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秋臣
这个周末叶秋臣抽空去看了《玩具总动员4》,这真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荐的电影。
五颗星。
我在观影过程中笑得特开心,整个影院的观众也都沉浸在一种欢乐的氛围之中,尤其是找玻璃柜门钥匙的那一段简直看得我肚子直疼,可以说喜剧的元素拿捏得非常到位。除此之外,惊吓点和泪点也不少,比如古董店的玩偶就会让我想起电影《死寂》中的画面,小心脏也被他们突如其来的出现吓得不轻。还有所有伙伴告别的时候,泪水也是在眼眶中不住的打转。
情感上多层次的呈现,这部作品在豆瓣上拿下9.0也是颇为公道的分数。
但是,《玩具总动员4》其实是一个悲剧。
看得哈哈大笑的观众们,可能很多人并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以下会涉及部分剧透,请慎入。
整部电影是围绕胡迪去讲的,除了在回忆中主人邦妮曾愉快地拿着他玩耍之外,其余的时候基本上没有碰过这个玩具,甚至是完全的无视。
当所有玩具被锁在壁橱里的时候,再次敞开时胡迪只是被拿起来又放下,去幼儿园时是胡迪主动跑去了书包里,邦妮遇到小伙伴欺负时也是胡迪私下偷偷地帮忙,唯一亲密接触的时刻就是在叉叉频繁想去垃圾桶时胡迪和邦妮抱在一起睡了一晚,但邦妮也并不是主动去寻找胡迪的,她梦境里抱的其实是叉叉,胡迪只是类似手感的替代品。
反之,为了“保护”叉叉,一觉醒来的胡迪被丢在地上,还被深深地踩了两脚,身体也被挤压到变形。
甚至,叉叉每一次逃跑被胡迪抓住后一起出现时,邦妮无一例外地都是拿起了叉叉这个新玩具,对胡迪几乎是完全无视。
每一次。
每一次看到胡迪和叉叉出现,邦妮高声喊出的名字全部都是“Forky”。
邦妮以为叉叉丢了的时候,她哭喊着“世界上只有一个叉叉”,但她早就忘了“世界上也只有一个胡迪”。
而且,还是最懂她的胡迪。
叉叉开始时因为认定自己是垃圾所以频繁往垃圾桶里跑,后来还因为觉得自己不是孩子们的玩具而逃跑,其他的玩具小伙伴包括巴斯光年在内都没有对此制止,因为他们不明白胡迪为什么要帮助这个新玩具。
但邦妮的心思只有胡迪才懂,但最懂她的玩具最后却并不属于她了。
其实看到盖比拿走胡迪的发声器时,叶秋臣想到了另一种结局。
当时盖比一心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发出声音就会赢得古董店小姑娘的青睐,但结果却是被冷冰冰地丢进了纸箱子。为了安慰盖比,胡迪想带着她去找邦妮,让自己的主人拥有一个新的玩具,也让盖比有一个新的归属和追求。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画面,就是邦妮拿到盖比和胡迪时,左右手各持一个。
一个是能发出声音的盖比,一个是不能再发出声音的胡迪。
然后邦妮将胡迪丢进了宝贝曾经进入的纸箱。
她放弃了胡迪。
帮助盖比的胡迪,自己却走上了曾经盖比被遗弃的那条路。
以上就是叶秋臣当时想到的第一种结局。
第二种,就是胡迪在探险的辗转之中,他遇到了原来的主人安迪。
虽然大学生的安迪可能已经不再需要这个玩具,但他们彼此也有一段短暂的重逢。
当叉叉在路上询问胡迪谁是安迪的时候,我还以为这是一个结局的伏笔,但其实却并没有另外的安排了。
虽然想到了另外的两种结局,但叶秋臣还是认为目前电影安排的结局是最恰当,最合适的。
我想的第一种偏向黑暗,想的第二种太过套路。
其实电影的核心一直都是每一个玩具都有自己的命运,也必须认可自己的命运。等孩子们长大之后便不再需要玩具,这是每个玩具必然会经历的宿命,令人心酸的宿命,但也是他们生命的意义。
电影中一共讲述了两场告别,一场是多年前胡迪与宝贝的告别,一场是结局时胡迪与所有其他伙伴的告别,因为他想跟着宝贝去做一个流浪玩具。
第一次的告别,是《玩具总动员4》的开头,所有玩具在雨中营救那个被遗落在外的同伴。营救后,却又不得不面对宝贝的离开。
这段戏的质感非常棒,从第一秒开始就将视角锁定在有聚有散的分别主题上。
胡迪与宝贝告别时,他的内心纠结也在紧扣这个主题。但那时的他是主人最喜欢的玩具,是一旦他消失后主人就会哇哇大哭的存在,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主人需要我,所以我愿意放弃更多的可能性。
伪装自己的时候,胡迪倒在了瓢泼大雨中,眼睛里看不到泪水。
天会下雨,但玩具却没有眼泪。
两次告别,一次选择了留下,一次选择了离开。
因为安迪需要的是胡迪,而邦妮需要的是叉叉。
“叉叉和刀刀”的故事,未来也会同样走向“胡迪和宝贝”的结局。
看完《玩具总动员4》之后,叶秋臣沉默了很久。
我仔细去回想那些年自己曾经找不到的玩具去了哪里,想起了前些日子打电话询问小时候玩的积木送给了哪个弟弟妹妹,想知道那个陪着自己睡觉的芭比娃娃现在过得怎样,已经坏掉的玩具是不是也像电影中描写的那样拥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像看《头脑特工队》时一样,我想起了许多平日里不会被想起的回忆。
只是模模糊糊,再也记不真切了。
那一瞬间,很想哭。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