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2-用例篇

测试用例

  • 一.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 1.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测试用例
      • 基于需求的设计
    • 2. 测试用例的具体设计方法
      • a. 等价类
      • b. 边界值
      • c. 因果图法
      • d. 场景设计法
      • e. 错误猜测法
      • f. 正交法
  • 二. 总结

一.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测试用例是为了实施测试而向被测试的系统提供的一组集合,这组集合包含:测试环境、操作步骤、测试数据、预期结果等要素。

1.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测试用例

基于需求的设计

基于需求的测试方法,会使测试更加有效,因为 它使测试专注于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需求。

软件开的过程:

用户需求
软件需求
开发编码
测试
运行上线

基于需求的测试是一种最根本的软件测试,重点关注以下两大关键问题:

  • 测试人员首先应该验证需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 分析需求、细化需求、从需求中分解出测试项,根据测试项找出功能,进行用例的编写。

2. 测试用例的具体设计方法

a. 等价类

将输入划分为若干个等价类,从等价类中选出一个测试用例,如果这个测试用例测试通过,则认为所代表的等价类测试通过。

适用场景: 测试用例无法穷举,我们无法一一测试的情况;
有效等价类: 符合程序规格说明的数据集合;
无效等价类: 不符合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数据集合

b. 边界值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

c. 因果图法

当输入很多,并且不同的输入组合对应着不同的输出,这个时候,用因果图法来分析不同输入组合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因果图就是一种逻辑图,主要包含四种逻辑关系:
恒等: 如果原因为真,那么结果必定为真。
测试-2-用例篇_第1张图片
与: 只有两个原因都为真,那么结果为真。
测试-2-用例篇_第2张图片
或: 两个原因中有一个为真时,结果就为真。
测试-2-用例篇_第3张图片
非: 只有原因为假,结果才为真。
测试-2-用例篇_第4张图片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如下:

  • (1)分析所有可能的输入和可能的输出;
  • (2)找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 (3)画出因果图;
  • (4)画出判定表;
  • (5)把判定表转换为测试用例。

d. 场景设计法

该方法可以比较生动地描绘出事件触发时的情景,有利于测试设计者设计测试用例,使测试用例更容易理解和执行。

e. 错误猜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找出程序中你认为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适合作为一种补充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f. 正交法

正交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正交性选出最优的水平组合进行试验,用实验的结果来分析这个测试用例的结果。

因素: 输入的变量
水平: 因素的取值
因素数: 变量的个数
水平数: 变量取值的最大个数

● 正交表的构成:
行:L=(水平数-1)*因素数+1列:因素数

● 正交表的性质:

  • (1) 每一列不同数据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 (2) 任意两列各数据组合出现的次数一样多。

● 正交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

  • (1) 找出所有的输入变量,确定因素数;
  • (2) 确定变量的取值,确定水平数;
  • (3) 确定正交表的行和列;
  • (4) 根据正交表的性质去填写正交表;
  • (5) 把正交表的每一行对应写成一个测试用例;
  • (6) 补充你认为重要但没有体现在正交表的测试用例。

例: 姓名、邮箱、密码、确认密码、验证码(输入和不输入)

  • (1) 变量:姓名、邮箱、密码、确认密码、验证码
    变量数:5
  • (2) 水平:输入,不输入
    水平数:2
  • (3) 列:因素数5
    行:(水平数-1)*因素数+1 = 6
  • (4) 写正交表
    测试-2-用例篇_第5张图片
  • (5) 把正交表的每一行对应写成一个测试用例
  • (6) 补充你认为重要但没有体现在正交表的测试用例
    – 全部输入的情况;
    – 全部不输入的情况;

二. 总结

本篇主要涉及到了设计测试用例的6个方法,掌握这6种方法,对于设计测试用例是由很大的帮助的。当然,进行更多测试用例的练习设计,也是对这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有很大帮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测试总结,测试用例)