是员工的行为管理不是一个口号就能解决掉的问题,老板这样说,员工那样做的情况依然普遍。

知易行难!知道和做到之间似乎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01.得不到的最美,轻易得到的却不懂得珍惜

10年前,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电视、报刊。报刊需要订阅,一月才能等到一次,一次看一个月。

一些优秀的知识类节目,一周一期,一期节目看完,知识点需要我们消化一周。

到了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翻涌而来,不用花钱,无需人力成本,便能轻松获取信息,但是曾经的读信息,逐渐演变成刷信息,据统计读者每篇自媒体文章停留的时间只有4秒钟。

知识来的太过容易,选择性更多,导致我们始终处在选择、更换、再选择的过程当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检验知识的价值。

行动才能带来改变,没有行动,学的再多,你依然是你,我依然还是从前的我。

02.消极思维的人总是习惯性质疑接收的知识

人是讨厌被教育的,所以才会把“好为人师”定义为贬义词。

人之所以习惯把信息拒之门外的原因不外乎两点。

因人:

小学的时候,我最会讨厌上语文老师的课,因为语文老师原来是教体育的,所以,我的语文的确是体育老师教的,至少小学是这样。只要上这个语文老师的课,我就上课睡觉、下课尿尿。

中学以后,我的物理成绩特别优秀,因为物理老师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很温和,对学生很包容,所以我们都很喜欢他。

情感也是改变行为的因素之一,就像很多领导强势要求员工如何行动,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员工普遍不喜欢强势型的领导,他们更喜欢教练型领导。

因事:

不经历一次,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体会。所以,现在很多专家、大佬呕心沥血输出的知识,很多读者都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接收。

大佬说早起会发生奇迹,而我们会觉得,我奶奶早起一辈子了也没奇迹发生。

抱着消极心态,质疑知识成了我们行动最大的敌人。

03.得不到反馈的行动很难持续

学生时代,老师用课堂回答、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考的不好,就说明没学会,这是应试教育跟进学习成果的方式。

成年人的学习,依靠的自学,大部分情况下,没有老师传帮带,没有学习的规则,没有硬性考核指标。

所以说,自主学习是持续终生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最难掌握的学习方法。毕竟,意志力并不靠谱,大多数人自律性都很差。

04.知道到做到,需要反复加重复

“刻意练习”就是利用不断重复的力量。但,这里说的重复不只限于持续性的重复,还是包含反复性的重复。

之前有个小伙伴,目标是坚持日更100天,但作为职场人,毕竟工作是主线,而且还会占用8小时外的时间,坚持了30多天,后来计划失败,日更计划也就此搁置了。

后来,他看到某位大咖的一句话后,豁然开朗,重新上路,到目前为止已经坚持日更500多天,成功签约某自媒体平台。

所以,我们不必纠结于短暂的失败,关键在于,先去行动,失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再行动。有人把这种间歇性的重复行动称为“行为条件学习”。

你以为很多自律达人一开始就有超强的自控力和行动力吗?他们也是经历过失败后反思、总结、找到问题,再继续行动的过程,才逐步成为自律达人的。

想要改变,必须要做好间歇性重复的心理准备,也要有持续性行动的勇气,哪怕行动断档也别气馁,因为跳过坑,流过血,才知道路该怎么走。

反复的作用在于持续固化行动,而无限重复是为了把动作变为意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易行难,为什么知道却难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