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

1 总 则

1.0.1 为使游泳池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调试、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做到技术先进,节能节水、经济合理,保证公众安全和健康卫生,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游泳池及类似水环境水池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检测、调试、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

1.0.3 游泳池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应与体育工艺、水上游乐设施工艺、舞台工艺,以及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电气等专业设计配合。

1.0.4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所选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化学药品、管材管件及附件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

1.0.5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验收、运行、维护和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游泳池 swimming pool

人工建造的供人们在水中进行游泳、健身、戏水、休闲等各种活动的不同形状、不同水深的水池,是竞赛游泳池、热身游泳池、公共游泳池、专用游泳池、健身池、私人游泳池、休闲游泳池、文艺演出池、放松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总称。

2.1.2 竞赛游泳池 competition swimming pool

用于竞技比赛的游泳池。其池子的尺寸、深度及设施均符合相应级别赛事的标准要求,并获得相应赛事体育主管部门或赛事组织者的认可。

2.1.3 热身游泳池 warmup swimming pool

设置在竞赛用游泳池附近的、供参加游泳竞赛的运动员赛前进行适应性准备活动的水池。其池子的尺寸、深度应符合相应级别赛事的标准要求,并获得赛事组织者的认可。亦称热身池。

2.1.4 跳水池 diving pool

人工建造的供人们从规定高度的跳台、跳板向下跳时,并在空中完成各种规定造型动作姿态而安全入水的水池。

2.1.5 放松池 relax pool

现场建造或成品制造、利用一定压力的喷射水流和温度对跳水运动员身体不同部位进行冲击作局部肌肉放松的水池。通常设置在跳水池附近。

2.1.6 公共游泳池 public swimming pool

设置在社区、企业、学校、宾馆、会所、俱乐部等处的游泳池,以满足该区域、该单位人员使用,也可对社会其他公众有偿开放使用,或为业余比赛、游泳训练和教学服务。

2.1.7 专用游泳池 special swimming pool

供给运动员训练、专业教学、潜水员训练和特殊用途等行业内部使用,或不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游泳池。该类游泳池的平面尺寸、深度及形状均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2.1.8 私人游泳池 private swimming pool

建造在别墅、住宅内非商业用途的水池。只供家庭成员及受邀客人使用,其水池较小,形状多样。

2.1.9 健身池 leisure swimming pool

在池内安装有各种形式的健身器械,供人们在水中进行健身锻炼的水池。

2.1.10 多用途游泳池 multiple purpose swimming pool

在同一座水池内既能满足游泳、水球、花样游泳、跳水竞赛和训练要求,且这些项目又不能同时进行使用的游泳池。

2.1.11 多功能游泳池 multiple function swimming pool

指设有移动分隔墙和可升降池底板,通过该设施可将游泳池调整为具有不同大小及不同水深的游泳区域。

2.1.12 室外游泳池 outdoor swimming pool

设在室外露天,供人们游泳、跳水的水池,分为竞赛级别和非竞赛级别用游泳池,并设有循环水处理设施。

2.1.13 移动分隔池岸 mobile separate pond shore

采用机械或气动方式,将设有符合规定宽度的隔板池岸沿游泳池侧岸自由移动,将一座游泳池分隔成两座不同使用要求的游泳池的装置。亦称浮桥。

2.1.14 可升降池底板 adjustable floor

采用机械或电动、气动方式驱动,将成品拼装的游泳池底板自由的升降,实现准确调节池内水深以满足不同使用要求的活动平台。

2.1.15 拆装型游泳池 removable pool

由面板、结构支撑、溢流回水槽、专用连接件等部件按相应尺寸在混凝土基础上组成不同规格尺寸的游泳池池体和池岸,池体内表面粘有防水胶膜内衬,不使用时可以拆除的游泳池。

2.1.16 水上游乐池 recreational pool

以戏水、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而建造并安装有各种水上娱乐设施和不同形状及水深的水池。如幼儿及成人戏水池、滑道跌落池、造浪池、环流河等。

2.1.17 戏水池 paddling pool

在池内或池岸设置有水枪、水吊桶、水伞及卡通动物型的形态各异且逼真的喷水、戏水装置,具有较高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娱乐水池。

2.1.18 滑道跌落池 waterslide splashdown(entry pool)

保证人们安全地从高台通过各种类型滑道表面下滑到滑道板终端而建造的,为游乐的人们提供跌落缓冲和安全入水的水池。

2.1.19 滑道 waterslides

一种供人们从高处通过板槽、圆筒或半圆筒等形状的滑梯滑落到滑道终端跌入水池的娱乐设施,包括直滑道、敞开型螺旋滑道、封闭型螺旋滑道、儿童滑梯和家庭滑梯等。

2.1.20 滑道润滑水 ride′s water(lubricating-water)

