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闲堂之失落的一代

这本书也看了好一阵儿。

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ichael Bonnin教授,中文名字是兼具谐音与意境的潘鸣啸。小标题是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9-1980,现在还有得卖,挺不容易的。

开篇用了舒婷在1980年的诗《一代人的呼声》

我绝不申诉……

作者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缘起、经过和结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注到了各个方面各个角度,书末二十几页的分类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充分说明了研究的严谨程度。

年代的划分是由于作者认为1968年是大家所以为的十年时期真正结束的时间,所以说不是十年而是两年,后面的八年运动的内容和重点都和起初不同,应该属于另一部分。在1968年广泛铺开的上山下乡运动,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是就时间上的延续性来看,这一方面的因素是举足轻重的。

我们这一代的父辈大多被时代卷进了各种纷纷扰扰的运动中。我的父亲在运动刚开始就下乡,几年后招工,在工厂十年后返城,母亲随外祖父母下放五七干校,在田野里长大,十九岁开始顶父职上班。小时候常听他们讲年轻时的故事,在乡下没油没盐吃了一个月的南瓜啊,为了挣工分不惜力把身体耗伤了啊,几家人挤在一起住,还要养猪种菜啊,十几岁的姐姐为了省路费背几十斤行李走大半天回家啊,那时候总带着点疑惑,那时候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十余年的生活又给那一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在网上开玩笑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对他们公平吗?作为建国后婴儿潮的那一代人,是带着新中国的希望长大的,怀揣着梦想,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反复,信仰被打碎重塑,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沉重的打击?扛着这样的压力,恢复高考后,有的人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有的人嗅觉灵敏,能紧跟时代,走得越来越宽阔,知青之中藏龙卧虎,光是知青文学就数不胜数,一部孽债当年看哭了多少人,报告文学也是一箩筐,无论纪实或虚构,都是时代的见证。

多说易封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收来看看。

最近看的书都有点压抑,需要换换口味了,生活本苦,需要多加点糖。

分类:历史

易读:四颗星

精彩:四颗星

以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乐闲堂之失落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