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6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

  来自:奴隶社会  2018-09-03 原创作者:一诺

 

1、什么是好教育?

个人观点形成三个阶段:

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好的教育体系

1)优秀的人愿意从事教育行业

2)有教师培养体系得到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训练)

3)教育和学校体系高信任,低管控,多元化教育者成为有效的创造者。

4)社会资源可以有效地进入社会的先进认知和教育结合


中国的教育投入是 GDP 的 4% 左右,芬兰是 6.8%

全民吐槽的国家级媒体平央视《开学第一课》缺的是常识。13 分钟广告。

芬兰绝大部分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对学生也是免费政府是给办学人钱来办私立学校

2、教育的乱象,是因为把教育做成生意

商业的本质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教育是公共服务,乱象的出现,是因为把教育做成生意。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师范生成为各种教辅机构的雇员国家的师范体系是给这些企业免费培养人才

孩子没有受到与这巨大的资源投入相对应的优质教育

巨大社会投入背后的低成效甚至是浪费。

看看美国、芬兰的孩子们受的教育,把他们八九岁孩子可以做的事,和我们同龄的孩子比,结果一目了然。凡是对中国有感情的人,很难没有危机感。

被全世界教育者视为“圣地”的芬兰,课间休息时间教学楼是要锁门的,所有的孩子,必须出去在外面跑。芬兰的学校并没有 200 米或者 400 米跑道但他们的学校可以设计大量的体育活动

教育不改会葬送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要孩子在最应该奔跑打闹的年龄,禁止他们跑

出现一个问题打一个补丁,最后学校成了一个怪物。

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的本质,是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他的生命成长方式。

家长和成人不是灌输者、服务购买者是成为赋能孩子的生命教练。

什么是好的学校?

好学校,就是让学习有效发生的地方。

1. 孩子喜欢上—孩子觉得学习是乐趣,内心充盈。

2. 教师觉得爽—教师得到充分职业支持,是教育创造者。

3. 家长有成长 家长是终身学习的同行者

构建好学校核心不是课程,也不是“名师”,是构建“环境”包括“空间环境”“人的环境”)。

有一个喜欢的,让你觉得安全的老师,对学习的促进效果是巨大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证明,对学习效果影响最大的,是学习者和周围人之间的 loving

and supportive relationship(有爱和支持的关系)。被尊重的成人,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被尊重的孩子,脸上是带笑的,眼睛里是有光的。眼里有光的孩子是幸福的。

教育不应该只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想做正确的事,却发现你往往是另类

保持中国文化认同感又用开放的态度来兼纳其他的元素,使得教育更加有效,也更与时俱进。

学校不是孤岛是社会的一部分。孩子们要去看周围的地方,去参观博物馆,去每一个地方。他们自己从中学习,用他们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资源来制作他们学习的内容。

没有所谓的芬兰教育都是回归常识的教育。——Mika Tirronen(前芬兰驻华科学与教育参赞)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6 教育需要回归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