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父母不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在对孩子施暴!

99%的父母不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在对孩子施暴!_第1张图片

“爸爸,我起不来了。”

在被父亲用皮带和衣架,抽打“教训”了一个多小时后,小蕊发出了一声哀求。

父亲却认为女儿是装的:“怎么这么厉害,怎么会起不来?”

小蕊说:“我真的起不来了,你拉一下我吧。”

父亲说:“你这么厉害还需要人拉吗?”

那之后,小蕊再没有了声响。

父亲也再没有理她,等到发现时,小蕊已经全身手脚淤血发黑,送医后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小蕊今年六岁。母亲很早就离开了家,父亲在小蕊还没出生时,就曾因抢劫入狱5年。小蕊一直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事发当天,父亲独自在家带孩子,却因觉得孩子“不听话还顶嘴”,狠狠地教训了孩子一顿。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

99%的父母不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在对孩子施暴!_第2张图片

01

你是不是暴力父母?

也许看了上面的新闻,你会觉得暴力离你很远,因为你只是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的时候推他一下,在他不认真写作业的时候踢他一屁股,在他故意和你对着干的时候打他一巴掌,在他到处乱跑的时候威胁吓唬一下他,在你说什么他都不听的时候吼他一顿。

这难道是暴力吗?

曾经,我在公园遇到一对父女。小女孩看起来3岁上下,左手拿着一根粉色棉花糖,小心翼翼慢慢地走着,很努力保护着那根棉花糖。因为太认真地看着棉花糖,没有留意到脚下的石头,一下被绊倒了,棉花糖摔了出去。小女孩哇地哭了起来。走在她前面的爸爸,回过头:“哭什么哭,要你拿好不拿好,要怪就怪你自己!”小女孩哭得更大声了。爸爸看了看望向他们的行人,脸色沉了下来:“不许哭,闭上嘴。再哭就打嘴巴。”小女孩继续哭。爸爸果然给了她一巴掌,狠狠地说:“还哭,再打!”小女孩被这一巴掌打蒙了,哭声小了,可还是忍不住地抽泣。爸爸说:“不听话!”又给了一巴掌。这次小女孩顿时停止了哭泣。

一次在地铁上遇到一对母子。小男孩在地铁里拉扯着妈妈的衣服,缠着妈妈和她玩。妈妈一手提着购物袋,想必是累了,使劲甩开了男孩的手。孩子又抱着妈妈的大腿,喊着:“妈妈,我饿了。”妈妈有些烦躁,指着孩子的脸说:“你给我安静点!”小男孩依然不放弃,想吸引妈妈的注意,拉着妈妈的购物袋不住地摇晃。妈妈的脸色突然阴沉下来,用脚踹了男孩一脚,孩子趴倒在地上。这时,列车到站了,妈妈独自一人,头也不回地下了车。车门关上了,刚反应过来的孩子冲到门口拍打着车门不断哭喊着“妈妈妈妈”。

还有一次在车站,碰到一位妈妈歇斯底里地扯着自己的头发,叫嚷着:“叫你不好好学习!我死了算了!”一旁吓坏了的孩子抱着妈妈的头喊:“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妈妈又一巴掌一巴掌地抽自己的脸,孩子哭着说:“对不起妈妈,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你不要再打自己了!”

在当下,孩子们硬生生吞下了无助和恐惧,内心不断自责“都是我的错,我不听话,妈妈不要我了,我被妈妈抛弃了,是我害了妈妈”。

有一个定义说,任何侵犯个人“自我”感的事物就是暴力。包括:

忽视他们的健康。

在情感上抛弃他们。

打、踢、推、掐、摇、捏他们,拔头发、用东西打他们或是威胁要打他们。

让他们撞见各种身体暴力发生的现场。

无法保护他们免受年龄较长的同辈、同学或邻居的欺负。

嘲笑孩子的身体。

对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和期望。

拒绝为孩子设立规则。

在供给他们性资讯方面不负责。

让他们看见成年人或年长的亲戚从事任何形式的性行为。

利用他们满足你自己想被赞美和尊重的需要。

要求他们表现、成功、漂亮、运动有好成绩、考试名列前茅,只是为了填补自己的失望和悲伤。

利用他们作为你的愤怒和羞耻的替罪羔羊。

拒绝解决你过去尚未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是吗?

02

被暴力对待的孩子会怎么样

也许,你会认为如果暴力教育的定义这么广泛,那绝大多数的父母可能都可以称为是暴力型的,但并没有觉得那些孩子都称为坏孩子,都去杀人放火,不也过着很正常的生活吗?我们的社会也没有因此就变得乱七八糟啊?

