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男女发病率几乎相同;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中心症状围绕着害怕在小团体中被人审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常见的恐惧对象是异性、严厉的上司和未婚夫(妻)的父母亲等,或是熟人。可伴有自我评价低和害怕批评,可有脸红、手抖、恶心或尿急等症状,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临床表现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场合进食、公开讲话、或遇到异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几乎所有情景。部分患者常可能伴有突出的广场恐惧与抑郁障碍;一部分患者可能通过物质滥用来缓解焦虑而最终导致物质依赖,特别是酒依赖。
社交恐惧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与其它恐惧症类似,目前认为社交恐惧与以下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恐惧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尤其影响到女性亲属。双生子研究结果同样提示广场恐惧可能与遗传有关,且与惊恐障碍存在一定联系。某些特定的恐惧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血液和注射恐惧,先证者中约2/3的生物源亲属患有相同疾病,这类患者对恐怖刺激所产生的反应也与一般的恐惧症患者不同,他们表现心动过缓而不是心动过速,易发生晕厥 [2] 。
神经生化研究
有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出现恐惧症状时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甲状腺素释放激素升压试验阳性,可乐定激发实验引起的生长激素反应迟钝。
心理社会因素
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用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恐惧症的发生机制,认为恐惧症状的扩展和持续是由于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
社交焦虑的处方药,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s, SNRIs)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onoamine oxidase inhibitors, MAOIs)[33] ,其他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断药和苯二氮䓬类。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有高达10%的人在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受到其影响[34]。
自从“社交恐惧”出现在1980年的精神诊断手册中,就出现了“害羞”和“社恐”的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心理学家把“害羞”这种人格特点致病化了,还有人认为害羞就是社恐产生的原因。但事实上, 害羞和社恐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存在 :
1 害羞是人格特点,没有好坏之分
2 许多害羞的人在社交的时候对自己并没有负面情绪和评价
3 虽然患有社恐的人同时也伴随害羞的特点,但害羞并非是致病的原因
社交恐惧的真正原因是先于社交场合存在的,陌生人群只是让我们本来就有的问题暴露出来,根本原因取决于我们根深蒂固的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指的是自己本身无意识的,自动的一些消极想法。我们很可能在社交场合里,脑子会自动地冒出很多自己也察觉不出来的消极想法,这些偏差想法会控制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我们可能会变得焦虑。有哪些比较典型的认知偏差呢?
1 负向预测(Fortune Telling)
对未来进行预测,可是只会预测自己会遇到不好的结果。比如我去一个聚会,大家都会忽视我,就像上次发生的那样。
2 贴标签(Labeling)
比起认为一个失败或者不正常的行为是一次性的意外,你会概括性地给自己或者别人贴一个永久的标签。当你贴标签的时候,你不仅仅只是在观察自己的不足,而且你会从你的缺陷里得出概括性的,负面的结论。比如在聚会里面对几个人的时候我想不到一点可以说的话题,我真的是失败的人。
3 选择性摘录(Disqualifying the Positive)
看事情只能看到消极的一面,而忽略积极的一面。比如你可能会选择性地只能记起曾经自己送的礼物不被人喜欢的画面,然后预测以后任何一个你送出去的礼物都不会被人喜欢。
4 必须陈述(Should Statement)
觉得事情一定要是以某种方式存在的。比如我必须要表现得很风趣,不然大家就不会喜欢我。
5 原因个人化(Personalization)
认为人要对一件不受自己控制的事情负责任。比如交谈没有顺利进行,那就一定是因为我不会社交。
6 灾难化思考(Catastrophizing)
只能构想出最差的可能发生的结果。比如我在聚会里一定会变得不受自己控制,场面会很难堪。
7 读心术(Mind Reading)
认识我们知道他们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比如他们都不和我说话,肯定是因为不喜欢我;他们将会发现我很害羞,他们会因此而不喜欢我。
因为我们脑子里太多这些自动化的偏差思考,让我们对社交感到焦虑。也许逃避人群会让我们有暂时的缓解,但如果我们期待和人群的交流和沟通,期待我们能够自在所处的空间不仅限于自己熟悉的朋友圈,那么调整这些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认知偏差就是不得不去跨过的一道坎儿。
关于社交焦虑症推荐大家这本书《害羞与社交焦虑症: 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作者是: 林恩•亨德森(Lynne Henderson)。
书中介绍的内容和方法是亨德森和津巴多教授在斯坦福害羞诊所所做的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书中阐述的“害羞恶性三循 环”理论能够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负性观念和不适应的行为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并基于此提出了社会适应模型,通过十二步认知行为疗法帮助读者应对害羞和社交焦虑症。在亨德森看来,社会适应就像锻炼身体一样,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自我提升追求,并且只有每天都坚持投入和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根本不存在天生的社交达人。
