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

曾是“DC拓展宇宙(下称“DC宇宙”)”首席导演的扎克·施奈德,因没能参与到《正义联盟》的后期制作当中,久久未能平复。DC宇宙随着电影的失败而走向崩溃。

中国导演胡波,因为自己的电影处女作不能以“完整版”上映,愤懑之中竟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表明了他誓死抗争的决心。

他们的悲剧,皆因“最终剪辑权”而起。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张图片

电影制作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早期立项筹备,这部分由制片人主控;

前期拍摄准备,导演进场,开始掌权;

中期正式开拍,基本上一切由导演说了算;

在最终宣传发行之前,后期剪辑制作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模样。

为了保证自己是电影的真正作者,有艺术追求的导演都会争取一样东西——后期制作中的“最终剪辑权”。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2张图片

如果导演不能享有最终剪辑权,某种程度上说,他就只是一个提供影像素材的人。

制片人希望能看到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才会参与到制作当中。更重要的是,制片人往往还需要考虑电影能否创造盈利,好给老板和资方一个交代。

艺术与商业,一个是水,一个是火。当一部电影同时承载着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需求的时候,“艺术代表”导演与“商业代表”制片人难免会因“最终剪辑权”而针锋相对。除非导演或制片人自己当老板,并做好了血本无归的准备。

在这个谁有钱谁做主的社会,制片人往往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导演没能在合同中拿到“最终剪辑权”,又不能在后期制作中与制片人的意见达成一致,那他们能做的,要么选择退出,避免电影被“剪烂”,背上骂名;要么忍气吞声,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作品被糟蹋,等拿回报酬完事。

有倔强一点的导演不愿服输,他们会为此做出更多的行动。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3张图片

曾被DC粉丝寄予厚望的扎克·施奈德。他凭借2009年的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上位,华纳邀请他来一起打造DC宇宙,以对标漫威电影宇宙(下称“MCU”)。

第一阶段的五部电影当中,扎克·施奈德亲自执导其中三部,而且是另外两部的制片人。

似乎他就是DC拓展宇宙的“凯文·费奇”。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4张图片

但实际上漫威和DC两家的电影,处境完全不同。

漫威公司先是依靠自己的孤注一掷,找到派拉蒙发行MCU第一阶段《钢铁侠》等片,后被迪士尼收购。

迪士尼不干预漫威电影的创作,漫威电影继续以制片人凯文·费奇为核心进行,施行制片人中心制。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5张图片

DC很早就被华纳收购,漫画方面他们还能自己负责,但电影方面,华纳影业全权负责制作。

华纳参与到制作当中,就好比“甲方”干预设计师工作一样。那么扎克·施奈德就很难像凯文·费奇一样,成为DC宇宙的绝对核心了。

要知道,华纳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影业,他们对电影的把控有着天然的自信心。

2017年,根据媒体“好莱坞报道者”消息,华纳进一步加强了自身对旗下电影的控制权,提出了尽量避免与“作者导演”合作的方针。

只有两位导演能够在华纳享有电影的最高决定权,一个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个是克里斯托弗·诺兰。

两位导演的作品一直都保持着高口碑,很大的原因是,他们手上有着最终剪辑权。这意味着他们的电影能够从前到后思路一致,完整而统一,品质自然更容易得到保证。

扎克·施奈德再有才华,也暂时不能和诺兰、伊斯特伍德相提并论。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6张图片

诺兰拿着最终剪辑权拍一部大卖一部,他证明了自己就有商业眼光;伊斯特伍德年事已高,德高望重,没有艺术主导权他不如退休。

一部票房不佳的《守望者》不足以为扎克·施奈德带来最终剪辑权。于是他的DC宇宙作品就很难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了。因为大权始终掌握在做商业考量为主的华纳手里。

华纳干涉制作不是没有道理。

毕竟电影公司是出钱又出力,想要拿回自己“想要的”电影理所应当。

特别是处理大制作的时候,电影公司更需要谨慎。万一亏本,那将是沉重的打击。福斯影业就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成本一再上升,一度准备好了破产计划。

超级英雄电影往往是耗资不菲,在互联网、电视共同挤压院线生存空间的今天,电影公司就更要注重作品的商业性了。

出于商业的考量,有时制片人会安排“听话”的剪辑师,来完成一部电影的最终剪辑。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7张图片

扎克·施奈德在DC宇宙的头两部作品,《超人:钢铁之躯》《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他的职务都只是导演,华纳剪辑出来的成品更多是迎合观众的“视听需求”,艺术性和口碑是不怎么让DC粉丝满意,但华纳已经达到了目的,收回制作成本。

到了《自杀小队》,华纳当然也要自己来剪辑出最终成品。

为了让主角团的剧情更流畅,情节简单易懂,杰瑞德·莱托饰演的小丑戏份遭到了大幅度删减。

愤怒的莱托在电影上映遭遇恶评后表达了强烈不满,双方的矛盾一直处于水深火热当中。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8张图片

漫威那边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无敌浩克》的主演爱德华·诺顿和凯文·费奇出现了创作分歧,最终前者退出了MCU,电影的口碑也十分平庸。

不过两边的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本来《自杀小队》就是严肃黑暗的风格,这和前面两部作品风向一致,可见华纳的干涉不是为了保持电影宇宙的整体性。

漫威和爱德华·诺顿的矛盾除了商业性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风格问题。爱德华·诺顿希望《无敌浩克》是暗黑版,凯文·费奇对MCU的规划更注重娱乐性,那为了使得所有作品能够风格保持一致,漫威只能与爱德华·诺顿告别。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9张图片