可是,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患有严重精神和心理障碍疾病的患者达1600多万,患有不同程度精神或心理障碍需要专业人员干预的人数近2亿,还有很多轻微情况的没有纳入统计。更为可怕的是,大部分患有心里疾病的人自己并没有认知。

《爱的勇气》里说过:暴力,不论是精神上或是肉体上,形成的结果就像是对一个人施行长时间的诅咒,这种诅咒使人远离了内在柔软的地方,因而产生严重的后遗症。

就在前几天,曾经爆红的“杀鱼弟”再度成为了网红。

第一次,是9岁,帮助做水产生意的父母杀鱼,由于杀鱼动作娴熟,被网友们戏称为最年轻的“杀鱼弟”。

而这一次,时隔八年,却是因为喝下了致死率近乎百分之百的百草枯。虽然目前情况稳定,但仍十分危险。

当众人一片哗然时,邻居透露:“小孟父亲平时经常打骂孩子,最严重一次,打得小孟差点摘除眼球”。

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长期困顿于几平米的杀鱼摊,每天早晨五六点起床杀鱼,还经常要遭受父母的责备,甚至打骂。没有朋友的他,该如何排解内心的痛苦?

记得药家鑫的父亲“害怕孩子惹事”、“想让孩子成才”,因此采用暴力教育。

小时候药家鑫学琴学不会要被尺子打手,在外受到欺负时父亲从不给予支持和帮助。为了戒掉药家鑫的网瘾,父亲有段时间专门不工作,只在家盯着他。一个月,药家鑫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除了上课,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他非常热衷干的事都会受到父亲打击。隔了双眼皮后,父亲用“变态”来形容他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有研究显示,儿童期有过2项或2项以上体罚经历的学生发生忧郁的比例明显增高。

有过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其躯体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等9个因子的均分明显高于没有儿童期羞辱经历的学生。

从古至今,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母比比皆是。只是,父母们不但没有把孩子打出息,反而给孩子造成严重身心伤害。从身体上来说,轻则满身是伤,重则因此毙命。从心理上来说,要么变得胆小懦弱、没有自信,日后在生活中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要么变得心理阴暗,急躁易怒,成为一个暴力的传承者。

03

我们该怎么做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兼顾工作与家庭,常忙的焦头烂额。久而久之,难免引发烦躁情绪。

遇到孩子淘气或者犯错时,往往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出手教训。好像只有大发一通脾气,才能宣泄心中的怒火。但往往过后,我们又很后悔自己的行径,对孩子心怀愧疚,想要下次的时候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坏情绪。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因为,改变自己的坏脾气,真的不是一件说做就能做到的事情。

那么我们可以做到什么?

认真对待孩子的请求。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尽可能平静地说话。

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办法。

让孩子学会承担。

在工作忙碌一天后,大儿子吵着要陪玩陪写作业陪读故事,小儿子又要换尿布喝奶睡觉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三头六臂去应对。我会抱起大儿子,告诉他:“妈妈很愿意陪你,就在弟弟睡着后。听说今天学了新课,等会给我讲讲,你先去看看打算给我讲什么。”有时这样有效,有时大儿子还是会吵闹要和我们在一起。我问他:“那你静静呆在我们身边,不发出声音,可以吗?”他通常会问:“可以带玩具和书进去吗?”我告诉他:“当然可以。”

如果你真的很累,直接告诉孩子:“白天我跑了好几家客户,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我在会上说了好久的话,下班坐了1个多小时的车回到家,感觉全身骨头都快散架了。现在我想休息一下。”让他知道你为什么无法陪伴他。

重点是,不论孩子提出什么样的请求,都不要生硬的拒绝他,尽管有些听起来那么不合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当孩子做了你认为不合适的事情,你可以告诉他:你这样做很不好,我现在很生气。诚实地表达你的感受,会有助于你平静情绪。孩子体会到你的感受,也会自己思考解决的方法。

不要让孩子认为犯了错误是可怕的事情,而是要勇于为自己犯的错误承担后果。

前不久,陕西一个男孩在电梯内撒尿恶作剧,被发现后,妈妈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让孩子写下检讨书,在业主群内道歉,孩子主动提出打扫一个月电梯间,作为道歉补偿。

男孩的父母没有使用暴力,但他们的处理方式会让孩子更加明白什么叫做责任

所以,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要先问问自己,做这个举动,是让孩子感到害怕,还是让他学会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99%的父母不知道,你的行为就是在对孩子施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