为防止游乐的人们从滑道向下滑行时因人体或衬垫与滑道板面直接接触摩擦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在滑道表面保持有一定厚度和连续不断的水流。

2.1.21 造浪池 wave pool

人工建造的能在深水端产生类似江海连续循环波浪不断向水池浅端涌去,并使水浪消散在浅滩区供人们娱乐的水池。池子由深端按规定长度和坡度向另一端升高,直至池底与地面相平,深水端设有安装造浪设施的机房。

2.1.22 环流河 rapids lazy river

人工建造的不规则环行弯曲闭合的河道。利用设在不同河道段的水泵连续不断地在环形河道内产生向前的水流,通过专用娱乐设施使漂流者沿河道漂流娱乐、休闲。亦称漂流河、动感河。

2.1.23 文艺演出池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pool

在池内设有自动升降舞台,为文艺演出单位进行水中和水上舞台进行文艺表演的专用水池。它由舞台表演水池、缓冲水池和备用储水池等组成一体式水池。它可建造在建筑内,亦可建在室外,该池属于水上游乐池范畴。亦称水舞台、水秀间。

2.1.24 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 circulation water treatment system

将使用过的池水通过管道用水泵按规定的流量从池内或与池子相连通的均(平)衡水池内抽出,利用泵的压力依次送入过滤、加药、加热和消毒等工艺工序设备单元,使池水得到澄清、消毒、温度调节达到卫生标准要求后,再送回相应的池内重复使用的水净化处理系统。亦称循环净化水系统。

2.1.25 功能性循环给水系统 sub-cycle water system

为满足水上游乐池游乐设施的运行,需要以所在水池池水作为水源而设置的相应的循环给水系统。如漂流河推动水流和保证滑道戏水者安全设置的润滑水等。

2.1.26 水景循环给水系统 waterscape water system

为增加水上游乐池和文艺演出池演出背景效果的趣味性和景观环境,如瀑布、喷泉、水帘、水伞、水蘑菇、水刺猬等,它们是利用池水作为水源而设置的给水系统。

2.1.27 游泳负荷 bathing load

在保证水质标准和游泳者舒适、安全的前提下,游泳池内允许同时容纳的人数。

2.1.28 池水循环方式 pool water circulation patterns

为保证池水水流均匀分布在池内,并在池内不产生急流、涡流、短流和死水区,使池内各部位的水质水温和消毒剂均匀一致而设计的池子进水与回水的水流组织方式。

2.1.29 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pool water series flow circula-tion

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子端壁或侧壁水面以下的给水口送入池内,由设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经净化处理后再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亦称顺流式循环方式。

2.1.30 逆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pool water reverse circulation

游泳池的全部循环水量,经设在池底的给水口或给水槽送入池内,再经设在沿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取回,进行净化系统处理后再经池底给水口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

2.1.31 混合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pool water combined cireula-tion

游泳池全部循环水水量由池底给水口送入池内,而将循环水量的60%~70%,经设在沿池壁外侧的溢流回水槽取回;另外30%~40%的水量,经设在池底的回水口取回。将这两部分循环水量合并进行净化系统处理后,再经池底给水口送回池内继续使用的水流组织方式。亦称混合流式循环方式。

2.1.32 平衡水池 balancing tank

对采用顺流式循环给水系统的游泳池,为保证池水有效循环和减小循环水泵阻力损失、平衡水池水面、调节水量和间接向池内补水而设置的与游泳池水面相平供循环水泵吸水的水池。

2.1.33 均衡水池 balance pool

对采用逆流式、混合流式循环给水系统的游泳池,为保证循环水泵有效工作而设置的低于池水水面的供循环水泵吸水的水池,其作用是收集池岸溢流回水槽中的循环回水,调节系统水量平衡和储存过滤器反冲洗时的用水,以及间接向池内补水。

2.1.34 补水水箱 supplement tank

不设置平衡水池、循环水泵直接从游泳池池底回水吸水的顺流式池水循环系统,为防止游泳池的池水回流污染补充水水管内的水质而设置的使补充水间接注入游泳池具有隔断作用的水箱。

2.1.35 给水口 inlet

安装在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池壁或池底向池内送水的专用配件。给水口由格栅盖、流量调节装置、扩散喇叭口及连接短管组成。

2.1.36 回水口 outlet

安装在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池底或池岸溢流回水槽内的设有格栅进水盖板的专用配件。亦称主回水口。

2.1.37 泄水口 main drain

安装在游泳池池底最低处能将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的池水彻底泄空的专用配件。

2.1.38 溢水沟 overflow gutter

设在顺流式游泳池岸上,并紧邻池壁外侧的水槽。以溢流方式收集池内表面溢流水和吸收游泳和游乐时的水波溢流水。槽内设有回水口,槽顶设有组合式格栅盖板。亦称溢水槽。

2.1.39 溢流回水沟 overflow channel

设在逆流式、混合流式游泳池岸上,并紧邻游泳池池壁外侧的水槽。槽的尺寸和槽内回水口的数量按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的全部循环水量计算确定。亦称溢流回水槽。

