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政治讽喻诗如何被白居易不自觉地写成了千古传唱的爱情诗?

白居易的《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不过主流的还是两种,一种认为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一种认为是一首爱情诗。而我认为,《长恨歌》本是一首政治讽喻诗,但是被白居易不自觉地写成了爱情诗。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为什么说它本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因为这首诗创作初衷是政治讽喻诗。当时的白居易是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游玩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当时有人提出要白居易将李、杨二人的故事写成诗歌,以用来告诫君王、警示后人。有根据吗?有。当时一起有位叫陈鸿的,他为《长恨歌》写了一个《长恨歌传》,里面明确点明了创作意图:“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这个是非常有可信度的。所以最开始的创作初衷一定是政治讽喻诗。

然后,为什么白居易会不自觉写成了爱情诗呢?因为:白居易当时不到30岁,县尉这个官真的太小,杜甫当初被任命做县尉时直接就拒绝上任,白居易当然很想能往上爬。唐玄宗再不是,也不是你白居易可以随便议论的。所以,白居易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写的时候不自觉的就将李、杨的故事给美化了。诗歌中最明显的就是那句“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直接掩饰了杨贵妃最开始是玄宗的儿媳妇的事实。可想而知,后面的内容他便重笔墨的着意写了他们爱情的坚贞不渝。

最后,中国老百姓向来厌恶政治而崇尚爱情,所以在流传的过程中,大家更看重的是他们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忽略了唐玄宗的重色误国。

这就是我个人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首政治讽喻诗如何被白居易不自觉地写成了千古传唱的爱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