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创新者生守旧亡,谋篇布局整戈待(一)

从组织变革管理的角度看秦孝公变法前的人事调整

两位雄心壮志的年轻人走到一起,可能是史诗,也可以是灾难。年轻人有种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情怀。尤其是初担大任的又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容易脑袋一热,去犯难赴险,不计后果地拥抱“梦想”。他们的优点是敢闯敢拼敢咬牙,缺点是一条路走到黑。

魏惠王之所以不看好卫鞅,就是因为下意识认为他不可能像公叔痤说的那般有多么靠谱。而年轻的秦孝公看好卫鞅,大概是冲着他满脑子异于常人的“奇思妙想”。

极有主见的孝公,当然早已内定卫鞅是未来的首席执政大臣。但秦国的现状决定了,孝公和卫鞅都只能稳扎稳打,不能像齐桓公用管仲、吴王阖闾用孙武那样骤然提拔。

授予卫鞅“大夫”职既符合穆公时的传统,也可以避免他过早招致保守派围攻。既然已经息兵养民,以军功方式给卫鞅升职是不可能的。长期锤炼的沉稳性格却使他很是冷静地思索了几日。他不想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势下急于动手,他思谋了一个周密的疏导方略,而且决意不让卫鞅过早地在前期疏导中显露锋芒,树敌于元老重臣。当世族层沸沸扬扬地奔走议论时,他开始了不着痕迹的疏导。

孝公的第一个动作,是拜卫鞅为客卿,赐两进院落的宅邸一座。

此令一颁,栎阳世族与朝臣大出意外,谁能料想到,秦孝公才给了卫鞅一个客卿的虚职,杜挚和孟西白几个人晋见秦孝公时,还故作抱怨,说对卫鞅授予的官职太小太虚,不利于招贤,请孝公对卫鞅再升一级。秦孝公淡淡笑道:“诸卿贤明,我已知晓。但有大任再说。”对于招贤馆士子们来说,一看卫鞅如此赫赫才拜了客卿,自己如何有指望在秦国做官,自然是愁眉苦脸,聚相议论,思谋着要回老家。

然而就在这时,国君却颁下君书:招贤馆所留士人,全部派为县令、郡守和国府官署的实权官吏。最高职位是王轼,做了栎阳令。原先的栎阳令子岸则重回军中做大将。

此令一下,朝野又是一片哗然。招贤馆振奋庆贺,世族朝臣却又变得茫然失措。战国初期,县比郡还重要,县令比郡守爵位也高,是国府直辖的最高地方官署。变法前的秦国,除了在陇西戎狄区域和北部荒凉地带设郡以外,腹心地带全部以县为治,而不设郡。所以县令、郡守都是当时十分重要的地方大员,军政一把抓。至于栎阳令,那更是都城长官,非同寻常。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创新者生守旧亡,谋篇布局整戈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