2.1.40 齐沿游泳池 deck level swimming pool

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的水面与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四周池岸的周边边沿相齐平的游泳池。该型游泳池能很快平息池内水面水波和排除池水表面污染。

2.1.41 高沿游泳池 free board swimming pool

池子水面低于池岸边沿的游泳池和游乐池。

2.1.42 预净化 pre-filtration

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等池水经过专用的工序装置,除去池水中的固体杂质和毛发、树叶、纤维等杂物,使池水循环净化系统的循环水泵、过滤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过程。

2.1.43 过滤净化 filtration

将使用过的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的池水,通过装在专用设备内的过滤介质除去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等杂质,使水得到澄清,并达到洁净透明的过程。

2.1.44 循环过滤 recirculating filtration

用循环水泵将使用过的池水送入过滤器内,去除池水中微粒杂物,再经过其他后续工艺设备净化处理后送回游泳池内,如此反复循环,始终保持池水的清洁卫生的过程。

2.1.45 过滤介质 filtration medium

用于截流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循环水中不溶解的悬浮物及胶体颗粒等的多孔、比表面积大的材料。常见的有石英砂、无烟煤、硅藻土、塑料纤维等。

2.1.46 硅藻土 diatomite

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组分的硅质生物沉积岩,即单细胞水生植物硅藻的遗骸沉积物质经过科学加工成具有多孔、比表面积大及化学稳定性好的用作过滤介质的白色粉末物质。

2.1.47 预涂膜 pre-coat film

在池水每次循环过滤开始前,利用循环水泵将混有硅藻土的混合溶液,通过过滤器内的滤元,在其表面上积聚一层厚度均匀的硅藻土薄膜的操作过程,利用该薄膜对池水进行过滤。

2.1.48 硅藻土压力过滤器 diatomite pressure filter

利用预涂在滤元上的硅藻土作为过滤介质的密闭的过滤容器。

2.1.49 烛式硅藻土压力过滤器 candle diatomite pressure fil-ter

将硅藻土涂在内设置有多根刚性或柔性骨架外敷纤维布组成的滤元上作为过滤池水的密闭容器。

2.1.50 可逆式硅藻土压力过滤器 reversible diatomaceous earth filter

由多个具有分配水流的过滤板及带有密封条的过滤滤元组成,过滤器的两端带有封头和拉紧杆。需要净化的水由板框组一侧通过预涂在板框纤维布上的硅藻土膜去除水中的杂质;并可由板框组另一侧通水冲洗掉板框纤维布上已脏污的硅藻土膜,同时在该侧能预涂新的硅藻土膜,通过去除水中杂质,如此可往复运行的设备。亦称板框式过滤机。

2.1.51 压力式颗粒过滤器 pressure particulate filter

在设计压力下使被处理的水通过装有单层或多层颗粒过滤器介质去除水中悬浮杂质达到净化水的密闭容器。

2.1.52 负压颗粒过滤器 negative pressure particulate filter

将需要处理的水自流送入装有颗粒过滤介质的容器,通过设在过滤介质底部的集配水系统将过滤介质表面需要净化的水经水泵抽吸使其经过过滤介质达到去除水中杂质的水过滤器。亦称真空过滤器。

2.1.53 有机物降解器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device

将需要处理的池水送入以活性炭、石英砂(或陶粒)作为载体,对池水中的尿素等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并予以去除的密闭容器。

2.1.54 滤元 filter septum

支撑硅藻土滤料的板框或骨架、滤布。

2.1.55 反应罐 reaction tank

为确保臭氧能有效氧化杀灭经过滤后水中的微生物、细菌及病毒而设置的具有耐臭氧腐蚀,且水与臭氧能充分接触相互扩散反应的密闭容器。

2.1.56 尾气处理系统 exhaust gas treatment system

能自动将未溶解的臭氧从池水净化处理设备、反应罐及活性炭吸附器中的残余臭氧予以消除或减少到允许范围内,并能从安全区排放到大气中的脱除臭氧的装置。

2.1.57 水质平衡 water balance

为使池水水质符合标准规定而向池中投加一定浓度的化学药品溶液,使池水保持既不析出沉淀结垢,又不产生腐蚀性和溶解水垢的中间状态。

2.1.58 中压紫外线消毒 medium pressure UV disinfection

水银蒸气灯在0.013MPa~1.330MPa的内压下工作,波长在不低于200nm多频谱波段对水进行消毒的过程。

2.1.59 除湿热泵 multifunctional air source heat pump

将游泳池、水上及文艺演出池等游乐池室内湿热的空气吸入机组,经过滤、蒸发使温度下降、水汽凝结成冷凝水从空气中分离出来,使空气干爽、水汽凝结过程释放的热能被制冷剂吸收后经热交换器对池水和空气进行加热,实现空气除湿、恒温、加热三种功能达到平衡的设备。亦称“三集一体热泵”及“热回收热泵”等。