在书中她认为,要治疗和纠正社交焦虑,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变:
1. 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社交情境。
社交焦虑者需要明确的是,他们完全有能力支配自己的行为,管理和控制自己的生理唤起(比如出汗、发抖、脸红等)。合理、适当且能够达到理想社交效果的技能有无数种,我们可以不断地尝试,并选择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社会适应状态。改变社交焦虑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和了解自己的过程。
2. 努力在认知观念上做出改变,从而识别和调整负性情绪。
作者认为,在本质上,大多数的社交焦虑来源于你不合理的认知观念,他们常常聚焦在自己的缺点上,而对优点视而不见。因此,需要改变个体消极的、不合理的、适应不良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更积极的、具有自我支持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列举了一份“认知扭曲观念清单”,是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整理而成的。社交焦虑者可能是受到这些扭曲认知的影响(p109-110):
· 全或无:如果表现稍有不完美,就会觉得自己失败了;
· 过度概括:把一件孤立的消极事件看作是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 观点渗透:过分执着于一个负性事件的某一个细节,认为整个生活都会很糟糕,就像水杯中滴入了一滴墨水一样;
· 否定积极事件:就算有正面的事件发生,还是会用某种理由支持自己的负面看法,维持自己的消极信念;
· 揣摩他人:武断地认为他人是苛责自己的,是充满敌意和不友善的,但不去查证。
· 糟糕至极:认为一个小的错误会带来极端糟糕的后果。比如,约会请求被拒绝,觉得自己注孤生。
除了扭曲的认知观念外,社交焦虑者还有着适应不良的归因风格。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有“自我提升”的倾向,认为成功多是自己所为,所有的失败都是外在原因造成的。而研究发现,社交焦虑者表现出一种反向的偏向——自我贬抑,即认为失败是自己造成的,而所有的成功都是外在因素带来的。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将失败归因为一般性的(将一次失败迁移到各种场景中)和稳定的(认为自己会一直失败)。在互助小组中,带领人会让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归因方式,团体成员往往会惊讶的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相似的小题大作,吹毛求疵的经历(p129-130)。
自我提升与自我贬抑偏向的对比表(p129)
成功失败害羞和社交焦虑者归因于自己以外的其他因素归因于自己外在内在不稳定稳定特定一般不可控可控其他人归因于自己归因于自己以外的其他因素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一般特定可控不可控
3. 不断付出努力。
就像只有坚持锻炼身体,才能让走形的身材重新回复健康一样,减轻社交焦虑,提高社会适应性的关键则是每天坚持进行社会适应训练。
战胜社交焦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些习惯于回避社交情境的人在短期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再次受到社交焦虑的困扰。“在一般情况下,整个治疗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来访者会一直受到认知行为问题的困扰,甚至微弱的外在因素都会使他们旧病复发。”林恩·亨德森说,“因此,社会适应模型强调来访者必须正视这种现实,必须明白社会适应是一个不断抵达的过程。与其说社会适应训练是一项治疗方案,不如说是一种值得践行的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
Pilling, S; Mayo-Wilson, E; Mavranezouli, I; Kew, K; Taylor, C; Clark, DM;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Recognitio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summary of NICE guidance..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May 22, 2013, 346: f2541. PMID 23697669. doi:10.1136/bmj.f2541.
Hofmann, S. G.; Smits, J. A.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 adult anxiety disorders: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s.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2008, 69 (4): 621–632. PMC 2409267. PMID 18363421. doi:10.4088/JCP.v69n0415.
Blanco, C.; Bragdon, L. B.; Schneier, F. R.; Liebowitz, M. R. The evidence-based pharmacotherapy of social anxiety disorde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2, 16 (1): 235–249. PMID 22436306. doi:10.1017/S1461145712000119.
Craske, MG; Stein, MB. Anxiety.. Lancet. 24 June 2016. PMID 27349358. doi:10.1016/S0140-6736(16)30381-6
Helping Your Shy and Socially Anxious Client:A Social Fitness Training Protocol Using CBT ISBN: 9787115403964|林恩•亨德森(Lynne Henderson)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4%BE%E4%BA%A4%E7%84%A6%E6%85%AE
豆瓣小组|我只有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社恐
社恐——今天又是假扮正常人的一天呢! by知乎@TRISTE
心理学空间 www.psychspace.com
图片来自网络
觉得有帮助的朋友,不妨收藏关注下,点个赞再走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