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一课经济学》 - 草稿

经济学一直感兴趣,但学起来又很蛋疼。在这篇文章我之前,苦熬过三四小时烧脑之行,终才动笔。因为我知道,黑暗之后,光明终究到来。而烧脑之后,讲迎来大脑升级迭代!

作者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福布斯》杂志总编辑斯蒂夫·福布斯尊称他为“20世纪最杰出的经济新闻人”。当代“自由至上主义者”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重要成员。

本书出自1945年,流行甚广列。通过对一些经济现象的解读,传播自由经济理念。本文将通过蚂蚁私塾版本,进行摘选。

1,解释破窗缪论,破坏不能带来益处。人们的需求只是从其他地方转移到了这些最为迫切的、跟生存和基本生活需要相关的需求,战争改变的,只是需求结构。

2,政府并不能无中生有,它只是干着一件资源配置的活,牺牲这里,补足那里。政府并不是无所不能,只不过是基于人们“政府花钱比我们花钱更高明”心理,来进行资源配置。

3,作者通过用“资源转移”理论,来解释智能时代机器人抢夺就业一话题,高速我们一个道理:产业升级之路注定是没有尽头的,与之匹配的每个人的劳动技能当然也需要同步更新。

4,通过对提高羊毛衫进口税来保护本国劳动力这事件的理性分析,作者认为税收并不能保护就业率。事实上,事实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就是让大家把劳动力资源都投入到自己的比较优势领域,提高了总效用以后,然后用交易的方式进行合作,我们在个人领域一直都是这么合作的。

5.作者认为,价格是供给与需求需求最终多次博弈后产生的。任何试图干预市场行为的,最终都被无情打脸。

6,政府通过政策保护弱者的行为,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并不能真正保护弱势群体。作者认为,提高工资,最佳的手段只有提高边际劳动的生产力,要靠价格干预,最终是无法凭空创造出财富的。

7,作者通过反驳员工工资应该买的起他所生产的商品一论调,认为在商品交换经济里,每个人的货币所得,其实是另一个人的成本。

8,.作者通过反驳资本家是吸血鬼,以及追逐利润是不道德的思维,。作者认为,利润,引导的是生产要素的流向,哪里有利可图,哪里就是人们需要的领域,所以自利在这一层面与其他人的利益是趋同的,什么时候供应太多了,利润就少了,挣不到钱了,就退出,而这恰恰就是人们不怎么急需的信号。

9,通货膨胀并不有益,意味着每一块钱的心理使用价值已经降低,所以政府印钱多了,物价也就上涨。印钱这事儿有很大的不公平性,政府最受益,在金钱链条流转最底层,越不划算。犹如“政府合理盗窃”

10,关于储蓄利率,不管利率高低借贷都随之调整。利率低,储蓄也就降低。每个人都会考虑到底把钱放在哪里,才能使收益和风险的比值最大的问题,只是对于风险承受能力有差别而已。

文中的观点,是原书作者观点以及蔡叔解读,因为我自身经济没啥水平,只能对私塾拆解版本做些归纳之类的事。就像我无法站队凯恩斯经济学派或奥地利经济学派。现在也就客观看看原作者说了些什么。

按蔡叔话说,这本只是入门,以后还有更复杂和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著作。那就这样,客观来总结,待形成一些经济学知识再说。

无论怎样,小平爷爷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每种经济学说背后,都对某一个阶层最有利。社会从来都有三六九等之分,一套经济学说,不可能对所有人都有益。

人活着,终究得自强不息!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一课经济学》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