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好学和学会思考——《论语》学习212

虚心好学和学会思考——《论语》学习212_第1张图片

子罕篇第九·七(212)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钱穆译】先生说:“我有知吗?我实是无知呀!有鄙夫来问于我,他心空空,一无所知,只诚悫地来问,我亦只就他所问,从他所疑的两端反过来叩问他,一步步问到穷竭处,就是了。”

【杨伯峻译】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哩。有一个庄稼汉问我,我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才得到很多意思,]然后尽量地告诉他。”

【傅佩荣译】孔子说:“我什么都懂吗?不是这样的。假设一个乡下人来问我,态度诚恳而虚心,我只是就他的问题正反两端详细推敲,然后找到了答案。”

空空,不知道。叩,敲击,这里指叩问。竭,穷尽。

针对三位的解释,歧义出现在“空空如也”四个字上,钱、傅二位说是鄙夫,而杨先生说是孔子。从上下文意思来看,应该是孔子空空如也。因为他前面说“无知也”,即他也不是什么都懂,所以他对于农夫提出的问题有可能无从下手,没有答案。

前面一段的解释,傅教授的更通顺一些,孔子不可能谦虚到说自己无知,他可能想说的是他不可能什么都懂。既然他不是什么都懂,他就可能“空空如也”,但孔子自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后一段他以农夫向他请教问题为例,他明确不知道,但他“叩其两端而竭焉”,意思是说从他那个问题的首尾两头去盘问,反复穷尽地问,以期找到答案。

从本章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遇到自己不了解的问题时,他不断反复地从事物的两端去盘问推敲,让问者和自己能逐渐有所悟。这正说明了孔子善于教人,循循善诱,一步步发现和找出问题的答案。孔子曾经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17》)一个人知道就是知道,而且还要知道你所不知道的,才是知。所以人无知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知,这样才能虚心接受学习,才能不断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

在《中庸》里,孔子这样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他说舜有大智慧,他喜欢向别人请教,即使别人的话很浅显,隐藏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从事物的两个极端考虑问题,采用适中的方法用于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帝的原因吧!差不多同样的意思。

我们常常面对未知的问题一筹莫展,不知如何下手,我们不妨学学孔子,从事物的两端或正反两方面去推敲琢磨,逐步明白事理,找出方法。当然这仅仅是指相对普遍的领域,有些专业领域不懂就是不懂,不是靠反复思考就能搞懂的。因此,我们要养成虚心好学的习惯,争取让自己了解得更多一些。只有知道得更多,才能明白自己不知道的更多。同时要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得广了,了解得多了,就能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期以往,就会提升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钱、傅二位的解释是说农夫态度诚恳而虚心,对于这样的人,要对提问者穷尽叩问,正反说明,让提问者自己慢慢明白道理。如果这样,本章的思想就成了怎样教育和开导虚心的请教者,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过去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叫“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求知时虚心才能有所得,有所得才能有所进。

要高学历还要好品德——《论语》学习211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真正内心善良的人做不出虚伪的事——《论语》学习213-214

你可能感兴趣的:(虚心好学和学会思考——《论语》学习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