2.2 符 号

2.2.1 流量、流速、水量

Co3——臭氧投加量;

Q——溢流回水槽的计算回水量;

Va——最大游泳及戏水负荷时每位游泳及戏水者入池后所排出的水量;

Vd——单个过滤器反冲洗时所需的水量;

Vc——充满循环净化处理系统管道和设备所需的水量;

Vs——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运行时所需水量;

Vb——新鲜水的补充量;

qc——水池的循环水流量;

qd——单个回水口的流量;

qr——通过水加热设备的循环水量;

q0——进入反应罐的池水循环流量;

vw——池水表面上的风速。

2.2.2 压力

B′——当地的大气压力;

B——标准大气压力;

Pb——与池水温度相等时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Pq——池水的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

2.2.3 热量、温度、时间、比热及密度

C——水的比热;

Gx——每人所需的新风量;

Ix——新风含湿量;

Isn——室内空气含湿量;

Qs——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

Qb——补充新鲜水加热所需的热量;

Qt——池内水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传导损失的热量;

T——池水循环周期;

Td——游泳池的池水设计温度;

Tf——游泳池补充新鲜水的温度;

△Th——加热设备进水管口与出水管口的水温差;

W1——人体散湿量;

W2——池边散湿量;

W3——池水面产生的水蒸气量;

W4——新风含湿量;

g——单个人小时散湿量;

t——臭氧与水接触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tg——室内空调计算干球温度;

th——加热时间;

tq——室内空调计算湿球温度;

ρ——水的密度;

γ——与游泳池池水温度相等的饱和蒸汽的蒸发汽化潜热;

δx——新风密度;

δn——室内空气密度。

2.2.4 几何特征

As——水池的池水水表面面积;

F——池岸面积;

V——池水的池水容积;

Vf——反应器(罐)的有效容积;

Vj——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

Vp——平衡水池的容积;

hs——水池溢流回水时的溢流水层厚度。

2.2.5 计算系数

N——溢流回水槽内回水口数量;

n——池岸总人数;

nq——群体系数;

ns——湿润系数;

αp——游泳池的管道和设备的水容积附加系数;

β——压力换算系数。

3 池水特性

3.1 原水水质

3.1.1 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换水和运行过程中补充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3.1.2 当采用地下水(含地热水)、泉水或河(江)水、水库水作为游泳池的初次充水、换水和正常使用过程中的补充水时,其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的规定。

3.2 池水水质

3.2.1 游泳池的池水水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的规定。

3.2.2 举办重要国际游泳竞赛和有特殊要求的游泳池池水水质,应符合国际游泳联合会及相关专业部门的要求。

3.3 池水水温

3.3.1 室内游泳池的池水设计温度,应根据其用途和类型,按表3.3.1选用。

表3.3.1 室内游泳池的池水设计温度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_第1张图片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_第2张图片

3.3.2 室外游泳池的池水设计温度,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1有加热装置≥26℃

2无加热装置≥23℃

3.4 充水和补水

3.4.1 游泳池初次向池内充满水所需要的持续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竞赛类和专用类游泳池不宜超过48h;

2 休闲类游泳池不宜超过72h。

3.4.2 游泳池在运行过程中每日需要补充的水量,应根据池水的表面蒸发、池水排污、游泳和戏水者带出池外和过滤设备反冲洗(如用池水反冲洗时)等所消耗的水量确定。当资料不完备时,宜按表3.4.2的规定确定。

表3.4.2 游泳池的每日补充水量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_第3张图片

3.4.3 游泳池的充水和补水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通过平(均)衡水池及缓冲池间接向池内充水和补水;

2 当未设置均(平)衡水池时,宜设置补水水箱向池内充水和补水;

3 充水管、补水管的管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4 充水管、补水管应设水量计量仪表。

3.4.4 当私人游泳池及小型游泳池利用生活饮用水管道直接向池内补水、充水时,应采取防止生活饮用水管道回流污染措施。

4 池水循环

4.1 一般规定

4.1.1 游泳池必须采用循环给水的供水方式,并应设置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

4.1.2 池水循环应保证经过净化处理过的水能均匀地被分配到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丈艺演出池的各个部位,并使池内尚未净化的水能均匀被排出,回到池水净化处理系统。

4.1.3 不同使用要求的游泳池应设置各自独立的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

4.1.4 水上游乐池的池水循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游乐设施的功能循环水系统和水景循环水系统均应分开设置;

2 功能循环和水景循环水系统的水源宜取自该游乐设施和水景所在的水池;

