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中的香气

农历初一十五,潮汕地区必拜神。拜神少不了香烛。拜神常用竹香。一根竹香由一支小竹棍和一层香料组成。拜神时一般三根香或者五根香。跪拜,许完愿,分别插到炉子里。走进庙里,你总可以闻到一阵阵香气。那便是香客们点的竹香散发出来的。这种味道并不浓烈,甚至沁人心脾,让人心静。

来到潮汕,走在路上,总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庙宇。里面供奉着各路神灵,有福德老爷,有珍珠娘娘,有青龙老爷。庙宇大小不一。大的设计风格如祠堂,有天井有阳埕。小的也可以是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屋子,最多容纳两三个人。

拜神从娃娃抓起。大人把几岁的小孩子带到庙里,教他们拜神。怎么跪拜,磕几下头,怎么合掌许愿。小孩子也模仿得有模有样。女孩子也会从小跟着大人出去拜神。

走进庙里,映入眼帘的是来来往往的香客。只见他们手持竹香,跪在八仙桌前,口中念念有词,郑重其事地把自己的心愿说与神灵。有的小孩子还不懂这些东西。看到女人们(拜神很多时候是女性的工作)跪在那里,闭着眼睛,说了半天,反倒觉得很有意思。有的躲在一旁偷笑,有的甚至指着神龛里的木像跟大人开着玩笑,吓得大人一边把小孩拉到自己怀里,一边说着向神灵道歉的话。

对门的墙上正中央是神龛,其中放着祭拜的神灵。他们一般是由木头做成。经过一番精细的雕刻后,木像被涂上金粉和各式的饰物,格外美观。潮汕有句俗语,叫“相信就是老爷,不信就是木头”。怕是由此而来吧。神灵不可见,借助木像具象化,成了人们愿望和生活的寄托。但对那些排斥“怪力乱神”的人来说,这充其量是块木头而已。

潮汕人信神信佛。这虽和宗教信仰有别,但本质都一样——寻求一种心灵寄托。这些寄托的来源可能是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来庙里上香的人大多都抱着这样或那样的愿望,但内容大同小异。无外乎是多挣点钱,工作顺利,家人在外平平安安。至于是否灵验,有待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进了庙,拜了神,人也心安些。

小时的我喜欢到庙里去。我倒不是去求愿的,我不需要什么寄托。到庙里去,一来觉得热闹,毕竟求神拜佛的人很多。再者觉得有趣。香气弥漫,小小的庙宇笼罩在一片迷雾里。屋子顷刻化为仙境。讲究些的庙宇会在房梁上装饰雕刻精细的木雕。木雕的内容有些跟历史典故有关,比如老子看太极图;有些是瑞兽,比如狮子,灵蝠;有些是花草树木。到了庙里,我最喜欢观察这些东西。他们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的加工后活灵活现。瑞兽形态各异,金装裹身,怒目圆睁,神圣不可侵犯。草木与泉石相得益彰,另有一番雅致。赤橙黄绿蓝靛紫,颜色的巧妙搭配也让我不知不觉被它吸引,恋恋不舍,不忍离去。走进庙中,人瞬间进入一个全新的奇幻世界。烟雾缭绕之时,看着藏于其中的神明和飞禽走兽,我总觉得它们随时会从梁间从神龛中飞出,降福人间。

那淡淡的香气飘过童年,也融入了我的生命。长大后,离家到别处读书工作。有时经过庙宇或者碰到有人拜神,闻到那股熟悉的香气,便会想起那些美好的记忆还有那时小小的我。然而我已经长大,带着梦想离开了家,流浪和孤独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走进故乡,走进那座座庙宇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于是我暗自想到,有一天,如果可以的话,我将回到神像前,虔诚地说出我的心愿:神啊,让我归去,让我归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庙中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