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的救世主》

最近百忙之中借电视剧调剂,结果陷进去了,一边追剧《天道》到半夜,一边网购了《遥远的救世主》睡前翻。

于是,呼啦呼啦一周搞定了。其实前者和后者是一体的。电视剧是根据这本书拍的。

我敢肯定,让我年轻一些,我肯定不喜欢此类的电视剧或者书籍,如此的“说道”吸引不了少不更事的我,其实呢,应该是年轻时候没有阅历、没有人生体验,所以理解不了这种“说道”,理解不了“天道”,理解不了“遥远的救世主”的“遥远”,只喜欢的是“救世主”。

少不更事,便只会看到表层的繁荣,便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便会相信女主人公让男主人公去实现的“神话“不是神话,然而,那却真的就是一个神话而已。

现在,不能说完全吃透作者的思想,但是引发了思考、咀嚼,能够感觉出来这里面是含有很多哲学思想的。起码,是一种唯物论的理性思想。

叩动思考的点有:

1. 男主人公的淡定。

在柏林混了十来年,大风大浪都见过,独居古城时的平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古城的顶楼,夏天热得他一边扇扇子,身上还冒汗;伙食就是楼下小摊或者自己煮个方面面。小饭馆的老板都嘲笑他是个闲人,他根本就不会在意;明明给了饭钱,摊主说他没给,他就再给一次,其实他心里啥都明白。为什么他不计较这些小事儿,因为他是个可以谋大事儿的,心里有天的辽阔,还会在意一个小小 的芝麻吗?是什么让他如此淡泊身外的物质条件?是精神的丰富。一个精神的贵族,40万的音响、品茶的品位,这些,是他的贵气,是他的丰富所在。

他的心中没有救世主,他会自救,避居古城就是自我救赎的一种形式。

2. 女主人公的美好。

女主人公的人设是很完美的,外表漂亮,有主见,枪法好,经济好,似乎没有什么缺点。然而她最后在执行任务重失去双腿、毁容,竟然自杀。作者这样写让人觉得残忍,然而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女主人公的心中是有救世主的,所以她才会问男主人公要这么一个礼物——“扶贫”,她是美好的,初衷是美好的,希望借助男主人公的智力和能力让一个贫困村快速脱贫。然而,这却破坏了一种规律,一种自然发展的规律,如同生态学中的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突然变化引起的动荡、不安、损伤。这是她始料未及的。不能说她是井底之蛙,看不了全局,只能说她是个很正能量的正常人,没有达到男主人公的“高人”的境界而已。

3. 质变是很难的。

真正的井底之蛙是王庙村的人,是那几个音像店的合作者。男主人公倒是犀利,一眼看穿了所有人,所以他的策划,其实策划的是人心、人性。他的内心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虽然他有着常人所没有的高智商可以适当迫害这种规律。他说“扶贫贫不离”,就是说治标难治本。所以他做,但是有度。把井底之蛙想拉出井底,可以,但是拉到井沿,愿不愿意跳出来,看青蛙自己了。结果呢,正如男主人公预料的,那几个合作的股东,还是井底之蛙,刚到关键时刻,自己就后退了,结果退回了原位。

4. 谁是救世主

谁是救世主呢?很多人说是女主人公。然而,我觉得作者想说的是没有救世主。

贫困村的人需要脱贫,女主人公让男主人公丁元英去帮扶,他们是救世主吗?不是,这种“劫富济贫”的方式最后导致的林雨峰自杀,这是罪过吧。被扶的村子从表面上是有活儿干,可赚钱。但是精神上仍然是贫困的。甚至可以说他们的暂时脱贫,是以牺牲其他比如健康为前提的,这种表面的财富的增长其实导致了其他方面的沦陷。

有人分析,女主人公是男主人公的救世主。是吗?其实,丁元英是个明白人,他根本不相信有救世主,所以他是具有自救能力的。所以,她也不是。

有人分析,男主人公是女主人公的救世主。是吗?男主人公确实是想开悟女主人公,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去制造女主人公想要的“扶贫神话”。甚至他建议女主人公辞去警察的公职,去做作家、编剧等,可以认为他是想拯救女主人公的。然而,他拯救得了吗?尤其是女主临死前的那个电话,他没有说话,没有去阻止女主执行危险的任务。就是因为他的文化属性告诉他,没有救世主。所以说,他没有做她的救世主。

读《遥远的救世主》_第1张图片

作者应该是告诉我们,尊重规律,好好修炼,自救吧。

PS: 其实这本书引发的读后感或者讨论,以围绕“文化属性”来说更加专业和有审读。我也看了豆瓣等多个平台的不同评论,都评论的很好。但是我自己对于“文化属性”还了解不深厚,还是以尊重的态度暂时不强装高大上了。就用最简单的文字写一写自己心内的直观感触。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遥远的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