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影评:集体荣誉-从病态走向健康

电影里郎平问”你们爱排球吗?“陈鹿从队伍里走出来说”我不爱排球,我要去考大学了“。

这是我印象最深刻并且瞬间让我明白这部电影核心表达的画面。在这里,在展现了80年代狂热的集体主义之后,陈可辛将个人主义和人文关怀带给了观众。这是我给这部电影4星的理由,有1星没给,是因为电影被删减后带来的不连贯。

我是80后,相对来说更具有集体生活的印记,但是我非常支持90后00后怼80后的一句“你们跪久了都不知道怎么站了”,这是事实,是集体主义的印记。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生活在集体主义的主旋律中,于我们的大集体而言,这本身没错,但健康的个人主义代表了更美好的人与人之间协作的方式。所以,当我在这部原以为应该宣扬集体主义的电影中看到扬起的个人主义旗帜时,有被惊喜到。

最近在看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看完这部电影后想起书里相关的两个观点:1)集体荣誉是虚幻的快乐;2)痛苦是真实的,快乐是虚幻的,我们不应该以痛苦为代价去购买虚幻的快乐。

叔本华描述个人幸福的三个因素里面包含:1、个人的身体健康和认知水平;2、所拥有的财产;3、外在表象(荣誉、声望等)。这三个因素中,个人健康和认知是最重要的。荣誉感归根结底,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一个人首先是并且实际上是寄居在自身的皮囊里,而不是活在他人的见解中,我们个人状况对于自身的幸福感,其重要性要百倍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如果说“荣誉高于生命”,等于说“别人对我的看法高于我的生命”。

然而,我们生来就具有荣誉感和羞耻感,也正如叔本华所说,我们的表象(或称之为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也是构成我们幸福感的因素之一,但是,如果为了荣誉(别人的看法)而牺牲个人健康,则是病态的集体荣誉。电影里有这么一个镜头,郎平的车停在了残疾人车位,旁边有人质疑,郎平随即拿出了残疾人证并说“我的医生说我的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很多人说这一幕让他们泪目,但是我想说,这就是病态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带来的痛苦,是反面教材。

在扬起了个人主义的旗帜后,陈可辛并没有大张旗鼓进一步宣扬,而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互相交织的故事中完成了电影。至少,社会的发展,更为开阔的视野,让我们的体育事业以更为科学健康和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方式发展,才有了第三代女排鲜明的个性,才有了李娜。

所以,我想说的是,让病态的集体荣誉成为过去,先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别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夺冠》影评:集体荣誉-从病态走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