3 水景小品应根据数量、分布位置、水量、水压等情况适当组合成一个或若干个水景功能循环水系统。

4.1.5 多座水上游乐池共用一套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池不宜超过3个,且每个水池的容积不应大于150m³;

2 各水上游乐池不应相互连通;

3 净化处理后的池水应经过分水器分别设置管道送至不同用途的水上游乐池;

4 应有确保每座水上游乐池循环水量、水温的措施。

4.2 设计负荷

4.2.1 游泳池的设计负荷应按表4.2.1的规定确定。

表4.2.1 游泳池的设计负荷

游泳池水深(m)<1.01.0~1.51.5~2.0>2.0人均池水面积(㎡/人)2.02.53.54.0

注:1 游泳池包含比赛类、专用类和公共类等;

2 本表各项参数不适用于跳水池。

4.2.2 水上游乐池的设计负荷应按表4.2.2的规定确定。

表4.2.2 水上游乐池的设计负荷

游乐池类型健身池戏水池造浪池环流河滑道跌落池人均游泳面积(㎡/人)3.02.54.04.0按滑道形式、高度、坡度计算确定

4.2.3 文艺演出池的设计负荷应根据文艺表演工艺确定,且人均水面面积不应小于4.0㎡。

4.3 循环方式

4.3.1 池水循环水流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经净化处理后的池水与池内待净化处理的池水应能有序更新、交换和混合;

2 水池的给水口和回水口的布置应使被净化后的水流在池内不同水深区域内分布均匀,不应出现短流、涡流和死水区;

3 应有利于保持水池周围环境卫生;

4 应满足池水循环水泵自灌式吸水;

5 应方便循环给水、回水管道及附件、设施或装置的施工安装、维修。

4.3.2 池水的循环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竞赛类游泳池、专用类游泳池和文艺演出用水池,应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的池水循环方式;

2 公共类游泳池宜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的池水循环方式;

3 季节性室外游泳池宜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4 水上游乐池宜采用顺流式或混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4.3.3 混合流池水循环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从池水表面溢流回水的水量不应小于池水循环流量的60%,从池底流回的回水量不应大于池水循环流量的40%;

2 从池底回水口回流的循环回水管不得接入均衡水池,应设置独立的循环水泵。

4.3.4 当池水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应在位于安全救护员座位的附近墙壁上安装带有玻璃保护罩的紧急停止循环水泵的装置。其供电电压不应超过36V。

4.3.5 造浪池的池水循环和功能循环的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水应采用混合流式池水循环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深水区、中深水区应采用在池岸水面位置处设置撇沫器回水口;

2)室内造浪池在浅水区末端应设置带格栅盖板的回水排水沟;

3)室外造浪池的浅水区应在末端设置带格栅盖板和填有小粒径卵石的回水排水沟;

4)室外造浪池距浅水区末端回水排水沟之外不小于1.0m处应设置地面雨水截流沟。

2 造浪机房制浪水池应采取防止池水回流淹没机房的措施,并应设置供电、照明、通风及给水排水设施。

4.3.6 滑道跌落池的池水循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滑道跌落池应采用高沿水池,池水应采用顺流式循环方式;

2 滑道润滑水的水源应采用滑道跌落池池水。

4.3.7 环流河的池水循环和功能循环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环流河应采用高沿水池和顺流式池水循环方式。

2 吸水口和出水口应设置格栅,出水口位置应远离上、下河道的扶梯。

3 环流河功能循环的推流水泵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推流水泵的吸水口应设在河道底,吸水口应设格栅盖板且缝隙水流速度不应大于0.5m/s;

2)推流水泵出水口应设在河道侧壁靠近河道底部位,其出水口流速不宜小于3.0m/s;

3)推流水泵房宜设在河道侧壁外的地下,且泵房应设置配电、照明、通风和排水设施。

4.4 循环周期

4.4.1 池水循环净化周期,应根据水池类型、使用对象、游泳负荷、池水容积、消毒剂品种、池水净化设备的效率和设备运行时间等因素,按表4.4.1的规定采用。

表4.4.1 游泳池池水循环净化周期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_第4张图片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_第5张图片

注:1 池水的循环次数按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每日循环运行时间与循环周期的比值确定;

2 多功能游泳池宜按最小使用水深确定池水循环周期。

4.4.2 同一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有两种及两种以上使用水深区域时,池水循环周期应根据不同水深区域按本规程表4.4.1确定。

4.5 循环流量

4.5.1 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的循环水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c——水池的循环水流量(m³/h);

V——水池等的池水容积(m³);

αp——水池等的管道和设备的水容积附加系数,一般取1.05~1.10;

