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2谁都有理的Joe&Grace

看了第二部,曹格的一儿一女J和G,虽然教兄妹要相亲相爱,曹格不在场的时候还是避免不了吵架,甚至哥哥把妹妹一把推倒了,不论由谁而起,谁对谁错,妹妹主动向哥哥道歉,哥哥还是倔着不接受道歉,回去见了曹格,妹妹各种主动搭讪哥哥,哥哥也没有理她,然后哥哥挥刀无意碰到妹妹,妹妹要哥哥向她道歉,哥哥还是没理她,搞得妹妹也没意思也委屈的说不要再原谅哥哥了。

这片子讲这两个小孩的 部分,有很多次都是兄妹之间的道歉和原谅,即使是很小的事情,看来一是兄妹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二是在处理摩擦时非常强调对错和礼貌解决。道歉和原谅,对大人来说,是不真实的,曾仕强说过,国人的道歉都是虚伪的,不真心的,因为面子大过天,而接受道歉的人也是如此,表面上原谅你了,心里可没有。我不知道小孩子之间的道歉和原谅是怎样的,小孩子的情绪是像天气一样说变就变,可是记不记仇?想到师父的女儿,师父平日对她比较严格,而她爸比较宠她,有一次吃饭,师父搞不定她女儿就对她凶,她爸来救场,女儿指定我师父罚站在一边,得到她爸许可才走开,2、3岁小孩报复心理也很强哦。

在小孩之间的道歉和原谅,可能是谁有理谁没理的判断比较重要,谁都自以为有理,大人评判后没理的那个就不服气,有理的那个也有点得理不饶人,然后一倔起来谁都不肯退一步。关键在于谁都坚持自以为有理。

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出于自我成长(笑)的需要,和好友之间约定,对于觉得对方做的不好的地方,相互提醒,当然如果是事中的话就用隐蔽的方式,比如悄悄拉拉对方衣角,不然也可以事后再提醒,事实进行的远没有预料的顺利。这种馊主意肯定一开始是我想出来的,也是我受不了提出终止的。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好友拉我衣角,我完全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事后如何理论已经忘了,我没有听从她的建议,也终止了这个计划。自以为有理,一直到现在,我都是这幅德行,虽然在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到头来都可以说是为“自以为有理”这件事增加理论依据,增加自我认同,认同自己的歪理和妄想罢了。

凡事,只要你想,都能找到各种理由来支持或者反驳,我很善于为自己的判断找理由,这里是说,先妄加判断或者是对于既有事实,然后找理由支持我的判断。比如昨天团体心理咨询体验,老师让大家7人一组抱团,其中要围住一个男性,我们组只有4个人,老师说你们不符合要求啊,我就开始称述我们组团的过程,其中的原因,以及辩解现状的好处,老师一针见血说我不合要求还在辩解,这是为自己的行为在做合理化,确实,是我擅长的。

所以,如果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该怎么办?后面的团队不准说话却要按年纪大小排队的游戏就提供了方法,因为大家表述自己年纪的方式方法都不相同,如果都坚持自己的方法,而不去配合或者思考别人的方法所表示的意义的时候,就排不成队。多多参与需要团队配合的活动和项目,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思路和意见。这么想来,我一直以来的工作也都是独立判断,不需要团队配合,也就是不需要牺牲自己的部分意见来配合团队的目标。

最近说到装修请设计师的事情时候,姚多次与设计师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开玩笑说后悔花钱请设计师了,设计师提出的方案也有道理,可惜达不到她想要的效果,各种纠结,我说我肯定不请设计师,恩,说不定,花钱买个协商妥协的经历也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去哪儿》2谁都有理的Joe&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