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之前的设想

我向来对天才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是一直对疯子有一种朦胧的好感与痴迷,或许可能是在于疯子好歹接一点地气,而天才太过于遥远与耀眼,仿似不食人间烟火一般。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近现代的世人给疯子扩充了太多的意义,不单单是特指那种精神失常的病人,更多的是指向了那些生活中不走寻常路的人。在我看来,是世人过惯了平淡的、庸俗的、从年轻时就开始散发着淡淡腐败味道的日子,如果看到一个人不一样、不寻常,“他居然和我们不一样!”“造孽啊,造孽啊”“可怜啊,可怜啊”,恶言毒语,似刀似箭,根本上看,看到了这些冷眼旁观者心中的恐惧,就好比所有的人都在颓废,只有一个人转折奋起,自然会引起大部分人的恐慌,共同的堕落会导致共同的心安理得。而往往那些“疯子”,才是一锅温水煮青蛙中想要跳出去的那一只。这就好比保罗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圣地亚哥,为了心中的一股冲动与梦想,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心在何处,珍宝便在何处”,既然是奇幻之旅,那么与天地对话,与风月对话,与自己的心对话,都是自然而然,胸怀与外界融会互通便是必然的了,你可以选择成为任何人,可是你最终还是成为了你自己,然而好多人觉得这只是一本鸡汤书,我觉得吧,读书是一种享受,无论这本书在你的眼中是鸡汤还是珍宝,只要是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就是一本好书。

扯远了,让我们来探讨探讨真正的疯子,即世人口中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或应该进入精神病院的那些人,其实,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疯子往往是中了人生大奖的一群人,但是,中奖的代价,是世人无法承受的巨大痛苦,虽然我没有看过《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但看过简介之后,使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毛姆的那本《月亮与六便士》,世人眼中口诛笔伐的疯子,实际上是个解放了人性与天性、追求原始渴望与美的伟大艺术家。在较为久远之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有限,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层屏障,屏障之下,每个人都活成了自己的样子,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层屏障,无数的讯息在告诉你、一遍又一遍地给你灌输“你该这样做才和大家一样”、“你该那样做才看起来像个正常人”,于是,人们在信息大潮的一遍又一遍的潜移默化下,大多数的人都活成了一个样子,毛姆说过“不正常才是这世间最正常的事情”。人人都在捡拾六便士,而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那些内心尚未麻木死朽的人,抬头望见了月亮,这一小撮人,乐意抛掉世俗的银便士,终其一生追随那轮明月,追随心中尚未枯死、尚留一丝光辉的理想。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之前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