T——水池等的池水循环周期(h),按本规程表4.4.1的规定选用。

4.5.2 当不设滑道跌落池而设置滑道跌落延伸水道时,其池水循环净化的循环水量按每条滑道不应小于30m3/h计算确定。

4.5.3 滑道润滑水量应按滑道设施专业公司根据滑道形式、长度和数量计算确定。

4.5.4 当水上游乐池设置水景小品时,其功能供水量应根据水景小品形式、数量及相应的技术参数计算确定。

4.6 循环水泵

4.6.1 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的循环水泵、水上游乐设施的功能循环水泵和水景系统的循环水泵应分开设置。

4.6.2 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循环工作水泵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泵组的额定流量不应小于按本规程第4.5.1条计算出的保证该池池水循环周期所需要的流量。

2 水泵的扬程不应小于吸水池最低水位至泳池出水口的几何高差、循环净化处理系统设备和管道系统阻力损失及水池进水口所需流出水头之和。当采用并联水泵运行时,宜乘以1.05~1.10的安全系数。

3 水泵应为高效节能、耐腐蚀、低噪声的泳池离心水泵,并宜采用变频调速水泵。

4 颗粒过滤器的循环水泵的工作泵不宜少于2台,且应设置备用泵,并应能与工作泵交替运行。

4.6.3 颗粒过滤器的反冲洗水泵,宜采用池水循环水泵工作泵与备用泵并联运行工况设计,并应按单个过滤器反冲洗时所需要的流量和扬程校核调整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

4.6.4 水上游乐池游乐设施的功能循环水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应滑道润滑水的水泵应设置备用水泵,并应能交替运行;

2 环流河的推流水泵按多处设置,并应同时联动运行。

4.6.5 水景给水水泵应按多台泵并联运行工况设计,可不设置备用水泵。

4.6.6 池水净化循环水泵、游乐设施功能循环水泵及水景循环水泵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水为逆流式循环时应靠近均衡水池;池水顺流式循环方式时应靠近游泳池的回水口处或平衡水池。

2 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当设有均(平)衡水池时,每台水泵应设置独立的吸水管。

3 每台水泵应配置下列附件:

1)吸水管上应装设可曲挠软接头、阀门、毛发聚集器和真空压力表;

2)出水管上应装设可曲挠软接头、止回阀、阀门和压力表;

3)水泵吸水、出水管上应先安装变径管再安装其他附件;

4)从池底直接吸水的水泵吸水管上应设置专用的防吸附装置;

5)水泵机组和管道应设置减振和降低噪声的装置。

.

4.7 循环管道

4.7.1 池水循环系统的供水和回收管道、阀门和附件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阀门和附件的材质应卫生无毒、不滋生细菌、耐腐蚀、抗老化、内壁光滑、不易结垢、不二次污染水质、强度高、耐久性好;

2 管材应与管件应相匹配,连接应采用管材专用胶粘剂;

3 当管径大于150mm时,宜选用带齿轮操作的蝶形阀门;

4 循环给水管、循环回水管和阀门、附件等的公称压力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0MPa;

5 管材、管件、阀门、附件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规定。

4.7.2 循环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循环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为1.5m/s~2.5m/s;

2 循环回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为1.0m/s~1.5m/s;

3 循环水泵吸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应为0.7m/s~1.2m/s。

4.7.3 循环水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的游泳池应沿池体周边设置专用的管廊或管沟,并应设置下列设施:

1)吊装运输管道、阀门及附件的吊装孔或通道、人孔或检修门;

2)检修用的低压照明和排水装置;

3)通风换气装置。

2 当室外游泳池设管廊或管沟有困难时,循环管道宜埋地敷设,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应采取防止管道受重压损坏、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损坏及防冰冻的措施;

2)金属管道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3)阀门处应设置套筒。

4.7.4 当采用池底给水时,池底配水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水管敷设在架空池底板下面时,池底板与所在层建筑地面应预留有效高度不小于1.20m的管道安装空间。

2 配水管埋设在池底垫层内或沟槽内时,其垫层厚度或沟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池长度不大于25m时,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沟槽不宜小于300mm×300mm。

2)池长度大于25m时,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0mm;沟槽不宜小于500mm×500mm。

3)应采取措施保证配水管在浇筑垫层时不移位、不被损坏。

4.7.5 逆流式和混合流式的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溢流回水槽、回水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溢流回水槽设有多个回水口时,应采用分路等流程布管方式设置溢流回水管;连接溢流回水口的管道应以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均衡水池。

2 溢流回水槽的回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

3 接入均衡水池的溢流回水管管底应预留高出均衡水池最高水位不小于300mm的空间。

4.8 均衡水池和平衡水池

4.8.1 池水采用逆流式或混合流循环时,应设置均衡水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j——均衡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Va——最大游泳及戏水负荷时每位游泳者入池后所排出水量(m³),取0.06m³/人;

Vd——单个过滤器反冲洗时所需水量(m³);

Vc——充满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管道和设备所需的水量(m³);当补水量充足时,可不计此容积;

