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时感觉很好”|怎么个“好”法?

以前总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通过素描来放松自己呢”?我的回答通常是,“素描时我很专注,很舒服,感觉很好”。其实到底怎么个好法,我也说不清楚。

今天看到了《深度工作》,有了相对科学专业的理解。

“专注时感觉很好”|怎么个“好”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素描时,我就进入了深度工作的状态。那么,我感觉到的舒服是什么呢?

首先,从神经学层面,科学家观察此类行为的效果后得出结论。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劳拉·卡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利用fMRI(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实验对象面对积极和负面意象时的大脑行为。她发现年轻人面对两种意象时杏仁核(情绪中心)都有活跃的反应。而扫描年长的实验对象时,杏仁核则只对积极的意象有反应。卡斯滕森因此假设年长的实验对象经过训练,前额皮质在面对负面刺激时会抑制杏仁核的活动。

这些年长的实验对象之所以更幸福,并非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优于年轻的实验对象;而是因为他们重置了自己的大脑,忽略负面的信息,尽情享受积极的信息

通过熟练掌控自己的注意力,深度工作者在没有做出任何实际改变的情况下,改善了自己的世界。

“专注时感觉很好”|怎么个“好”法?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素描时,我全神贯注于黑线条在白纸上创造出来的立体空间,发现普遍存在相生相克、互相作用的奇妙规律――越简单笔法创造的世界越复杂、越多阴影的地方反衬出越亮的光线,等等。当注意力在这些事上时,我就会自动忽略一些不愉快的事,例如,一幅画画完,手和衣服总是很脏。

我给了足够多的注意力给艺术美感,其他分心的事就很难再从我头脑所构建世界中榨取意义和重要价值。素描对于我,变成一种享受,所以感觉舒服。而且随着我越多次的实践,大脑会更加关注积极信息,良性循环下去。

其次,从心理学层面,同样经过实验论证了深度工作的积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全球最知名的心理学家之一,契克森米哈赖和同事拉森采用经验抽样法(ESM)证实了此前十多年中他一直研究的理论:“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契克森米哈赖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作“心流”。

此结论区别于大多数的固有思维,认为只有漫无目的的娱乐、游玩才能获得快乐,达到放松的效果。

然而,事实恰好相反。工作其实比休闲时光更容易带来享受,因为工作类似于心流活动,有其内在目标、反馈规则和挑战,所有这些都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专注其中,全身心投入到工作里。休闲时光则组织松散,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创造出值得享受的事情。

“专注时感觉很好”|怎么个“好”法?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素描是一件有艺术性的事,所以我力求完美。在许多细节处反复修改,不断调整,让画面再好一点,再逼真一些。每一次努力过后的改进都会带给我“心流”的体验,而心流经历越多,我感受到的满意度就越高。可以这样说,人类在深度沉浸于某项挑战时才是最好的自己。自然,在这样一点点发现自己进步的时刻,是非常舒服的。

感觉“好”,是因为我感觉到了越来越好的自己。

其实这些理论,不仅仅适用于“专注素描时感觉好”,也适用于其他各种注意力集中的深度工作状态。想要遇见更好的自己,不妨试试“再专注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注时感觉很好”|怎么个“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