凯文·费奇对电影的强力干涉,打造出了辉煌的漫威宇宙。

华纳的干涉也不是一无是处,一直到《神奇女侠》,DC宇宙的四部作品全部盈利。

自信的华纳继续主导着《正义联盟》的制作,只是这次他们的高层没想到,娱乐风格的DC电影会备受影迷唾弃。

这更加能肯定华纳根本没有理会电影宇宙的风格统一问题,他们的干涉更多是为了保证单片的收益。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0张图片

“好莱坞报道者”就《正义联盟》彻底失败一事指出,华纳没有使用好扎克·施奈德。扎导明显被低估了,谁也不能否认学美术出身的他,在电影画面上的造诣无与伦比,并且在时间轴上的空间感,把握得很好。他对于电影艺术也有自己的理解,却不能真正发挥出来。

由于女儿车祸去世,扎导需要更多的时间处理家事。

华纳为了能让电影如期上映,没有半步的等待,直接与扎导说再见,请来了新导演,按他们“片长必须是120分钟”的思路进行后期制作。

这足以说明,扎导自始至终都没有取得华纳足够的信任。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1张图片

没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扎导非常不服,这体现在他的社交平台上。

2018年开始,他就不断发布他原本对DC宇宙的各种设想,《正义联盟》的概念图,幕后照,甚至还做了一个征集《正义联盟》饭制海报的活动。

他得到了多位电影主演的支持,随着华纳流媒体平台的上线,导演剪辑版似乎有了少许的希望。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2张图片

但他已经无法阻止DC宇宙第一阶段的崩溃。

《正义联盟》之后,华纳决定重新调整DC宇宙计划,各部电影之间不再有剧情联动,藕断丝连。

可能是网络上有着太多对于“华纳高层”的批判,华纳决定调整方针。

温子仁声称他的《海王》就没有来自所谓的内部干涉,电影也取得了口碑上的成功。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3张图片

不过之后《雷霆沙赞!》更像是流水线产品。《哈莉·奎因:猛禽小队》有传内部试映效果不佳,需要重新再做调整,结果是票房直接扑街。

可能华纳基于温子仁的成就,才给了他更多的权力。但《雷霆沙赞!》大卫·F·桑德伯格和《哈莉·奎因:猛禽小队》阎羽茜就不同了,华纳放权的概率非常小。

真正交出最终剪辑权的是“DC Black系列”,这个计划成功催生了《小丑》

其实《小丑》的成本只有5500万美元,和那些动不动就成本过亿的大片有着本质区别。

华纳并没有“悔改”,他们只是做了损失在接受范围内的尝试罢了。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4张图片

一年不出佳作,不痛不痒;但一年没有盈利的电影,大制片厂就浑身酸痛了。

所以,未来DC电影的大制作,华纳还是会牢牢掌控着最终剪辑权,除非克里斯托弗·诺兰愿意再次尝试超级英雄大片。

华纳与扎克·施奈德的故事完全反应了过去我们所听闻电影公司与导演之间“创意理念不合”的传闻,也更真实反映出电影公司的利益导向而非艺术导向。

好莱坞大制片场是这样,中国的电影产业也是如此。

即便有宁浩这样愿意扶持新导演的人,新人导演的权力也是有限的。比如由于理念和制片人宁浩不同,申奥没有拍出自己想象中的《受益人》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5张图片

更悲哀的人是胡波。

他努力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其才华得到了王小帅的赏识。2017年,他拿到大约70万的制作经费,开始拍摄自己的处女作《大象席地而坐》

经过一番努力,他交出了一部时长4个小时的版本。

4小时,《指环王3》《复仇者联盟4》都不敢这么玩。

制片人王小帅肯定不会拿着这个版本发行,他像华纳要求《正义联盟》一样,让胡波把片长缩减到两小时。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6张图片

对于胡波来说,缩减到3小时50分已经是极限。

对于王小帅来说,拿不出一个合适的版本,电影没有票房收入,相当于得罪了资方,他的电影公司将遭受损失。

胡波无法保护自己的作品,他觉得王小帅逼他删减,是一种屈辱。一气之下,他选择和这个糟糕的世界告别。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7张图片

说王小帅逼死胡波,这对王小帅是不公平的。

也许王小帅没有完美地照顾到胡波的感受,但他要求删减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

况且人出来社会,受点委屈就要自杀,那人类就没有社会了。

导致胡波之死的真正元凶,是他自身的悲观,以及对电影的过高期望。

他忘记了电影不是纯粹的艺术。电影是艺术的同时,还是商品。

如果他生在美国,给他机会的是Netflix,没有票房压力,他能够拥有明确的最终剪辑权,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8张图片

他想要成为一个独立导演,可是独立导演的道路,比一般的导演难多了。

华纳这样的大公司是不会轻易“放权”的。绝大多数情况下,独立电影导演或是新锐导演都需要先努力在小型电影公司间搜寻资源,有了口碑不错的代表作,才有机会拿到更多的投资,有更广阔的自由创作空间。

小成本的奇迹之作并不少见,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温子仁的《电锯惊魂》,乔丹·皮尔的《逃出绝命镇》等等。

这些导演都是从默默无闻,慢慢获得电影公司和大众的认可。

他们都有着绝妙的故事创意,而不只是有故事深度。

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创意,却不一定都能读懂深度。所以若想要资本手上拿到电影的绝对控制权,独立导演就必须要拿出更多的创意,证明自己的作品有卖座的能力。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19张图片
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_第2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胡波之死,与DC宇宙之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