Vs——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运行时所需的水量(m³);

As——水池的池水水表面面积(㎡);

hs——水池溢流回水时溢流水层厚度(m),可取0.005m~0.010m。

2 均衡水池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均衡水池应为封闭形,且池内最高水位应低于溢流回水管管底300mm以上;

2)均衡水池应设多水位程序显示和控制装置;

3)当补水管管底与池内最高水位的间距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时,接入均衡水池的补水管上应装设真空破坏器;

4)水池应设检修人孔、水泵吸水坑及有防虫网的溢流管、泄水管、通气管、液位管和超高水位报警装置。

4.8.2 平衡水池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顺流式池水循环水泵从池底直接吸水时,吸水管过长影响循环水泵汽蚀余量时。

2 多座水上游乐池共用一组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系统时。

3 循环水泵采用自吸式水泵吸水时。

4 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p——平衡水池的有效容积(m³);

Vd——单个过滤器反冲洗所需水量(m³);

qc——水池的循环水量(m³/h)。

5 平衡水池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平衡水池应为封闭形,且池内最高水位应与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的最高水面相平;

2)平衡水池内底表面应低于游泳池及水上游乐池回水管底标高不少于700mm;

3)游泳池、游乐池补水管应接入该池,补水管口与池内最高水位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4)平衡水池应设有检修人孔、水泵吸水坑及有防虫网的溢水管、泄水管和通气管;

5)平衡水池的有效尺寸应满足施工安装和检修要求。

4.8.3 均衡水池、平衡水池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钢筋混凝土材质时,内壁应衬贴或涂刷不污染水质的材质或耐腐涂料。

2 采用金属或玻璃纤维材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变形、不透水、耐腐蚀、寿命长;

2)表面涂料不应污染水质,应光滑,易于清洁;

3)外表面宜设绝热防结露措施。

3 与池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规定。

4.9 给水口

4.9.1 池水给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给水口的数量应按水池的全部循环水流量计算确定;

2 给水口的设置位置应保证池内水流均匀;

3 给水口应具有调节出水量的功能。

4.9.2 池底型给水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矩形池应布置在每条泳道分隔线在池底的垂直投影线上,间距不应大于3.0m;

2 不规则形状的水池,给水口的布置应按每个给水口最大服务面积不超过8.0m2确定。

4.9.3 池壁型给水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矩形池给水口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端壁进水时,给水口应设在泳道线在端壁固定点下的池壁上;

2)两侧壁进水时,给水口在侧壁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3)端壁与侧壁交界处的给水口距无给水口池壁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2 不规则形状的水池的给水口按间距不应大于3.0m在池壁上布置。当池壁曲率半径不大于1.5m时,给水口应布置在曲率线的中间。

3 池壁给水口标高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池水深度不大于2.0m时,应设在池水面以下0.5m~1.0m处。

2)当池水深度大于2.5m时,应至少在池壁上设置两层给水口,上下层给水口在池上应错开布置。两层给水口的间距不宜大于1.5m,且最低层给水口应高于池底表面0.5m。

3)同一池内同一层给水口在池壁的标高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4.9.4 儿童游泳池、戏水池及池水深度小于0.6m的游乐池、休闲池,宜采用池底给水方式。

4.9.5 设有自动升降池底板、自动移动分隔池岸及可拆装池底板的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的给水口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池底给水口给水时,应符合本规程第4.9.2条的规定,且升降池底板应均匀开凿过水口。开口宽度不应超过8mm。

2 采用池壁给水口给水时,应在池底板升降设计标高处的上层及下层各设一层给水口。

3 可移动分隔池岸的隔墙上应开凿均匀的过水孔,孔口尺寸不应超过

8mm或8mm×8mm;

4 可升降池底板应采用池底设置给水口的布水方式。

4.9.6 给水口应设置格栅护盖,格栅空隙的水流速度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壁给水口的出水流速不宜大于1.0m/s。儿童池、进入水池的台阶处、教学区等部位附近的给水口出水流速不宜大于0.5m/s。

2 水深不大于3.0m的池底给水口出水流速不宜大于0.5m/s;水深超过3.0m时,池底给水口的出水流速不宜大于1.0m/s。

3 给水口的安装应与池底或池壁内表面相平。

4 当水上游乐池、文艺演出水池设置高水流速度的给水口时,应采取保障演出人员及工作人员安全的措施。

4.9.7 给水口的构造和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形状应为喇叭口形,且喇叭口的面积不应小于给水口连接管截面积的2倍;

2 喇叭口内应配备出水流量调节装置;

3 喇叭口应设格栅护盖,格栅的孔隙宽度不应大于8mm,且表面应光洁、无毛刺;

4 材质应与配水管材质相一致,且不变形、耐冲击、坚固牢靠。

4.10 回水口和泄水口

4.10.1 溢流回水槽内溢流回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溢流回水槽回水口数量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溢流回水槽内回水口数量(个);

