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观感
妈妈,我刚刚杀了人
用枪指着他的头
扣下了扳机,现在他已经死了
妈妈,人生刚刚开始
但我却把它全毁了
妈妈,我不想让你哭泣
如果明天我没有回家
你要活下去,如同一切都没发生过
太迟了,我的大限到了
我后背颤抖,全身疼痛
再见,我就要走了
离开你们,去面对现实。
——《波西米亚狂想曲》
当一个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即便没有人知道,可是,天知道,地知道,自己知道。那种发自心底的恐惧、焦躁,时刻折磨煎熬着他。不管他怎样为自己开脱,不管他怎样自圆其说,他依然逃脱不了心灵的拷问与审判。而且,他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这世界有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人,看不惯的事。但是,我们没有权利剥夺我们看不惯的人和我们憎恶的人的生命;甚至无力阻挠,我们看不惯的事情的发生。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贫穷不是罪恶,这是真理。可是赤贫却是罪恶。
——《最与罚》
如果你没有感受过赤贫,那么,你就无法体会到那种绝望与凄凉。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就到了赤贫的地步。他没有工作,更准确地说是:自命不凡的他,守着大学生的身份,不屑去做家教等在他看来低下的工作。
他觉得自己是独特的、不平凡的。他认为,这世界上只有两类人,一是普通人,一是不平凡的人。他当属后一种。
为了成就自己的“不平凡”甚至可以杀人,而且,他把这种行径看作是为民除害。他以为,杀了那个可恶的老太婆,一切问题都会因迎刃而解。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杀了人的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厌世,他厌恶一切。不管生病与否,他总在自己折磨自己,为什么会这样?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他觉得,他跟别的杀人犯是不一样的。他之所以杀人,从来不是为了钱,他是用杀人向这个不公的社会宣战。
于是他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杀死了贪婪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要用这个于社会无用的死者的钱,使他自己与他母亲、妹妹生活幸福,学成后履行自己“对人类的人道主义的义务”,以抵消罪行。
只是他没有想到,这次无声的宣战,反倒苦了自己。从犯下罪行的那天起,他就百般承受良心的谴责。
终于,拉斯柯尔尼科夫对妹妹杜尼娅说:“我这就去自首。不过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自首。”
大滴大滴的泪珠夺出杜尼娅的眼眶,“你去受苦,难道不是把你的罪行洗刷掉吗?”
“罪行?什么罪行?”他突然发疯似地高声叫喊,“我杀了一个可恶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杀了一个吸穷人血的老太婆。杀了她,四十桩罪行都可以得到宽恕,这也叫犯罪?我不认为这是罪行,也不想洗刷它。”
“哥哥,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要知道,你杀了人呀!”杜尼娅绝望地叫喊。
“大家都在杀人,”他几乎发狂似地接着话茬说,“我想为人们造福,我要做千万件好事来弥补这一件蠢事。我做这件蠢事,只不过想让自己迈出第一步,弄到钱,然后就可以用很多好处来改正一切……可是我,我连第一步都不能坚持……”
杜尼娅知道,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哥哥,在他自己的小世界里,他对罪恶有着自己的定义。
他偏执地认为不平凡的人为了理想和追求可以不惜一切沉重的代价,例如杀人。
然而,当他清醒时,他又深受自己杀人的折磨。这样的冲突,让他时而清醒,时而迷茫,时而狂躁,时而消沉。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杀人理论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是家庭和社会的现实造就了他的悲哀。后来,又因为杀人,他的人性发生了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处于“罪”与“罚”的拉锯战之中。
什么是作家所说的罪与罚呢?原来这是一个凶犯的忏悔。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个品行端正、有教养的年轻人。他受到一种理论影响:人不做拿破仑式的强者,就是做受人欺凌的弱者,强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
但是行凶后陷入热病的主人公,终日如昏迷一般,在罪与罚之间彷徨、徘徊,痛苦不堪,无以自拔。
他受不住精神的煎熬,在内心经历着与自己的理论、道德、良心的斗争,形成了一种极其复杂、反复纠缠、变化无常、难以捉摸的心理冲突。
感情的折磨使他痛不欲生,他感到一下跌入了孤独,远离了人们,无法再与人们交往,包括自己的母亲和妹妹。
“上帝的真理和人间的准则取得了胜利,结果他不得不去自首。他不得不这样做,哪怕是死在牢房里,因为他这样又能和人们交往;……罪犯决定以承受痛苦来赎自己的罪。”
作者说,他的小说还暗示一种思想:“即法律所规定的对犯罪的惩罚,对于犯人的威慑作用要比立法者所设想的轻得多,部分原因是本人在道义上要求惩罚。”
妈妈,我不想死
有时候我希望我从没来过这个世界
电闪雷鸣,让我战栗
你以为你可以用石头驱赶我,唾弃我的双眼
你以为你可以既爱我,又让我去死
哦,不能这样对我
我只想离开,只想马上离开这
一切没事
一切没事,于我无异。
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了皇后乐队的
——《波西米亚狂想曲》
由《罪与罚》可以看出,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具有浓厚宗教意识的作家,希望借宗教来拯救人类,他透过人物塑造,分析了“自我惩罚”的宗教心理,让人深切反省。
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思想中,存在着内在矛盾,亦即既对上帝有狂热的信仰,认为“没有信仰便是罪”,却又抱持怀疑的态度。此一思想上的矛盾,对文学创作产生深刻影响,成为贯穿其小说的一条思想主线,乃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大特色。
《罪与罚》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对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后的心理描写。那种对人性深刻的挖掘,对人性黑暗面的充分揭露,都展现了作者不俗的笔力。伟大的作者必然有超乎常人的经历。就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一样。苦难也成就了辛勤的笔者,造就出旷世奇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