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写作的一个过程?

听完鱼哥的《从三个角度去拆解并联写作》这堂课,我就去准备晚饭,在做饭的过程中我就在思考我该如何写作这篇文章,也就是鱼哥这堂课讲的写作的第一步我们要先记录想法和素材,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这个主题,这其实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写作的前期准备,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发散思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你有可能在散步,有可能在煮饭,有可能在坐车,但往往这些发散的时间里,我们是最有灵感的时候,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个时间段里想到的想法、素材记录下来。

我首先确定了我想要写的主题:“我们都提倡要分享,可我们是因为什么不爱分享呢?”

为什么要写这个主题呢?因为最近自己很不爱分享,也发现孩子也有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部分,思考完写作的主题,以及为什么写这个主题我们要去完善我们的这个主题观点。从几个方面分析不爱分享的原因:1、没有拥有的经历,我们就不会去分享。2、你遇到了一些让你受伤的经历,让你有了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

3、没有推动你分享的动机。搭建好这个框架后,就可以开始收集案例和素材对这个框架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这一步,我从几个渠道开始收集素材,一个是知乎,一个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超强说服力文案》

知乎上提到的观点是我们是否愿意分享取决于我们的生理唤醒程度。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对你的情绪的影响程度。还有一个观点是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我们分享是实现了归属感和尊重。

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提到他和他的女儿在“分享”这件事情上的一个小故事导致了他对“分享”这件事情的一个思考,他原本以为孩子就应该要会分享,也因为在朋友面前为了照顾朋友的感受强迫孩子分享玩具,但他总结到:“或许我们是因为拥有过,所以才懂得或愿意去分享,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强迫孩子做分享,应该让他先体验拥有的感觉,之后慢慢学会分享这件事情。

从这几个素材到现在收集,对结构可以有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也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去分析自己因为什么原因不爱分享了。

最后一部分是开始动笔的部分。我们把素材和想法填充到框架中,去晚上整个结构。之后我们需要对我们的文章做升华和总结。我想到的是:“我们越“富有”就越会去分享,我们之所以分享是因为我们得到了。”所以当你还不能分享时没有关系,给自己一些时间,让自己变得更好,等你拥有了很多的时候,感到幸福感恩的时候,分享就会变成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通过这三部份的拆解,对于写作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步骤,接下来的练习,我想会越来越能够写好一篇文章。

正如鱼哥所说的“我们要先去做,然后才是写,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我成长方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

刻意练习,开始行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应该如何安排写作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