Q——溢流回水槽计算回水量(m³/h),逆流式池水循环净化系统按池子的全部循环水量计算,混合流式池水循环净化系统按本规程第4.3.3条的规定计算;

qd——单个回水口流量(m³/h)。

2 设有多个溢流回水口时,单个溢流回水口的接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设置间距不宜大于3.0m。

3 设有安全气浪设施的跳水池溢流回水槽内溢流回水口的总流量应按循环流量的2倍计算。

4 应采用有消声措施的溢流回水口。

4.10.2 池底回水口的设置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防旋流、防吸入、防卡入功能;

2 每座水池的池底回水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间距不应小于1.0m,且回水流量不应小于池子的循环水流量;

3 设置位置应使水池各给水口的水流至回水口的行程一致;

4 应配置水流通过的顶盖板,盖板的水流孔(缝)隙尺寸不应大于8mm,孔(缝)隙的水流速度不应大于0.2m/s。

4.10.3 回水口与回水管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溢流回水沟内溢流回水口与回水管的连接应符合本规程第4.7.5条的规定;

2 池底回水口应以并联形式与回水总管连接。

4.10.4 泄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逆流式池水循环系统应独立设置池底泄水口;

2 顺流式和混流式池水循环系统宜采用池底回水口兼作泄水口;

3 重力式泄水时,泄水管不应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4 泄水口数量宜按泄空时间不宜超过6h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

5 应设在水池的最低位置处;

6 格栅表面应与池底最低处表面相平。

4.10.5 回水口及泄水口的构造和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底成品回水口和泄水口应为喇叭口形式,回收口顶盖应设表面光洁、无毛刺的过水格栅。

2 池底回水口和泄水口的格栅表面积不应小于接管截面积的6倍。格栅开孔面积不宜超过格栅表面积的30%。

3 池底成品回水口和泄水口的格栅盖板材质应与主体材质一致;坑槽式回水口及泄水口格栅盖板、盖座应采用耐冲击、耐腐蚀、耐老化、不污染水质、不变形和高强度的材料制造。

4.11 溢流回水沟和溢水沟

4.11.1 溢流回水沟的设置及过水断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池岸四周或两侧应紧贴池壁设置,且溢水沟顶应与池岸相平;

2 标准游泳池及跳水池回水沟断面的宽度不应小于300mm,沟深不应小于300mm;

3 溢流回水沟底应有不小于1%的坡度坡向溢流回水口。

4.11.2 顺流式池水循环净化系统的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应沿池壁四周或两侧壁池岸设置溢水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溢水沟的最小尺寸不宜小于300mm×300mm;

2 溢水沟内应设溢水排水口,且接管管径不应小于50mm,间距不宜大于3.0m,并应均匀布置;

3 溢水沟底应以1%的坡度坡向溢水排水口。

4.11.3 溢流回水沟和溢水沟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游泳池向溢流回水沟及溢水沟溢水的溢流水堰应保持水平,其标高误差应为2.0mm;

2 溢流水沟内与游泳池相邻的沟壁与铅垂线由上至下向回水沟内应有10°~12°的倾斜夹角;

3 沟内表面应衬贴耐腐蚀、不污染水质、表面光滑、易清洗、不变形、坚固耐用的材料;

4 沟顶应设可拆卸组合格栅盖板,并应与池岸相平。

4.12 补水水箱

4.12.1 游泳池、水上游乐池采用顺流式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且不设平衡水池时,应设置补水水箱,且补水水箱的出水管应与循环水泵吸水管相连接。

4.12.2 补水水箱的有效容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单纯作补水用途时,应按计算补水量确定,且不应小于2.0m³;

2 同时兼做回收溢流水用途时,宜按10%的池水循环流量计算确定。

4.12.3 补水水箱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补水水箱进水管管径应按计算的补水量、溢流水流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进水管管底与水箱内最高水位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的规定。

2)补水箱进水管应装设阀门、水表。

3)补水箱进水管与溢流水进水管宜分开设置。

2 补水水箱出水管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仅用于补水用途时,应按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的小时补水量确定。

2)兼做溢流水回收用途时,应按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等小时补水量与小时溢流水量之和确定。

3)出水管应装置阀门。当补水水箱水面低于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水面时,出水管还应装设止回阀。

3 当补水水箱兼做初次和再次充水隔断水箱时,宜另行配置进水管和出水管。补水进水管和出水管管径应按本规程第3.4.2条规定计算确定。

4 补水箱应设置人孔、通气管、溢流管、泄水管及水位计。当水箱有效水深大于1.5m时,应设内外扶梯。

4.12.4 补水水箱应采用不污染水质、耐腐蚀、不变形和高强度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规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总则、术语和符号、池水特性、池水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